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聲音編輯:我們做到了好萊塢沒做到的事情-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3/14 09:48:55
來源:北京日報

《流浪地球2》聲音編輯:我們做到了好萊塢沒做到的事情

字體:

  “我信,我的孩子會信,孩子的孩子會信,我相信會再次看到藍天,鮮花挂滿枝頭。”電影《流浪地球2》中,演員李雪健的這句&詞震撼人心。而在先前發布的預告片中,這位老戲骨的聲音卻因為含糊不清一度引發質疑。前後變化,令人驚艷。

  沒人會想到,演員的聲音也會像劇情那樣出現反轉。而在《流浪地球2》中,擔任聲音編輯總監的邱逸和她的同事一道,神奇般地將李雪健的聲音“復原”了。

  在電影工業中,聲音後期製作是一項大工程。電影中幾乎所有的對白,都需要經過後期製作,去除原有的瑕疵,使其通順流暢、響度正常,才能達到電影上映的標準。至於效果音、環境音,則更依賴後期製作。用邱逸的話來説,要根據畫面“完全重建”。

  這其中,修復演員的聲音尤為複雜。老戲骨李雪健因為罹患鼻咽癌,導致聲帶損傷,嚴重影響了其在影視作品中的發揮。如何將他的聲音修復還原,成為擺在幕後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難題。這項工作可謂是“前無古人”,沒有經驗可借鑒。即便是好萊塢,也只是小範圍地嘗試,工作量不過短短幾句。而要把一個角色的所有&詞都要修復一遍,還要將聲音還原到讓演員本人都能滿意的程度,其難度可想而知。

  邱逸接到這項任務時,電影檔期已經確定,留給後期製作的時間非常緊張。相比《流浪地球1》兩三個月的混錄時間,《流浪地球2》的混錄時間加起來只有不到一個月。

  修復演員的聲音,並沒有成型的方法論。邱逸想盡辦法,試遍了傳統手段,又嘗試了多種新技術,加班加點趕出了一版令她比較滿意的聲音小樣。當她興衝衝地拿着小樣給一位熟悉李雪健的老師聽時,卻受到了打擊。對方很長時間沒説話,又過了一會兒,才勉強擠出一句:“有兩個字還行。”

  這位老師口中的那兩個字,其實是影片中的一個人名——“邁克”。聽到這樣的評價,邱逸和同事有些崩潰。她記得,當時已經是晚上11點多,大家為了這一版小樣已經好幾個晚上沒合眼。但時間不等人,來不及失落,邱逸便和同事們迅速調整好狀態,繼續投入到技術攻關中。

  就這樣經過反復多次驗證和修改,邱逸和同事運用AI技術進行聲音修復,這才有了最終的結果。電影上映後,不但觀眾好評如潮,就連李雪健本人也非常滿意。

  “像這樣的片子,它已經不僅僅是一部電影,我們做的很多事,都會成為別人的路標。”邱逸説,不僅僅是她,製作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非常用心,希望這部電影能夠成為“標杆”。

  在北京街頭,隨便找個高中生,就能説出好幾部好萊塢科幻大片。但《流浪地球2》呈現的是一個中國文化語境下的科幻世界,許多符號需要重新架構。而聲音,則是構建這個科幻世界的重要元素。“我們要讓觀眾一聽就知道是中國的科幻片。”

  邱逸説,影片中的很多聲音,都是來自於日常生活中的聲音。例如電腦機房的聲音、伺服器的聲音,經過後期製作人員的處理,就成了重要的科幻元素。再比如電影中的運載車,現實中並不存在。邱逸和同事通過錄製各種車輛發動、剎車、轉彎的聲音素材,最終成功“變”出運載車的聲音質感。鮮為人知的是,這些聲音素材是在中影基地和懷柔一條偏僻的道路上採集的,而聲音的來源,則是生活中常見的大卡車、大巴車、三輪車……

  2022年底,在影片後期製作的關鍵階段,許多同事病倒了。為了能夠如期交片,邱逸和同事幾乎住在了混錄棚,兩個人交替睡覺,剛瞇了一會兒就又趕緊爬起來工作。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十多天,酒店工作人員見訂好的房間遲遲沒人來住,甚至專門打電話詢問怎麼回事。混錄棚光線較暗,十分“助眠”,邱逸卻是全程精神高度集中,目光始終盯在畫面上。“光線會影響我們對畫面的感受。”她説。

  去年1月,《流浪地球2》上映。邱逸收到許多來自業界的誇讚,並受邀到電影學院講座。面對盛譽,她總是很謙遜:“遺憾,沒能做到更好。”

  邱逸今年34歲,入行近十年,她參與後期聲音製作的影片已經數十部,粗略統計,票房已經上百億。

  聲音創作,永遠是一部電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然而,無論影片如何叫座,身居幕後的混錄師卻總是並不為人所知。在《流浪地球2》片尾長長的職員表中,邱逸只是那兩萬分之一。

  但她毫不在意。她説:“我們做到了好萊塢沒做到的事情。”(記者 王琪鵬)

【糾錯】 【責任編輯: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