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在音樂劇中展現“千年前”的聲音,作曲家決定“憑空捏造”一件樂器,利用音色上的修飾和變形來展現這種奇幻感。
·《星空下的約定》在開場和結束時首尾呼應,並通過編曲上的修改,為音樂劇營造一個特定的氛圍和背景。
·區別於影視劇,音樂劇的音樂創作不必受限於特定樂器,作曲家利用銅管樂器及合成器,模擬出大家從未聽過的青銅器的聲音。
·希望觀眾在觀看後,能夠從劇中獲得一些能量或者觸動、更加珍惜身邊的人。可以在生活中與父母、朋友表達出他們平時難以説出口的情感。
音樂劇《三星堆》音樂總監/作曲胡小鷗、音樂統籌/作曲安鑫音樂大揭秘
走向成熟 獨具特色
問:您如何看待中國音樂劇近幾年的發展?
胡小鷗:國內的音樂劇發展已經從探索、學習階段,發展到了一個相對成熟的水平,開始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和線條,越來越多的本土元素出現在音樂劇中,使得國內的音樂劇在風格上獨具特色。與此同時,我們也積累了一批優秀的演員。
“憑空捏造”一件樂器
問:三星堆的音樂製作跟您以往的作品相比,有什麼挑戰?
胡小鷗:難度前所未有。如何用千年前未曾聽過的樂器來展現音樂劇中的“聲音”是一個巨大的挑戰。為了應對這個難題,我和安鑫老師決定“憑空捏造”一件樂器。為了避免出現問題,我們選擇了一個陶塤作為音樂的底色,通過音色上的修飾和變形,讓它既保留熟悉感,又帶有陌生感。這種奇幻的感覺正是我們想要在歌詞中展現的。
講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問:音樂劇《三星堆》中您最喜歡的曲目是哪首?
胡小鷗:《星空下的約定》,它既是音樂劇的開篇曲目,也是結束ending曲。我們對“星空下的約定”進行了一些編曲上的修改,最終呈現出一個版本作為整個音樂劇的結束。
安鑫:《星空下的約定》為音樂劇定下了一個很好的基調,它與音樂劇的主題相呼應。音樂劇講述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包括父女之情和戀人之情,這與現代人的情感是相似的。開篇的史詩版曲調讓我感受到了從浩瀚宇宙到現實的過渡,給了我一個從宇宙到地球再到個人的畫面感。所以這首歌可以為音樂劇營造一個特定的氛圍和背景,讓觀眾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樂劇所傳達的情感和主題。
自由的號角之音
問:音樂劇《三星堆》音樂的創作和影視作品相比,有什麼不同?
胡小鷗:兩者差別還是很大的。在影視作曲中,由於客觀需求必須使用特定的樂器。但在音樂劇中,我們不必受限於樂器,而是可以追求自己想要達到的聲音目標。我們想要創造出一種大家從未聽過但又感覺熟悉的聲音。例如,相對於常見的銅管樂器如長號、小號、圓號等,青銅器的聲音必然帶有號角的特點,但它又是非常規的聲音。我和安老師進行了大量的探索,運用了合成器來模擬銅管,再結合真正的銅管樂器形成了一種大家都沒有聽到過的號角的聲音,它是波浪形的、非常自由,很像古蜀人那種自由奔放的天性。
不斷追求完美
問:您對這部劇的音樂滿意嗎?
安鑫:每位主創都在不斷追求精進,討論如何改進配器、混音等方面,甚至考慮到每個劇場音響、觀眾席和聲學設計等因素,因為不同劇場的這些因素都會影響音效效果。所以我們直到現在都還在討論是否可以針對固定場所設定特定的混音模式。即使我們不完美,但這種不完美也促使我們不斷追求進步和完美。我相信,這種心態和狀態會讓我們的劇越來越好。
勇敢表達難言之情
問:您希望觀眾走進劇場能夠收穫什麼?
安鑫:當觀眾觀看音樂劇時,我希望他們能夠從中獲得一些能量或者觸動,不論是來自音樂還是整個劇情。因為我覺得我們這一代人,包括我自己在內,都缺乏表達情感的能力。所以,我非常期望觀眾在觀看後,能夠在生活中更自由地與父母、朋友表達他們平時難以説出口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