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熊貓》系列動畫片劇照
美國華盛頓州中學生代表團背着熊貓書包爬長城
美國華盛頓州中學生代表團來華,熊貓書包不離身
舞劇《大熊貓》
截至4月2日12時,《功夫熊貓4》上映12天后,在中國內地收穫票房2.48億元。根據貓眼專業版,該片的預測總票房為3.43億元。對比上一部《功夫熊貓3》高達10億元的票房,水花委實小了不少。《功夫熊貓》這個火了16年的超級IP,過氣了?答案並沒有那麼簡單。
今日,旅韓熊貓“福寶”將正式啟程返回中國,她的行程牽動着中韓兩國人民的心。多年來,熊貓作為友誼使者,將中國人民的美好祝願帶向世界各地。無論《功夫熊貓4》成功與否,全世界範圍內的“熊貓熱”從未減退。
《功夫熊貓》IP影響力下滑
2008年,夢工廠製作的《功夫熊貓》橫空出世。影片以在麵條店當學徒的熊貓阿寶為主角,首次將“功夫”和“熊貓”這兩個舉世聞名的中國元素融合在一部電影裏。配合中式畫風和配樂,又懶又萌的阿寶迅速火遍全球。當年,《功夫熊貓》在中國內地獲得1.86億元票房,在該年度票房榜上位列第五名,全球票房則狂收3.85億美元。
3年後,《功夫熊貓2》延續了系列第一部的成功。影片在中國內地收穫票房6.11億元,位列2011年票房榜第二名。在這一部中,悍嬌虎、猴王、快螳螂、俏小龍、靈鶴這“蓋世五俠”,進一步呈現了虎拳、猴拳、螳螂拳、蛇拳、鶴拳等中國傳統武術。據悉,創作前,劇組曾專程到包括北京、山西平遙、四川成都以及河南的少林寺采風。
從單片票房看,2016年上映的《功夫熊貓3》是該系列迄今為止的巔峰,該片在中國內地共收穫了10億元票房。但在該年度的票房排行上,《功夫熊貓3》卻僅排在第九名。這一年的票房冠軍是33.86億元的周星馳執導作品《美人魚》。在中國市場和創作同時飛速發展的背景下,《功夫熊貓》系列仍受歡迎,但已不再那麼耀眼了。
到了《功夫熊貓4》,該系列對中國元素的吸收和運用似乎已到了快山窮水盡的地步。影片中不再有那麼多令世界觀眾甚至中國觀眾都嘖嘖讚嘆的中國式奇觀,阿寶的冒險也變得不再那麼激動人心。夢工廠的內部“優化”措施或許也得為此背鍋,裁員和成本縮減導致《功夫熊貓4》的預算遠不如前作,製作水準也因此走了下坡路。甚至有傳言稱,《功夫熊貓4》中“蓋世五俠”的戲份如此之少,是因為夢工廠沒錢再請安吉麗娜·朱莉、劉玉玲、成龍這樣的大牌明星來配音。
“熊貓文化”仍然蒸蒸日上
《功夫熊貓》系列的影響力下降,絕不意味着中國熊貓不再受歡迎。相反,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一股不可阻擋的“熊貓文化”現象正蒸蒸日上。
熊貓自古便被國人視為“吉祥之獸”。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哺乳動物之一,熊貓見證了中華文明漫長的發展史。1957年,中國將“平平”和“磧磧”作為國禮送給蘇聯,熊貓也從此開啟了其作為友誼使者的“出海”之旅。1972年,尼克松訪華之後,熊貓 “玲玲”和“興興”乘專機來到華盛頓國家動物園,這一年因此被美國人民稱為“大熊貓年”。
幾十年來,熊貓不斷將中國人民的友誼帶往世界各國。熊貓溫和友善的性格代表着中國文化中的和平與友愛,而熊貓所生活的自然環境則反映了中國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態環保理念。熊貓,儼然已成為中國面向世界時的民間“形象代言人”。
如今,熊貓更是深受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喜愛。在網絡上,很多中外年輕人都是“熊貓粉”,對每一隻熊貓都如數家珍。和花、萌蘭、福寶、香香、績笑、奇一、梅蘭、金虎、七仔、小馨……在他們心中,每一隻中國熊貓都有自己的 “人設”。譬如外號“花花”的熊貓和花,便因其頭大身圓的體形和不爭不搶的性格而深受人們喜愛,成為當今的“熊貓界頂流女明星”。日本電視台曾派人專程來成都,為的就是近距離拍攝和花的日常生活。
今年3月,應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邀請,知行中國——美國華盛頓州中學生代表團訪問了中國北京、湖北和廣東。人們發現,這些首次來中國的美國中學生,每天都背着同款熊貓書包出門。據悉,這款書包是中方贈送的伴手禮之一,孩子們收到後個個愛不釋手,甚至在爬長城時也不忘帶上它們。美國中學生和他們的“熊貓”小夥伴,也因此成為長城一景。
“熊貓創作”正在百花齊放
如今,熊貓主題的藝術創作正百花齊放。“頂流”們擁有了自己的專屬文學,《熊貓花花》《熊貓香香》《熊貓萌蘭》等作品深受讀者的歡迎。
舞&上,熊貓也正在成為主角。譬如,講述800萬年前大熊貓尋光之旅的舞劇《大熊貓》,從舞蹈角度再一次突破了中國舞蹈意象之美的表達。舞者的身姿形舒意廣,傳神地詮釋了自然環境下野生熊貓的動作神韻。中國首部熊貓主題駐場音樂劇《熊貓》,則通過五位熊貓勇士的經歷,講述了一個關於愛、成長與和諧共生的故事。
此外,在熊貓的故鄉四川,熊貓主題的繪畫、書法、攝影、雕塑等創作活動也在常態化開展。
在影視領域,隨着好萊塢打造的《功夫熊貓》系列一路從首部的豆瓣8.2分跌到第四部的6.6分,越來越多的觀眾開始呼喚中國人自己的熊貓影視創作。“論中國文化,説到底還是中國人自己的理解最到位。”“停手吧,再拍下去,阿寶就不再可愛了。”“什麼時候,才能看到一部‘中國皮’也‘中國心’的熊貓電影?”
在近年來國漫崛起的前提下,這一天或許已不再遙遠。《雄獅少年》《長安三萬里》《哪吒之魔童降世》《西游記之大聖歸來》《大魚海棠》《白蛇:緣起》……中國動畫正在中國文化的雄厚底蘊之上,以多元的姿態飛速成長。創作一部中國製造的熊貓電影,絕非為了“接棒”《功夫熊貓》,而是為了一個全新的開始。記者 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