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譯和他的《三大隊》-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2/19 09:36:0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張譯和他的《三大隊》

字體:
圖片
 
從《狂飆》中的安欣到《滿江紅》中的何立,再到《無價之寶》和《刀尖》中的不同角色,張譯可謂是“全年發力”。電影《三大隊》12月15日開始上映,票房已過2.5億,張譯飾演的程兵堅忍而悲情,為年尾的賀歲檔奉獻了一次“最佳表演”。
真事 生活中執着的人很多喜歡這樣的故事
電影《三大隊》由陳思誠監製,戴墨導演,講述三大隊在辦理一起惡性案件的過程中導致嫌犯之一意外死亡,全隊被判入獄。出獄後依然堅持以普通人身份追蹤在逃嫌犯的故事。影片根據紀實文學改編,作者深藍的《請轉告局長,三大隊任務完成了》原文故事感動無數網友並且“萬人血書求拍電影”。深藍&&,看完電影《三大隊》幾天后依然後勁十足,“情緒沒有繃住,雖是原作者,但也瞬間淚目”。
張譯同樣被故事打動,“人類天然有惰性,所以對信念、夢想有堅持,才會感動別人。《三大隊》的故事在‘執着’這件事情上打了一個很好的樣本。它是根據真實事情改編的,也就是説,我們身邊確實有這樣的人。我看了以後很感動。”
張譯飾演的三大隊隊長程兵花了12年去追兇,值不值得?在張譯看來,生活中這種人其實有很多,“一些跟程兵很類似的故事,隨手就能拿出來一個。南方有一個人民警察,他一直剃着光頭,留了將近20年,原因是有一個嫌疑人他一直沒有抓到。最終,他把這個人抓到了。這種執着的毅力挺讓我們這些老百姓佩服。再比如説運動健兒,幾十年如一日地拼命訓練,只為了那一刻為國爭光,拿到比賽獎牌。所以,《三大隊》這樣的電影越多,對我們普通人來講越是一個好事,它會影響我們的情緒,會激勵我們的人生。”
真哭 拍“我找不動了”那段戲時難過得落淚
張譯演過很多警察角色,都是從頭到尾、一以貫之的警察,但程兵不同,他的身份有三個階段、兩次轉換:第一次從警察變成囚犯;第二次轉換又從囚犯變成一個追兇的人,完全是一個普通老百姓的身份。張譯覺得這個人物很特別:“他自己就是因為曾經穿過警服,有這麼一個念想,就去把這件事完成了。”
有觀眾問程兵出獄後毅然走上追兇之路,是否與受害人的父親給他的一袋茶葉蛋有關,張譯認為程兵走上這條路是複合因素造成的,絕對不僅僅是一袋茶葉蛋。“當然,那一袋茶葉蛋,我個人感覺像是很重的一塊砝碼。但我個人分析,程兵從在看守所宣判之前,就已經把追兇這件事想得差不多了:要對得起這包茶葉蛋的主人,也就是當年的死者家屬;要對得起自己的家庭;要給當年一起受苦的這幫兄弟們一個交代;要給師父一個交代;最終就是給自己的人生畫一個完美的句號。”
程兵的追兇路漫長且無望,也使得他的堅持更為動人,而在這個過程中,程兵也有猶豫——張譯將此演得令人淚目。這個情節就是影片中他坐在公園的地上,非常絕望。張譯説拍攝時,自己突然就不能自已地哭了。“我們加了一個環節,原劇本是給他的前妻發信息,發了幾個字‘我找不動了’。我跟導演説,實際上,他跟前妻已經不可能有這樣的交流了。所以,最後就變成了他編寫出來了這個短信,卻無人可發。偌大的一個世界,他遍翻自己的手機通訊錄,發現他不知道跟何人去傾訴。最後哭的原因是因為這個,他真是太孤獨了。”
真誠 合作多次、彼此默契一個眼神就明白
“三大隊”的幾位成員各有特點。同袍之情讓人看了既熱血又震撼:張譯與魏晨、曹炳琨、王驍、張子賢、楊新鳴等演員的出色表演,讓影片深具感染力——尤其是夜宵攤重聚那場戲,看哭了不少觀眾。據悉,演員們在拍這場戲時是真喝了酒。
張譯&&,幾位演員的默契度,使得演戲過程“有來有往”。“我覺得我個人可能是最佔便宜的,因為周邊所有的人,我都是熟悉的,大多數是合作兩次以上的。我跟李晨合作十幾個戲了,從2001年到2022年《三大隊》拍攝,我們是二十多年的朋友關係。我跟王驍合作三次了,跟魏晨四五次了,跟曹炳琨兩次,跟楊新鳴老師兩次,跟張子賢兩三次。這麼親密的朋友們在一起,大家非常熟悉:你的表演方式是怎樣的,我應該怎樣地回饋於你。最開心的是,每一場戲大家都是在彼此支撐。比如説,我覺得你這段戲哪兒不舒服,我給你講我不舒服的地方,你們幫我出出主意——大夥有來有往。”張譯認為演戲演的是人物關係,而演員之間一個眼神就明白彼此,恰恰符合“三大隊”的氣息,讓影片有生活化的真實。
《三大隊》中,張譯的老朋友還有陳思誠,“這是我們兩人第一次以演員跟監製的關係合作。他做導演的第一部作品是《北京愛情故事》,當時我就在裏面。已經過去十多年了,我們都沒察覺有這麼久了,還挺感慨的——我們都成為了彼此人生的一個里程碑。大家酒後唱《少年壯志不言愁》那場戲的那天晚上,我跟思誠、李晨,和大家一起開懷唱歌、談天説地,氣氛烘到足夠的程度,我們才去演的那場戲。”
真話 老老實實做事踏踏實實做人
很多觀眾覺得張譯跟程兵之間有極高的適配性——這個適配性在於他對表演工作同樣執着。張譯認為,任何一個行業,到了一定年頭還能夠繼續認真工作的人,都有程兵的執着精神。“不光是我,思誠、李晨,還有寶強。我們這些當年一個戲出來的兄弟,走到今天也是將近20年了,大家都還在這個行業當中,繼續在各自擅長的領域中努力往前走。而且除了我們之外,這個行業有太多的同齡人,或者説我們的前輩師長們還在以一個高標準、嚴要求的工作質量面對自己,面對行業。各行各業其實到處都有這樣的人,中國有這種工匠精神的人越來越多了。”
張譯覺得,大家現在都越來越清楚,只有實實在在做事情,才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唯一的途徑。“所以,不是我個人跟程兵有多少共振,而是我們這個時代一直需要這種精神,我們這個民族也一直具備這個精神。”文/本報記者肖揚
 
【糾錯】 【責任編輯:唐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