京昆新歌劇《凱撒》是根據經典莎劇《凱撒大帝》進行的當代創作,滬&藝術家吳興國、張軍首度合作。圖為劇照。 (演出方供圖)
為了京昆新歌劇《凱撒》的上海演出,當代傳奇劇場藝術總監、著名演員吳興國提前一週抵滬,與“崑曲王子”張軍一起排練。今年2月,這部用京劇和崑曲演繹的莎士比亞名劇《凱撒大帝》在第52屆香港藝術節完成世界首演。作為2024上海·靜安現代戲劇谷展演劇目,《凱撒》連日來在FANCL藝術中心熱演。這部由香港委約,滬&兩地創作者精誠合作的作品,憑藉東西方文化、戲曲與音樂的熱烈碰撞、大膽探索、凌厲呈現引發申城觀眾矚目。
因為靈魂的共通,多地藝術家與觀眾一齊聆聽420年前莎士比亞的訴説,尋找戲曲走向未來的生命力。而《凱撒》此番內地首演,也是與申城戲劇迷“久別重逢”。早在2019年的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演出交易會上,吳興國就與張軍帶來了“片段式”驚鴻一瞥。唸唸不忘,必有迴響。這部創新之作的背後,是志同道合的兩岸藝術家的相互扶持、相互激發,致力於推動同宗同源的中國傳統文化創新發展,不斷向前。
踩厚底的凱撒,期待舞&更加多彩
演員踩厚底、穿水袖,身着衣服的樣式則是古羅馬風格,這樣的《凱撒大帝》對於觀眾來説是從未有過的。劇中,吳興國與張軍皆一人分飾三角——扮演凱撒、賈修司、安東尼的吳興國與擔綱卜拓思、詩人、預言者的張軍在舞&上開啟了一場破天荒的京昆對話。收到吳興國的出演邀請,同樣熱愛創新的張軍幾乎沒有猶豫地接下。“兩岸戲曲人心意相通,藝術的交流總是令人興奮。”
“我們要用戲曲的方式來演繹這個故事。”《凱撒》創排之初,吳興國就與張軍確認了演劇思路,作品裏的每一個角色都通過老生、花臉、武生、小生、丑角等傳統戲曲行當來詮釋。“多少年以後,我們這一場壯烈的戲劇將要在還沒有産生的國家、用還沒有發明的語言去重新演繹,凱撒到底要流多少次血?”張軍對於莎士比亞原著中的這段文字印象深刻。“我想,當崑曲《牡丹亭》在1598年被創作出來以後,或許湯顯祖也是這麼想的。”他&&,“戲劇的力量在於每一代戲劇人的重復與再創作,從而成為永恒。”
與當代傳奇劇場此前的創作一樣,吳興國希望《凱撒》是一部可以通向國際的作品。為此,他為《凱撒》選定了歌劇這一形式,並找到合作多年的上海老友、著名作曲家許舒亞譜曲。“京劇和昆劇,就像歌劇裏的不同聲部,為舞&增添了不同的色彩。”吳興國&&。然而,戲曲與現代音樂的融合併非易事,甚至可以説讓兩位演員吃足了苦頭。面對十幾種樂器構成的歌劇譜曲,演員幾乎抓不到主旋律的唱腔。間奏要空幾拍?第幾拍要開口?演員最基本的張嘴都成了難題。經過數不清次數的練習,二人逐漸找準了感覺,效果也給人帶來驚喜。“當我們拼命把曲譜背得很熟,這份力量真的很大,演員跟角色完全融在一起了。”吳興國對記者&&。
叛逆的“拼命三郎”,從沒忘記傳統
“拼命”二字似乎也是吳興國對舞&的如實寫照。吳興國的妻子、《凱撒》製作人林秀偉將記者領到側&,那裏搭起了小小的吳興國個人化粧間。演出前,三疊顏料以及濕巾紙已經放置妥當。《凱撒》全劇共九場戲,吳興國上&七場,其中五場需要進行服裝和妝容的調整。金色是凱撒、灰色是賈修司、肉色是安東尼,為了不同角色的切換,吳興國需要卸粧六次,為臉部涂上新的顏色,每次空檔僅給他留出不到五分鐘的時間。
&上還是台下,吳興國的狀態都好得驚人,無論是與記者對話中銳利的眼神,還是演出中極具爆發力的表現,都讓人難以察覺到他正在經歷膝蓋的傷痛。吳興國曾&&,《凱撒》有讓他重返壯年的感受,他將其歸結於“責任感的魔力”。“我自己要有精氣神,這樣才能給年輕人一些激勵,讓他們更有勇氣表達自己的想法。”此次《凱撒》到上海演出,吳興國共帶了六名當代傳奇劇場的年輕演員,其中也有剛剛參加完武漢“戲碼頭”戲曲藝術展演的朱伯澄,他經常鼓勵團裏的青年演員多來內地與高手切磋,因為“京劇屬於這片土地”。
從當代傳奇劇場的創團之作《慾望城國》開始,吳興國的“跨文化”探索始終處於現在進行時狀態,被問及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是否抵達了他設定的目標,71歲的吳興國朝記者笑着説:“世界那麼大,要學要聽的事情還有許多,我的‘進度條’一直在加載中。”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裏,吳興國是京劇大膽、叛逆的代表,卻常常忽略了他相當傳統的一面。他與妻子開設“傳奇學堂”,為了不讓坐科的孩子在假期廢功,每年寒暑假,他都會招收一批學生,和他們同吃同住,早上五點起床練功,晚上九點休息,比在學校的作息更加嚴格。10多年下來,學堂走出的學生已成為各地劇團的中堅力量。如今,當代傳奇劇場擁有了相對穩定的演出班底,12名演員生旦凈醜行當齊全。吳興國的“傳奇之旅”也在繼續。今年8月,他將帶着一人分飾十角的《李爾在此》前往意大利。按計劃,2026年《凱撒》將會走進羅馬競技場演出,實現中西文化的熱烈對話。吳興國告訴自己,也勉勵當代的戲曲人——一定要敢於碰撞,一定要挖掘傳統,不要在這個時代空走一趟。記者 王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