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電影《第二十條》看刑法中的正當防衛-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2/14 20:20:45
來源:新華網

從電影《第二十條》看刑法中的正當防衛

字體:

  由張藝謀執導,雷佳音、馬麗等主演的電影《第二十條》正在熱映。對於部分觀眾而言,可能會對片名感到困惑,“第二十條”指的是什麼?

  經過我們向片方求證,得到的答案是:片名中的“第二十條”指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十條。

  刑法第二十條包括哪些內容?看仔細↓

  第二十條 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産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採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於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

  對正在進行行兇、殺人、搶劫、強姦、綁架以及其他嚴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採取防衛行為,造成不法侵害人傷亡的,不屬於防衛過當,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便是貫穿《第二十條》敘事始終的關鍵詞。想要為當年的正當防衛行為討説法的公交車司機,因制止校園霸凌而打傷施暴者的中學生,對村霸忍無可忍怒而反抗的村民……

  電影裏到底講了什麼故事,我們不能劇透。但可以肯定的是,看過這部影片裏的三個故事,你會對正當防衛有更深刻的認識,也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力量。

  “影片故事中呈現的三起案件有一個共性,即它們都會帶來關於正當防衛、防衛過當、故意傷害的探討。”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張建偉説,“在司法實踐中,類似的案件是否構成正當防衛,一直是司法機關長期關注和討論的一個問題。”

  正當防衛制度就是保障人民權益的一項重要的刑事法律制度,但是,由於思想觀念的束縛和司法慣性的影響,刑法中的正當防衛制度在一段時期內沒有得到全面的適用。

  2018年以來,在最高人民檢察院直接指導下辦理的一系列正當防衛案件,激活了這些沉睡多年的條款,使其保障人民權益的功能得以彰顯。

  “昆山反殺案”就是其中之一。這起發生在2018年的案件,當時引發社會各界關注。最高檢指導江蘇檢察機關提前介入,提出案件定性意見,支持公安機關撤案,並作為正當防衛典型案例公開發布。

  “福州趙宇案”“淶源反殺案”“麗江唐雪案”等一系列正當防衛案,讓正當防衛條款不再“沉睡”。

  為依法準確適用正當防衛制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於2020年印發了關於依法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提出:要切實防止“誰能鬧誰有理”“誰死傷誰有理”的錯誤做法,堅決捍衛“法不能向不法讓步”的法治精神。

  影片《第二十條》以故事化的手法將正當防衛條款搬上大銀幕,在富有喜劇色彩的演繹中,讓更多人對正當防衛有所了解。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製片人張婷婷介紹,影片故事情節是以現實中多個正當防衛案件為基礎進行的再加工。

  看過影片的觀眾可能都會發現:影片注重從大家可知可感的身邊事出發展開故事講述,片中演員的表演很活,故事的高潮也富有感染力。“主創團隊學習了大量法律知識,前往市一級的檢察院體驗生活,塑造了諸多生動而平凡的人物形象。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法律知識更好地走進觀眾心中。”張婷婷説。

  銀幕上故事情節的發展,也折射出現實社會中合民心、順民意的司法進步。只有司法有力量、有溫度、明是非,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尊法守法、遇事找法的良好氛圍。

  “正當防衛是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也是廣大人民群眾與違法犯罪作鬥爭的重要的手段。”最高人民檢察院第一檢察廳副廳長周惠永説,“讓執法司法更加有溫度,人民群眾才能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第二十條》的放映,對於弘揚社會正氣、鼓勵見義勇為具有積極意義。”

  記者:劉碩、王鵬

  圖片由片方提供

【糾錯】 【責任編輯:饒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