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廚師、模特,到演員 張亮:做演員是非常刺激的事情-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1/16 09:36:39
來源:北京青年報

從廚師、模特,到演員 張亮:做演員是非常刺激的事情

字體:

《如夢之夢》劇照

《龐氏騙局》劇照

《如夢之夢》劇照

  在哈爾濱和太原完成兩站音樂戲劇《猶太城》、在福州完成《如夢之夢》的首演,接下來的12月,張亮與《如夢之夢》將在北京亮相。

  因《爸爸去哪兒》而爆紅,曾經的廚師、模特張亮,如今已經成為央華戲劇藝術總監王可然口中的“寶藏演員”。在一眾專業演員中,“半路出家”的張亮在《如夢之夢》舞&上的表現別有一種氣場,他扮演的伯爵,浪漫又複雜,偉岸而狹隘,絕情之中又讓人心生憐憫。

  在《如夢之夢》的後&,張亮接受了北京青年報記者的專訪,他笑説現在非常享受做演員,“沒拿影帝之前都是在努力”,他還透露自己小學時説話還口吃,萬萬沒想到現在卻成了演員:“在另一個平行時空,可能還是有一個説話口吃的張亮。”

  第一年演伯爵 綵排時十天沒開行李 就等着被換掉

  張亮在《如夢之夢》中扮演來自法國的伯爵,來到中國後,對顧香蘭一見鍾情,為顧香蘭贖身,將其帶回法國,結果許諾給顧香蘭自由的伯爵,卻因顧香蘭真的追求自由,最終與顧香蘭恩斷義絕。伯爵借車禍偽造了自己的死亡,帶走了所有的財産,使得顧香蘭在法國一貧如洗。多年之後,顧香蘭去一家人幫傭,才發現伯爵在非洲又娶妻生子了,顧香蘭為此痛恨伯爵,直到她去世之前,才諒解了伯爵。

  今年,是張亮扮演伯爵的第四年,“每一場的演出都會有一些區別和進步,你會突然之間悟到,原來這段&詞有另外一層含義,很多小的細節會慢慢地自己悟出來。”

  張亮認為今年自己對於伯爵這個角色的把控力更強、更為自信,相比之下,張亮笑説第一年扮演伯爵太難受了,“當時,在綵排的階段就非常彆扭,為此,我的行李十天都沒有打開,覺得我太不適合這個角色,隨時會走,就在等藝術總監可然説我演不了,那十天就在等這句話,但是他一直也沒跟我説。”

  張亮説他對綵排時自己的表現是百分百的否定,這如同是踏在自己心上的一隻靴子,“如果可然跟我説不行,那真的是一種解脫,就像第二隻靴子終於落地了。但是,可然説的是‘你要相信我’,説他相信自己的眼光,之後就給我上了幾天小課。”

  可然讓張亮學會控制,“其實,伯爵跟我本人的心理狀態截然相反,是兩個極端。所以,剛開始的時候,要改掉自己很多本能的微表情和一些手勢。要控制的東西太多了,基本上就等於把自己撕碎,再重塑一個人物出來。比如,可然讓我要注意始終手掌向下,向下壓迫,而不是抬手,這個動作對我特別有用。現在經歷了這三四年之後,我覺得那個時候的努力特別值得。”

  在張亮之前,《如夢之夢》中飾演伯爵的是著名的“戲骨”金士傑,張亮説自己特別喜歡金老師的表演,“當時我真的是想以‘復刻’的方式演繹這個人物,但是,我用金老師的方式錶演後,覺得自己像一個大號的王德寶,狀態完全不對。沒有辦法,我必須去尋找一個適合自己的表演方法。演了兩站之後,我突然找到感覺,我自己接受這個伯爵了。慢慢地,現在在&上,我也會有一些小的即興處理和發揮。可然當時教給我很多方法,但方法不是目標,我吸收了方法,要達到自己追求的目標,而這些方法對我在塑造人物的時候特別有用,我跟可然之間也達成了一個彼此更加信任的關係。”

  張亮和扮演顧香蘭的許晴有很多對手戲,張亮稱讚許晴有女人柔軟、溫柔的一面,但內心又很強韌,他笑説自己開始都不敢在&上那麼狠地去罵顧香蘭,“可能心裏邊還是沒有把自己擇乾淨了放在這個人物裏面,但是,晴姐鼓勵我説別有顧忌。晴姐跟我分析了很多人物間的關係,心理狀態的內容,聊了一些很細節的表演。我們兩人吵架的情緒戲,我的憤怒越真實、越放得開,她就越滿意,下來會誇我。現在這幾年演下來,我們兩個已經達成了很好的默契。”

  隨着演出次數的增多,張亮感受着伯爵戲份中的巨大張力,尤其是他和小顧香蘭的那幾場戲,“伯爵向小顧香蘭求婚,他要拋棄妻子伊莎貝爾的這兩場戲的節奏衝突和情緒衝突,對於演員來説挺刺激的。他的動情和絕情都包含在其中,現在越演這個角色,我越喜歡。而且,伯爵是從青壯年演到老年,時間跨度很大。”

  演舞&劇不能作弊 是特別純粹的享受

  張亮最開始演話劇,是因為和王可然2019年喝的一杯酒,“我以前沒有演過話劇,雖然想學,但是沒想到一開始就演那麼重的角色,我第一個話劇是萬方老師的《你還彈吉他嗎》,演男一號。當時,我和可然約到了一個威士忌吧,我坐下的第一句話就是問他,為什麼找我?可然説覺得我可以勝任。既然人家都覺得我可以,那我就別自己否定自己了,我説那就試試吧,前提是我可沒説我可以,我肯定會努力的,但是回頭不行的話,你別賴我。”

  雖然從未想過有朝一日會當演員,但張亮&&,剛接觸影視劇時就覺得有意思,在演話劇後,更是享受戲劇舞&的魅力,“特別純粹的享受。演舞&劇不能作弊,去拍影視劇,你&詞不好可以後期配音,後期配音你再配不好,可以找專業的配音演員。拍攝時你的表情不好,可以反打給對方,影視劇有很多這種方法,影視劇的表演也會經歷各種的後期處理。但是舞&劇不會,舞&上你必須要調動自己的真實情感,再加上技巧,去完成你的角色塑造,容不得任何作弊。戲劇舞&很殘酷,你演成什麼就是什麼,沒有重來的機會。所以,我們每場戲都會提前去候場,去感受一下空間、溫度,想想自己從哪兒來,要幹什麼,培養情緒。”

  演了五年話劇,張亮認為自己受益最大的就是對表演的確定性,“一場戲可能100個人演,會有100種方法,對我來説,可能就會找到一個最適合我的方法。這麼多年在舞&上演了一兩百場,就有了那個感覺,知道怎麼樣處理表演節奏是最好的,甚至在演影視劇的時候,也能預知怎麼去演才適合剪輯的節奏,這都是舞&上一場戲一場戲試出來的。”

  張亮不是科班出身,但他的表演松弛,悟性很高。他笑説自己的優點就是在舞&上不發憷,“我在舞&上不緊張,可能和我十年的模特經歷有關係。”而對於演技的磨煉,張亮説自己沒上過表演課,就是靠純實踐,“我這五年全都是在戰場上真槍實彈演出來的。”也因此,張亮喜歡表演,覺得做演員是個非常刺激的事情,其中蘊含着太多的挑戰和未知。

  要和觀眾建立呼吸感

  演了多年的戲劇,張亮已經開始享受舞&,享受每場演出時不同的氛圍,不同的反應帶來的靈感或者刺激。

  這次《如夢之夢》中演小顧香蘭的謝欣貝是一名年輕演員,她今年是第一次參演《如夢之夢》,正式聯排時,被邀請的媒體都坐在近距離的蓮花池中看戲。謝欣貝很緊張,而張亮則作為“過來人”安撫她的情緒,“我説,我特別理解你的緊張,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聯排時,她説漏了半句詞,我看她盯着我沒有繼續説下去,就直接進我的詞了,因為節奏不能掉。我進完詞,她就立刻發現自己漏詞了,表情一下子非常緊張,我就需要緩解這個氛圍,但是,後面的節奏就稍微有點亂,下來後,我們交流,我説這場戲對於我們兩個來説都特別重要,你要放鬆,放鬆的前提是我們兩個人要建立起相互的信任。我説你放心,不管你在&上出現任何情況,我都會讓你體面地下場,我就給你交這個底,剩下的你做到放鬆就好了。”

  9月30日首演第一場,張亮稱讚謝欣貝演得特別好,下來兩人又探討,張亮認為她説詞的節奏快了0.5秒,“她不知道0.5秒是什麼意思,我就給她解釋説,之前綵排的時候,只有我們兩個在&上,但是,現在有觀眾,你有沒有覺得劇場裏的氣滿了?”

  在張亮看來,演員在舞&上表演的時候,不是只和對手演員在交流,還要想到觀眾,“我們要讓觀眾明白我們演員在&上的交流是什麼,要跟觀眾建立起呼吸感,我們要隨着觀眾的反應去演,這關係到我們什麼時機進詞,如何調動觀眾的情緒。因此,在跟觀眾建立呼吸感的時候,需要給觀眾吸收&詞的時間。我們講的&詞是由麥克風傳到觀眾腦子裏的,觀眾吸收了,才能知道演員在説什麼,這裡有一個時間差。我和對手演員都知道下句&詞,但是觀眾不知道。而你要讓觀眾吸收的前提,就是要跟觀眾産生鏈結,並不是説兩個演員在那裏不停地叨叨。這樣一解釋,她就非常明白了。”

  《如夢之夢》中,有一個情節是伯爵和顧香蘭站在二樓眺望湖泊,伯爵説:“你看,我們的湖很美。”而他們盡情“欣賞”的其實是蓮花座中觀眾黑壓壓的頭頂,這讓現場的觀眾都笑了起來,張亮説:“綵排的時候,我説完這句就可以直接接下句&詞,但是,在演出時,現場觀眾對這句&詞是有反應的,你如果立刻進詞的話,觀眾的情緒就像被剪刀剪斷了,聽不清你下一句説的是什麼。所以,在劇院裏面,你的每一場戲都要把控整體節奏,我覺得這是一個挺有意思的事情。”

  那麼,張亮在表演時會預知觀眾的這種情緒嗎?他們怎麼知道要等一下,再繼續往下説詞呢?張亮坦陳,這就需要舞&經驗的積累,“很難做到預知,而且南北方觀眾對某個點的情緒表達也不一樣。作為演員,你不能預知觀眾的反應,但是,必須得感受到觀眾。比如説,情緒到了頂點,就像一個拋物線到了頂點,你如果在拋物線還在往上走的時候説詞,就等於是無效詞,因為觀眾的情緒正在上揚階段,你反而用&詞打亂了觀眾的觀劇節奏。所以,現場就需要經驗,經驗是一場一場的表演累積下來的,還挺好玩的。每一場演下來,自己都能學到很多東西。”

  工作治愈了口吃

  在舞&上揮灑自如、談吐有度的張亮,向記者透露,他小時候曾經有嚴重的口吃,“我小學站在老師辦公室門口喊‘報告’,‘報’出來以後,好久都説不出那個‘告’字。”那他是如何治愈的?張亮笑説還是和他的工作有關。

  因為口吃不愛講話,張亮選擇了廚師行業,“不用多講話,幹活就行了,該切菜切菜,該炒菜炒菜,給師傅打雜、泡茶,也不用多説話。就這樣,我慢慢地做到了部門老大,甚至開始帶徒弟了。當時後廚不忙的時候,一幫四十齣頭的廚師就天天講一些特別油膩的笑話,我就想,難道這輩子就這樣了?我説不行。然後我攢了兩個月工資,辭職了。”

  辭職的時候,張亮並沒想好自己接下來要做什麼,“我也沒地兒住,去同學家打地鋪住了兩個禮拜,後來,在北京歡樂谷那邊租了個房子,一個月220元。開始找工作,我外語、計算機都不行,廚師又不想做,還能做什麼?人家説我個兒這麼高,可以去賣體育用品。我就去西單商場應聘導購,悶頭遞了一圈簡歷,後來Nike給我打電話,通知我去培訓,比如學習説一些‘歡迎光臨’等規範用語,我們那批大概得有30個人,一個一個説,我就在那兒結巴了。後來,經理把五個説得不好的拎到豐聯廣場電梯旁邊,跟每一位經過的顧客鞠躬,説‘歡迎光臨’,我就是在那兒邁出了我跟陌生人講話的第一步,這第一關過了。”

  培訓了21天,張亮被分配到了公主墳的翠微大廈上班,每天早上起來趕5點20分的那班52路公交車。當時的規定是如果連續三個月銷售都是最後一名的話,就會被辭退,張亮説:“那時候真着急,就逼着你主動跟別人溝通,我就誇人家髮型好看、項鏈好看、眼鏡好看,誇人這方法特別好用,加上我對體育用品特別上心,喜歡研究這方面的知識,顧客也願意找我諮詢。後來,我又從公主墳調到王府井,從王府井調到雙安,調到國貿,調到燕莎,我也成了店長。”

  有一次,在國貿商城,張亮碰到了他現在一個特別好的哥們兒,“他見我也是大高個兒,就問我平時是不是也兼職做模特,我説沒有,他就留了個電話,説以後有活兒可以叫我,賺點外快去。有一次,他給我打電話,説他撞活兒了,讓我去替他。我當時特緊張,説我沒練過,他説沒事兒,你去就行,正常走路就行,看別人怎麼走,你就怎麼走。當時我特別緊張,手心都出汗了。去了之後,發現不是那麼回事,有五六個人都等着那份工作。我從未接觸過模特,人家當然沒用我,但是,那位經紀人覺得我條件挺好,就留了我一個電話,説以後有什麼活兒叫我,我也沒太在意,就回去上班了。”

  張亮沒想到的是,人家後來真給他打了電話,讓他去參加木樨園天雅大廈的一個訂貨會,“就是在現場展示毛衣、針織衫,我那天恨不得換了一百多件,結束後,給了我150元。連着六天,我就賺了小1000塊錢。當時我當店長一個月工資才1700元,後來,我就兼職做模特,大概持續半年,面試成功率越來越高。”

  張亮的模特之路越走越順,他就辭了店長,專職做模特,到2006年時,已經成了國內頂尖模特,他心裏想著,既然做了模特,就得走向國際,他得去巴黎、紐約、米蘭看看,“就這樣,我腦子裏揣着25個英語單詞量,買了個文曲星就出國了。”

  2013年,已經成為超模的張亮參加了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頗有觀眾緣,也進一步擴展了知名度,為他打開了演員的大門。在張亮看來,他所從事的每一個職業都挺有意思,“而且跨度很大,我就是在嘗試很多的不可能。”

  雖然成為演員已多年,但很多人提起張亮,仍會想到他的模特身份,認為演員不過是他在“玩票”。張亮&&,大家怎麼看自己無所謂,“演員是我現在喜歡做的事情,不管別人對我認不認可,我喜歡,我就先去做。我在每一個職業或者生命節點的選擇,都有一個信念,就是我要做好今天能做的事情,只要能看到一點希望,就要堅持。”

  文/記者 張嘉 攝影/記者 王曉溪

【糾錯】 【責任編輯:蘇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