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龍少年》中張若昀引領學生硬核逆襲 編劇陳舒:浪漫框架展現實主義校園內核-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2/26 09:46:02
來源:華西都市報

《鳴龍少年》中張若昀引領學生硬核逆襲 編劇陳舒:浪漫框架展現實主義校園內核

字體:

《鳴龍少年》劇照。

黃堯飾桑夏。

  人物簡介

  陳舒,編劇。編劇作品有《繡春刀》《繡春刀 II:修羅戰場》《刺殺小説家》等。近日,由其編劇的青春校園劇《鳴龍少年》正在熱播。

  “再次感嘆,《鳴龍少年》的鏡頭語言真是妙啊。”“推薦《鳴龍少年》,演員顏值高,演技還不錯,劇情吸引人,導演的鏡頭讓人看得懂。”“張若昀在《鳴龍少年》中的演技已經進化到了讓我完全忘記了演員本身,只記得雷鳴了,再加上丁黑導演的拍攝手法,運鏡,轉場,各種劇情埋線,劇本身想表達的內核,讓我覺得《鳴龍少年》這部劇真的是質量上乘之作!”……目前,由丁黑執導,陳舒編劇,張若昀、黃堯主演的青春校園劇《鳴龍少年》正在熱播,網友熱評不斷。

  該劇講述了教師雷鳴(張若昀飾)和桑夏(黃堯飾)共同成立了鳴龍11班,幫助五位學生直面困境突破自我,最終逆襲考上心儀大學的故事,展現當代青少年直面困境、突破自我的成長歷程,也將老師與學生間相互療愈的溫暖底色盡顯,譜寫別具一格的青春故事。

  角色形象真實有深度

  《鳴龍少年》的故事發生在星洲市一所私立高中鳴龍中學。為了讓學生們更好地發揮潛力,學校成立了以英語教師雷鳴和心理老師桑夏為首的高三11班,從教育和心理輔導的角度出發,因材施教,引導學生克服困境,重拾夢想。

  該劇編劇陳舒説,《鳴龍少年》的故事充滿了少年氣息,“他們的逆襲故事總是能吸引我。”在她看來,“一群失意的人要去完成一件基本上不可能的任務,這種敘事模式充滿了浪漫主義的氣質。”除此之外,故事本身承載的內容又很當下很現實。“它在一個浪漫主義的框架中有一個現實主義的內核。”

  為了準確、真實地展現高三學子的學習過程,編劇組在開拍前展開了近一年的調研工作,包括采風、高三課程體驗、與班級一起上課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對大量的人物進行採訪,包括家長、老師和學生。此外還進行了大量的資料調研,包括觀看相關紀錄片、閱讀相關文章和書籍。陳舒直言:“我們的目標是要讓採訪內容豐富多彩,通過大量的採訪素材,將這些主題融入到人物的塑造中去,力求呈現出鮮活、真實且富有深度的角色形象,並探討一些重要的社會議題。”

  回憶起創作過程,陳舒&&:“編劇團隊文科生偏多,在寫硬核的學習部分的時候,我們把高三所有的教材都買了,自己做,做到理科題的時候,很多做到高一就已經不行了。要怎麼寫‘學霸’的學習方法,這個是我們遇到的最大問題。”好在,在創作階段有學習指導、心理指導為團隊把關,譬如劇中應用到的唱K背英語單詞、打太極拳記地理知識、投骰子背歷史年份等趣味化視覺化的學習方法,都是編劇團隊與學習指導共創的結果。

《鳴龍少年》編劇團隊。

  一體兩面與角色共情

  劇中,張若昀飾演的“雷鳴”,是一個有滄桑感和故事感的教師形象。陳舒&&:“雷鳴出場的時候不太符合我們心中一個人民教師應有的典型印象,這也是有點劍走偏鋒的寫法。他有點像社會人,一個生意人,而不是一個老師。他爸爸是一個非常優秀模範的教師,他的成長過程當中,由於父親對工作、對學生的過度投入,對他的關心是缺失的,也導致雷鳴從小有叛逆心理。他最輝煌的時候也試圖靠近父親,不僅僅賦予學生知識,還要陪伴學生成長,但他遭受了挫敗和打擊。所以開篇進入故事的時候,雷鳴是帶有一些創傷後的應激綜合症的,感覺他有點不近人情、有點冷酷。”

  與“雷鳴”不同的是,黃堯飾演的“桑夏”總是充滿能量。在陳舒看來:“桑夏是不管外面發生什麼,是冷是暖,她是可以自行發電的小太陽。雷鳴和桑夏,一個是狼性的唯分數論、成功論的,一個更在意學生的人格完善、在意學生的成長體驗,更關懷學生到底想要什麼,到底開心不開心。後面他們會進行微妙的轉換和融合。”“雷鳴”和“桑夏”也特別像陳舒工作與生活中的“兩面”,她説,“我自己工作中是一個很講求效率、希望有點狼性的人,唯目的性,所以我對雷老師是很崇拜的,我覺得他就是一個很強的實用主義者;但是生活中我覺得我很桑夏,有點跳脫,有點混不吝的樂觀,想向周圍的人散發能量。所以寫雷鳴和桑夏的時候是很共情的。”

  此外,劇中諸如“龍生龍,鳳生鳳,但你給我記好了,後面的內容你可以自己填空”“時間是追趕不來的,管理時間、控制時間”等&詞,也引發了不少網友討論。對此,陳舒&&:“我們寫&詞的時候不是刻意奔着一定要出金句的目標去寫的,我認為當創作者真正進入到人物的時候,這個人物説的&詞就會符合這個人物。我們內部開會也常常説,觀眾都能感覺到編劇寫劇本時是在用技巧還是動了感情。但那個時刻一旦來了,你會發現人物&詞中的一字一句,語句、語調都會栩栩如生。”

編劇陳舒

  【對話】

  感謝導演縱容我們的天馬行空

  記者:這部劇吸引你去創作的原因是什麼?

  陳舒:首先,因為它的少年氣,主角是一幫少年。一幫少年逆襲的故事永遠是會吸引我的;其次是敘事模式,一幫失意的人要去完成一件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本身這種敘事模式就是具有浪漫主義或者理想主義氣質的,這種敘事的氣質也挺吸引我;最後,故事本身承載的東西又是很當下、很現實,在一個浪漫主義的框架中,其內核是現實主義的,涉及非常當下的話題,包括教育的話題,也涉及我們每個人曾經經歷的少年、正在經歷的成長,還包括家庭層面和學校層面,所有這些東西都是很時下的,很現實主義,所以就參與到了編劇工作當中去。

  記者:創作過程中有哪些難點?

  陳舒:第一個難點是要怎麼寫“學霸”的學習方法,因為有學習指導出現,有了這方面寫學習的底氣;其次編劇團隊相對年齡比較年輕,甚至離開校園沒多久,最初寫作的時候,大家更多地代入的情感是在少年人身上,栩栩如生,妙筆生花,包括一些語言,自己的所思所想,很多投注到少年的身上。第一輪、第二輪劇本之後,就會覺得雷鳴、桑夏等成年人的那部分,關於他們的行為、思想等,遇到了很大的創作瓶頸。等丁黑導演加入,到後來確定了若昀參演,有了具體的人物的投射和想象以後,到第三輪、第四輪劇本創作,少年的角色和老師的角色就都能夠鮮活起來,真正地生動起來了。

  記者:如何理解《鳴龍少年》的“新”?

  陳舒:對於編劇來説,《鳴龍少年》有一個很新的點在於序幕,你會發現每一集前面都有一個偏小序幕的劇情設計,它不是常規電視劇使用的方式。而且它的序幕有很多類型,很多風格,有一些偏現實主義風格,有的是超現實主義,還有rap序幕、古裝劇的序幕等。我們做序幕的方式還有點任性、天馬行空,自己在創作過程中也非常享受。但我們每集的序幕也不完全是為了花哨而花哨,它和單集的主題、主要人物的命運等是相關的,非常感謝導演能夠縱容我們這樣的任性和天馬行空,把每個序幕都非常精心、非常認真地做出來,而且超出了我們的預期。

  記者:希望觀眾通過這幾個少年的故事獲得什麼?

  陳舒:《鳴龍少年》是浪漫主義的架構,我自己理解的浪漫主義是一種在熒屏上的願望成真,所以可能對於創作者而言,我們是真心希望11班的學生能夠考上最好的大學,這個是情感的真實,情緒的真實。那它是不是可以給予現實中觀眾一種力量,一種祝願,希望每個不甘於現狀的人,想改變命運的人都可以帶着願望,不要懼怕危險,去前進。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荀超實習生莫默蕾圖據受訪者

【糾錯】 【責任編輯:蘇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