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院裏有什麼-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1/31 08:48:16
來源:文匯報

電影院裏有什麼

字體:

《動物園裏有什麼?》與去年上映的網絡電影《東北猛獸》的劇情相似,演員賈冰同時出演了這兩部電影,扮演的還都是差不多的角色。

打工人石途突然成了一家經營不善、瀕臨倒閉的動物園的老闆。動物園裏不缺飼養員,卻只有一頭患了抑鬱症的熊。

怎麼辦?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石途腦洞大開,特製了一批道具服讓飼養員們穿上。於是原本一窮二白的動物園裏,有了熊貓、袋鼠、猩猩和老虎,且個個身懷絕技,把一幫游客們哄得興高采烈的。

一傳十、十傳百,動物園迅速成了網紅打卡地,參觀者絡繹不絕。當然,欺騙顧客是不允許的,假扮動物是一定會被拆穿的。石途公開道歉,解散了動物園,患有抑鬱症的熊則被放歸自然……

正在上映的電影《動物園裏有什麼?》,講的就是這麼一個故事。

有沒有覺得似曾相識?

不,我指的不是韓國電影《秘密動物園》,而是去年上線的網絡電影《東北猛獸》。區別只在於,《東北猛獸》裏,主角孫小虎從一開始就想把父親經營的動物園搞垮之後賣給開發商換錢,在想方設法把唯一的老虎送走治病之後,讓人假扮動物就成了他play上的一環。只不過小夥伴們不明所以,賣力出演,導致動物園的生意越來越好。

兩部影片相隔一年上映,豆瓣評分分別是4.2分和5分。我琢磨着,《動物園裏有什麼?》高出的那0.8分,也許是獎賞它至少明明白白地購買了《秘密動物園》的版權,不像《東北猛獸》,什麼也不説,就讓觀眾猜:“這是翻拍啊還是抄襲啊?”

翻拍也好,“借鑒”也罷,最近幾年,從《重返二十歲》《“大”人物》《請別相信她》《拯救嫌疑人》到《無價之寶》,中國電影人沒少從韓國同行那裏獲取故事、創意和靈感。這條路徑本身有其合理性,學者劉起曾經指出,翻拍是最快捷、方便的類型本土化創作方式,也是類型電影發展初期經常採用的一種簡單直接的模仿方式;韓國電影的類型化本身就經歷了從借鑒到獨創的過程,對於中國電影人來説,選擇韓國類型電影翻拍,顯然更保險更安全。

但像《動物園裏有什麼?》和《東北猛獸》這樣,逮着同一隻羊使勁薅,織出來的還都是劣質羊毛衫的情況,也算是前無古人了;至於是不是後無來者,目前還不好説。有意思的是,演員賈冰同時出演了這兩部電影,扮演的還都是差不多的角色:在《東北猛獸》裏是開發商的無良手下,到了《動物園裏有什麼?》,道德水準沒有提升,但至少地位提升了,成了老闆。就如同《東北猛獸》還只是個網絡電影,《動物園裏有什麼?》雖然水準差不多,卻躋身院線電影了。

回頭看《秘密動物園》,豆瓣評分6.6分,不由讓人暗自感嘆:豆友們對韓國電影還真是高標準嚴要求。至少,片中的角色們為了造假,是在認認真真地學習模仿着動物的動作,以至於快要形成肌肉記憶了。比起他們,咱們這個“動物園”裏的動物不僅是假的,還是低配版的;而整部電影,也成為了《秘密動物園》的降維版而不是翻拍版。

最後説一句,石途敢造假,也許是覺得當地的游客沒見過真動物。可電影院裏有的是見過真電影的觀眾,他們終將決定電影院裏應該有什麼。(戲精婆婆)

【糾錯】 【責任編輯:唐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