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三秋》劇照。朱朝暉攝
2021年,作家劉震雲出版新作《一日三秋》,以故鄉延津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明亮出走又回歸的人生故事。鼓樓西戲劇繼成功將《一句頂一萬句》《我不是潘金蓮》搬上舞&之後,又集結頂尖創作團隊推出舞&劇《一日三秋》,打造“劉震雲舞&三部曲”。
《一日三秋》已入選北京市“大戲看北京”文藝孵化&&精品創作項目。該劇在北京建組、排練和預演之後,於本月啟動全國巡演,金秋時節將重返北京演出。
幽默又魔幻很有吸引力
曾成功執導舞&劇《我不是潘金蓮》的青年導演丁一滕,再次結緣鼓樓西和劉震雲,受邀執導《一日三秋》。他&&,自己在《一日三秋》剛出版時就看了小説,非常感興趣:“第一印像是風格很鮮明,整體上看還是震雲老師的風格,但在表現維度上有很大的拓寬。震雲老師之前作品大多以現實主義為基底,而《一日三秋》中的魔幻色彩,很有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特性,讓人感覺很驚喜,也特別憧憬把它改編成舞&劇會是什麼樣子。”
在丁一滕看來,《一日三秋》多義性、多維度形成的開放性題材,具有很多的可能性,“它的維度很廣,涉及人、鬼、仙、怪、牲畜等各個維度的探討和轉化,這對我來説很有吸引力。”
《一日三秋》中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設定:在延津待了三千年的花二娘喜歡去人的夢中討笑話,若做夢人講出笑話,花二娘便送一個柿子;若做夢人講不出笑話,便需背着花二娘去喝胡辣湯,而一旦背上花二娘,就會被花二娘壓死,因為她是一座山。“笑話”在這裡充滿了隱喻,似乎是一種人生態度——若能笑對人生,就會找到出路。
丁一滕還特別喜歡書裏一句話:“這是本笑書,也是本哭書,歸根結底,是本血書。”丁一滕説,哭和笑、悲與喜之間的轉化,是人生中一以貫之的課題,也是出現在劉震雲作品中的一個共同母題,“就是用一種幽默、荒誕的態度來面對苦難。”
正式受邀執導《一日三秋》,丁一滕把自己喜歡的書中人物都匯聚在舞&劇中。“花二娘、櫻桃、孫二貨等角色,我都覺得很有意思。最打動我的還是明亮。”丁一滕説,明亮身上呈現出來的時間感和命運感很容易讓人共情,可能每個人都像明亮一樣,生活中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沒什麼鴻篇巨制發生,但他平凡的一生過得還是挺驚心動魄的。“所以我感覺這部作品是每一個平凡人的心靈史詩,每個人心裏頭一輩子的那點事,匯成了這樣的一部戲。”
演員跨界帶來很多驚喜
為了創作《一日三秋》,丁一滕和整個劇組跟隨劉震雲遠赴延津采風,還提出了“延津宇宙”的概念。“‘延津宇宙’並不是指某一個具體地點,而是一個虛擬時空。它是延津,又不只是延津,每個角色都被包含在這個大的框架之下。”丁一滕説。
《一日三秋》陣容強大,匯聚了舞蹈演員唐詩逸,音樂劇演員徐均朔,話劇演員李騰飛、張曄子、李奎,藝能人金廣發,戲曲演員馮田、姜博等不同領域的優秀演員。丁一滕認為,現在戲劇可能缺少的就是真正從實際創作層面打破不同門類藝術之間的界限,將不同藝術門類的美學融合在一起,實現創新和突破。“這種蒙太奇般的組合和碰撞本身就是一種驚喜,創作中也帶給我很多刺激。”
“這些演員都是各自領域很拔尖的人才,他們的跨界會給作品帶來更多可能性。我們並不是生搬硬套把他們在自己領域的東西拿過來,讓他們在戲裏唱個歌、跳個舞,而是大家一起去完成一次剝離,每個人都會在其中得到一種蛻變。”丁一滕坦言,自己非常喜歡這樣的跨界合作。
就拿唐詩逸來説,她的舞蹈功底深厚,但這部劇讓她做減法,刨除那些過人的技巧,回歸到最本真的表演狀態。丁一滕介紹,這也是音樂劇演員徐均朔參與的第一部非音樂劇類型舞&劇,“他飾演的少年明亮在表現上也很有難度,我希望能夠幫助他進入到角色真實的內心世界。”
還有已經和丁一滕合作多次的“老夥伴”金廣發,“他不願意重復熟悉的東西,不願意落入俗套,所以他在創作陳長傑的時候,一直在尋找這個人物的複雜性。”
慢下來看看窗外的風景
《一日三秋》的創作帶給丁一滕很多新的快樂和感受。他坦言,在導演了《我不是潘金蓮》之後,自己進入到一種比較安全的舒適狀態,“這個時候就需要一部作品來突破這個瓶頸,打破自己的安全區、舒適區,《一日三秋》就是這樣的作品。”
“戲劇對於我來説到底是什麼?它在我人生當中佔據着什麼樣的位置?它是一時三刻的?還是一日三秋的?”剛跨過30歲的丁一滕也會問自己,“這些問題讓我對職業和人生産生了新的思考。這種思考也來源於這部小説本身以及這部舞&劇的創作過程,所以這部戲對我很重要。”
丁一滕説,自己現在也沒有最後的答案,從前感覺自己好像每天都在一列飛速向前的高鐵上,而《一日三秋》帶給他的卻是,原來窗外有那麼多美麗的風景。“之前可能根本沒有時間顧及,現在的我雖然還在高鐵上,但想要真正欣賞窗外的風景,它們對我來説有着很多意義。”記者 王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