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劇“出圈”後如何趁熱留住年輕觀眾?-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4/19 08:38:42
來源:新京報

越劇“出圈”後如何趁熱留住年輕觀眾?

字體:

陳麗君在每個城市的演出,都有許多年輕觀眾前來支持。圖/世外筆源

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由年輕演員挑大梁主演的劇目還有《蘇秦》(圖)、《陳三兩》。 小百花越劇團供圖

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由年輕演員挑大梁主演的劇目還有《蘇秦》、《陳三兩》(圖)。 小百花越劇團供圖

浙江小百花越劇團的《陳三兩》巡演反響熱烈,一票難求。 小百花越劇團供圖

越劇《梁祝》在杭州蝴蝶劇院演出。圖/世外筆源

  環境式越劇《新龍門客棧》,2023年憑藉一段返場演出的轉圈視頻,將浙江小百花越劇團青年演員陳麗君、李雲霄“轉上了”各大短視頻&&的熱門話題,也讓這部新國風環境式越劇備受矚目。更值得注意的是,劇場統計數據顯示,購票進入劇場的觀眾有80%之前從未接觸過越劇,每場觀眾更有七成都是20-40歲的年輕人,以至於邁入2024年,該劇及主演的關注度依舊居高不下。今年三月,浙江小百花越劇團開啟了全國巡演,《蘇秦》《陳三兩》等越劇劇目在北京、天津、上海等15個城市演出,反響熱烈,場場爆滿。

  隨着近年來國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弘揚和戲曲藝術的傳承發展,作出一系列安排部署,以及多項高含金量政策密集&&,曾經讓戲曲界業內外人士擔憂的“觀眾老齡化”正逐漸被“觀眾年輕化”現象所取代。據2023年抖音非遺數據報告顯示,非遺主播人數與2022年同比增長53%,其中傳統舞蹈類增長230%,曲藝類增長102%。在各地國家級非遺演藝類項目中,最受歡迎的前三位分別是古箏藝術、黃梅戲和越劇,而二胡、豫劇、粵劇、琵琶、京劇分列其後。在燈塔專業版發布的《2023年暑期檔演出市場數據報告》中也曾指出,演出市場年輕觀眾熱情高漲,他們在觀眾中的佔比與2019年基本持平。這一變化既體現出了中國年輕觀眾對於傳統文化藝術活動的熱情,也顯示出了他們在娛樂消費中的重要地位。以戲曲觀眾逐漸年輕化為起點,藝術從業者們也有了進一步深耕與實踐創新傳承的思考。

  1 系統訓練讓女小生“出圈”

  2024年是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成立40周年,在幾代越劇人的努力下,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在傳統戲劇行業中一直擁有着屬於自己的成績和地位,也正因如此,浙江小百花越劇院副院長兼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團長蔡浙飛一直都在思考,如何才能讓浙江小百花越劇團走出“舒適圈”。

  2023年,小百花團兩位年輕越劇演員陳麗君、李雲霄在社交&&“出圈”,讓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受到大量年輕人的關注。數據顯示,浙江小百花越劇團2023年演出總場次超過了200場,創下了歷史新高,線下演出一票難求,場場爆滿,不管哪個劇目,劇場內受眾群體80%都是從未接觸過越劇的年輕人。蔡浙飛説:“演員們積累了更多年輕粉絲後,她們也會更自信,更享受傳統舞&。其實我們一直都在努力傳承越劇,除了練好基本功,在當下更需要我們去思考的是以短視頻為主流傳播渠道的自媒體時代,如何讓傳統戲曲文化走近年輕人,通過戲曲展示中華文化。”

  很多觀眾喜歡陳麗君的小生扮相,覺得她在戲曲中扮演的男性角色魅力十足。蔡浙飛笑稱,之前沒太接觸過戲曲的觀眾可能不太知道“女小生”,但了解越劇、了解傳統戲曲文化後,便會知道其實“女小生”非常有魅力:“戲曲中,生旦淨末丑每個行當都有自己的程式動作,女小生就是通過這些程式去塑造男人的步伐、形體姿態,這些都要通過系統的培訓和學習,所以在技術的幫襯下,我相信女性去演自己理想中的男性角色會更完美。”蔡浙飛笑稱,同為“女小生”的她,如果讓她去演女人反而有點彆扭,而越劇演員也習慣了女小生和女花旦的搭配,忽然讓她們去跟一個男性演員搭檔,反而不習慣,“女小生像是一股清流,沒有很彆扭,女生和女生一起演情侶,在越劇裏沒有那麼多要顧忌的東西。”蔡浙飛説。

  2 讓年輕演員出彩需“定制”培養

  對於年輕的越劇演員成為年輕人心中的“明星”,蔡浙飛感到非常高興,但她也深知這只是一次偶然的厚積薄發,流量是一把雙刃劍。“我是真心感到高興,小百花一直都在培養年輕一代演員,這麼多年下來,在2023年終於有這樣一個機會,讓優秀青年演員被大家看到。這其實是我們幾代戲曲人堅守下來的結果,但小百花,還是必須百花齊放。”

  蔡浙飛&&,劇團在年輕人的培養上,非常注重每一位演員的特色,“比如陳麗君,她剛來的時候是花旦,因為她進藝校的時候個頭沒那麼高。但是幾年下來她長高好多,個子高挑,演花旦很難有小生和她配。後來團裏覺得她的形象非常適合小生,經過交流和溝通,讓她去小百花班學習和練習,改成了小生。李雲霄也是如此,開始學的小生,但後來發現她更適合花旦。其實每個人的形象和聲音都要根據演員的成長改變去重新定位。”蔡浙飛強調,小百花越劇團在年輕演員的培養上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選題材、因劇目選演員,“定制”培養計劃,盡最大程度發揮演員的優勢。因為要成為優秀的戲曲演員很難,她們不但要理解人物,要形象好,還要有內功,要唱得好、表演好,只有各方面都很優秀的人,才能站在舞&&央。“我們傳統戲曲中的四功五法,前輩們流傳下來的經典,我們必須穩紮穩打地學習好,這是前提。同時隨着時代的變化,我們的創作也要緊跟時代的審美”。

  小百花越劇團也會根據演員的年齡,有針對性地打造劇目,“比如按照70後、80後、90後和00後分年齡段,剛進小百花的演員,我們會用越劇經典劇目和小百花的經典劇目讓她們打下紮實的基本功。基礎打好了,再根據演員自身特點為她們打造原創劇目。演員是要在舞&上‘滾’出來的,再好的演員,幾年不出來演出肯定都會退步,所以有適合她們演出的劇目很重要,有機會給到年輕演員也很重要”。蔡浙飛非常看重越劇的傳承與創新,她想藉&這波越劇火爆的浪潮,能讓更多年輕人喜愛上中國傳統戲曲,“觀眾和藝術創作者是雙向的奔赴,文藝創作者應該培養自己的觀眾。在巡演過程中我們也一直在尋找觀眾喜歡聽什麼,需要看什麼。”

  3 新媒體傳播推廣擁抱年輕人

  越劇演員陳麗君在今年四月開始,正式參加競演類綜藝《乘風2024》的錄製,被問及以越劇演員身份參加綜藝節目,劇團會不會擔心削弱她的越劇演員屬性?蔡浙飛對此“完全不擔心”:“她無論走到哪,永遠都是小百花越劇團的演員,我們可以給她一些時間去接觸外界的東西,你的視野廣了對越劇的舞&表演來説會有一定幫助,這种經歷也是一種學習。因為演員接觸的領域越多,未來在角色的理解和創作上,會有更多空間”。

  《新龍門客棧》除了話題“出圈”外,在劇目創排上也引用了時下年輕人感興趣的方式“環境式越劇”,蔡浙飛解釋:“它是一個沉浸式的觀劇模式。我們以前都在劇場演出,演員和觀眾之間是有距離感的,而沉浸式是讓觀眾和演員成為一個共同體,觀眾和演員近距離接觸。我覺得這種觀演方式特別適合年輕人,因為年輕人的生活方式、消費習慣都有了很大的變化,當他們來到一個傳統文化的空間,除了感受美之外,還需要符合他們容易接受和投入的表達方式。我相信只要年輕觀眾走進劇場,我們每個劇目中關於中國傳統文化、仁義禮智信的美德通過合適的方式表達出來,大家會被感染到。希望每一位年輕人在喜歡的演員出演的劇目中,能感受到傳統劇目的魅力。”

  今年是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成立40周年,關於下一個40年,蔡浙飛的姿態是開放及擁抱一代代年輕人,比如推崇用新傳播方式推廣傳統越劇,“在新媒體上讓大家發現我們的美,這是很正能量的一件事,是一種非常好的推廣。學練越劇,我們自身需要保持清凈,在劇場藝術中堅守自己的那份純粹,但我們也有義務將這份堅守和真正的藝術美,通過多種&&向大眾展示出來。現在我們團裏的越劇演員,不只有陳麗君和李雲霄,很多年輕演員都有了自己的粉絲,我覺得這是一個好現象。我時常跟她們講,你們能夠走進小百花就説明是優秀的,優秀的人必須要把自己的優秀展示出來,而我們要做的就是讓更多人關注到中國傳統文化、關注到我們戲曲、我們越劇。”

  蔡浙飛相信“小百花”未來會持續“百花齊放”,會有更多優秀的演員,會有更多的新劇目,代代相傳。至於在高流量過後,如何讓新涌進的年輕觀眾對其他作品也持有同樣的熱情,蔡浙飛&&:“我們從業者會不斷地深耕、實踐、傳承和發揚”。

  專題采寫/記者 劉臻 張坤玉 專題策劃/田偲妮

【糾錯】 【責任編輯:蘇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