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克·貝松談《狗神》:在發瘋的世界裏選擇做好人-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2/13 09:39:35
來源:文匯報

呂克·貝松談《狗神》:在發瘋的世界裏選擇做好人

字體:

  《狗神》在平遙國際電影展展映時,激發了年輕觀眾強烈的認同,影片在中國社交網絡上得到8.0分的高分。主人公道格成為一個象徵,關於弱小的個體怎樣被拋擲在嚴酷的世界裏,《狗神》想要探討的是道格這樣的“弱者”,怎樣在對他們極度不友好的環境中生存,怎樣應對痛苦。

  前晚,電影《狗神》在上海的首映結束,導演呂克·貝松被請上&時,他首先注意到前排一個學齡前的小男孩,他很關切地問那個孩子:“你感覺好嗎?你來説説你的感受?我希望你沒有被嚇到。”

  年輕人,特別是孩子的感受,是呂克·貝松最在意的。不久前在平遙國際電影展,他驚訝於中國的電影觀眾如此年輕,這群年輕人充滿活力,他們會為了喜歡的電影盡情叫好,面對不滿意的作品也會毫不掩飾地奚落,以至於《狗神》在平遙放映前,這個入行40多年的老導演感受到的緊張程度,遠遠超出幾個月前他在威尼斯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現場,散場時他聽到現場年輕觀眾的歡呼才松了口氣。

  剛過去的周末,《狗神》在上海點映數場,映後交流中不斷有觀眾提及呂克·貝松最廣為人知的《殺手萊昂》,導演尤為感慨:“很多談論《殺手萊昂》的觀眾真年輕啊,我拍攝那部電影時,他們還沒有出生吧。”這讓他想起他的小兒子曾告訴他:幾乎他的全部同班同學都看過《殺手萊昂》。他説,從《殺手萊昂》到《狗神》,他始終相信,拍電影是要對時間負責的——留給未來,留給年輕人,留給未來的年輕人。

  看起來像怪物的天使

  《狗神》在平遙國際電影展展映時,激發了年輕觀眾強烈的認同,影片在中國社交網絡上得到8.0分的高分。很大程度上,這部影片的吸引力在於用充沛的情感講述一個簡單的故事,沒有處心積慮的懸疑和反轉,這是發生在成年世界裏的童話。

  呂克·貝松的創作動力來自社會新聞裏的家庭虐童案,他試圖在虛構中想象那些被傷害的孩子怎樣長大、怎樣進入這個辜負了他們的世界。《狗神》的男主角道格(英語諧音就是“狗”),在幼年遭父親和哥哥虐待,懦弱的母親逃離家庭的同時拋棄了他;他設法自救脫離魔鬼般的父兄,但被隨意地安置在弱肉強食的少年收容所;他在失去希望時,在莎士比亞的戲劇世界裏找到安慰和動力,但因為身體殘疾,沒有任何的劇團願意接受他,他找到的唯一工作是在“變裝皇后”的小酒館裏賣唱,在卡巴萊的演出裏,他男扮女裝地扮演伊迪特·皮亞芙、瑪麗蓮·夢露和瑪琳·黛德麗等性感名伶。

  道格是一個被拋棄的孩子,他離群索居,和流浪狗相依為命,他在工作和生活中男扮女裝,在世俗眼中,他是個悚人的怪物,當他裝扮成瑪麗蓮·夢露的樣子進入警局時,警察都不知所措。但是呂克·貝松説,道格首先是個無辜的孩子,沒有傷害過任何人的他,不斷地被生活背叛,反復地承受命運無理性的暴力。道格成為一個象徵,關於弱小的個體怎樣被拋擲在嚴酷的世界裏,《狗神》想要探討的是道格這樣的“弱者”,怎樣在對他們極度不友好的環境中生存,怎樣應對痛苦。“我想討論的是個人的選擇,面對痛苦,你選擇成為怪物,還是天使?道格是看起來像怪物的天使。這個世界很多時候對弱者是不友好的,有人受難時,很多人落井下石,這是人性的一部分。面對被傷害、被拋棄、被歧視這些痛苦時,大部分人會發瘋的,充滿攻擊性,但道格選擇了別的方式。他想拒絕自己的命運,但他從不以傷害他人為代價。他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治愈自己,甚至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像他一樣孤立無援的、承受苦難的人們。”

  禁忌和道德的參差

  在2021年獲得戛納影展最佳男演員的卡萊伯·蘭德里·琼斯扮演了道格,他在這部電影裏交付了讓人心碎的表演,不可思議地融合了俗艷的姿態和純真的底色。呂克·貝松形容道格是看起來像怪物的天使,這個定義為男主角確立了表演的調性,也塑造了整部影片的氣質——是古怪和善良、禁忌和道德、成人和童真疊加的複數。

  電影開場,道格出場是打扮成瑪麗蓮·夢露模樣的“女裝大佬”,一襲桃粉色的抹胸長裙,戴着到手肘的長手套,開重型卡車,臉上有血,肩上有傷,蓬亂的金髮遮住抹得雪白的臉。攔住他的警察聲顫,以為遇上了變態罪犯。導演很坦率地説,他就是要在電影裏追求“滑稽”和“暗黑”同在的氛圍。電影的後續通過倒敘逐漸揭示,看起來像罪犯的人物實際是天真的聖徒,他用滑稽的方式掙脫籠罩在他身上的黑暗,用幼稚的、力所能及的方法幫助比他處境更糟的弱者。他長久不能得到成人世界的庇護,就在成年後挑釁“人間法則”,比如偷盜富豪的珠寶,但他無意從中牟利,只把這些昂貴的首飾當作卡巴萊表演中的道具。他不是“非典型”的英雄,本質上,他是一個迷失的個體,不知道自己是誰,在痛苦的生活中,為了獲得一點微不足道的快樂,他可以扮演任何人。

  《狗神》結束於道格在破曉時走到教堂前,隨着太陽升起,十字架的影子覆蓋了他。呂克·貝松在創作中是有些難以擺脫的“救贖”情結,《殺手萊昂》《貞德》《天使A》《超體》和這部《狗神》,這些電影的主角們或者卡在童年和成年的模糊界限上,或者模糊了男人和女人的性別,或者在“人”和“非人”的曖昧區間,總之兜兜轉轉歸於同一個形象:被人間偏見所誤解的“天使”。就這一點而言,呂克·貝松確實在40多年的時間裏反復地拍着同一部電影,一部不設年齡限制的“孩子”的電影。記者 柳青

【糾錯】 【責任編輯:蘇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