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話説得不是“頂好”,如何演繹方言劇-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1/26 09:11:42
來源:文匯報

上海話説得不是“頂好”,如何演繹方言劇

字體:

下月,全明星陣容主演的《魔都俏佳人》將作為“演藝大世界”首部方言賀歲劇與觀眾見面。

“好久不見!”在排練廳一遇見,何賽飛和郝平就給了彼此一個熱情的擁抱。作為“演藝大世界”首部方言賀歲劇,《魔都俏佳人》下月初就將在上音歌劇院首演。全明星陣容以及近期的滬語熱潮,都讓作品收穫了大量關注與喜人的票房成績。在劇組裏,何賽飛和郝平可以説被一眾出生於上海的演員“包圍”。雖然二人都自稱上海話説得不是“頂好”,但這座城市承載了他們數十年的生活記憶。昨天,記者與兩位演員面對面,暢聊他們的滬語記憶和對方言劇的體會。

喜歡喜劇的何賽飛,用四種“語言”讀劇本

“結棍,大姐大呀。”被問及所飾角色“甘蔗阿嫂”的設定,何賽飛立刻用滬語爽快地給出如是回答。昨天是何賽飛“正式”進組的第一天,此前由於電影拍攝日程,她以線上的方式參與了排練。前一晚工作到凌晨一點,稍作休整,她從浙江新昌回到上海,下了高鐵就直奔排練廳。排練前,何賽飛已經把案頭工作做足,劇本被鉛筆寫得密密麻麻,這裡要加兩個動作,那句話要用普通話來説。

“拿到劇本,我用寧波話、上海話、普通話、越劇道白四種方式都念了一遍。”在何賽飛看來,不同的方言可以帶出人物不同的面向和氣質,“上海話一講,人會變嗲、變得文氣”。劇中,“甘蔗阿嫂”盯上了藥材行老闆萬寶財的家當,飾演該角色的何賽飛將根據不同的對手戲人物,在幾種方言間切換,跟侄女甘麗莎(黃齡飾)説上海話,跟孔白峰(郝平飾)説普通話。“方言擁有給角色定基調的功能,有時選得不對,反而會讓戲失去吸引力。”她對記者説。

上世紀80年代初,20歲的何賽飛時常來上海向尹桂芳等越劇宗師學戲,學戲完必會帶一兩塊奶油白脫上火車。那時,她已經漸漸能説上一口上海話。“其實現在説得也不太標準,寧波腔會滲出來。”她笑着&&。用滬語表演對於何賽飛來説是一件新鮮事,即使在主演滑稽戲《啼笑因緣》《太太萬歲》時,她在&上也大多説普通話。但也正是在那時,她對於喜劇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我喜歡看喜劇,也喜歡演喜劇。”滑稽戲自由的演劇風格和演員快速的現場反應讓何賽飛受益良多,“喜劇就是以節奏取勝,語言的節奏、形體的節奏,多一點,少一點,效果截然不同。”

和戲曲名角過招,郝平説“每個人都在突破”

從1989年進入上戲算起,郝平已經在上海生活工作了35年,如今的他“上海話全都聽得懂,但一開口卻是洋涇浜”。進組前,郝平就抱着向茅善玉和毛猛達學滬語的願望,排練過程中,二人的&詞讓他記憶深刻,“專業演員的發音就是特別講究,充滿韻律感”。

郝平心中的《魔都俏佳人》不是滑稽戲、不是滬劇,甚至算不上嚴格的話劇。“這就是一台方言劇,在舞&上傳達文化和地域之美,方言是再合適不過的載體。”和一般的話劇配置不同,《魔都俏佳人》的演員們來自不同的演藝行業,滬劇、越劇、滑稽戲甚至還有歌手。在排練廳,郝平感受到多元氛圍帶來的能量,和名角們過招切磋,讓身為資深話劇演員的他感慨:“每個人都在打破自己固有的表演方式。”無論是越劇名家趙志剛將戲曲表演的寫意放進劇中的無實物表演,還是滑稽名家毛猛達“不讓一句話落地”的功底,都讓《魔都俏佳人》的戲劇因子多而不雜,互相融合。

不管在舞&上展現多少,郝平認為每個角色應當有其獨特的根基。就像這次在劇中飾演“孔白峰”,郝平也為其打造了“文明戲演員”的背景。“孔白峰”是一名職業騙子,整天把“成為一流演員”挂在嘴邊。舞&上一來一去間,“笑果”自然而然地迸發。“當人物有了‘根’,在此之上衍生出來的戲劇動作,才能給觀眾提供更加真實可信的表演。”記者 王筱麗

【糾錯】 【責任編輯:唐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