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喜馬拉雅之靈》展現珞巴族原始部落文化 將於11月17日公映-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1/13 09:25:22
來源:北京青年報

電影《喜馬拉雅之靈》展現珞巴族原始部落文化 將於11月17日公映

字體:

  自2013年開始拍攝的電影《喜馬拉雅之靈》將於今年11月17日公映。前日,《喜馬拉雅之靈》在中國電影資料館首映,身兼影片導演、攝影、剪輯等多職於一身的曾雲輝與北京電影學院導演係副教授王紅衛,中國電影資料館策展人、電影史研究者、影評人沙丹亮相,與觀眾做映後交流。

  展現珞巴族原始部落文化

  電影《喜馬拉雅之靈》展現了千年前珞巴族的原始部落文化,是中國第一部講述藏醫藥傳奇的影片。影片再現了珞巴族博嘎爾部落的一場生存危機,講述在疾病蔓延,族人接連死亡的危急時刻,部落青年達芒·另崠為拯救部落,毅然踏上尋找“生命之泉”的故事,是一曲頌唱西藏古老部族生死考驗的命運悲歌。

  《喜馬拉雅之靈》是曾雲輝的第一部導演作品,2012年前往青海崑崙山脈和可可西裏拍攝“中國綠色江河”公益短片的曾雲輝第一次感受到了藏地的魅力。人跡罕至的雅魯藏布大峽谷和原始森林以及神秘且鮮有人知的少數民族文化令他十分嚮往,也萌發了為此創作的想法。曾雲輝希望通過影像來講述珞巴族人的故事,讓更多人看到並了解這個民族。更寄望通過對其語言、信仰、生活習俗等文化樣貌的呈現,保留珞巴族的文化火種,喚起生活在對面的藏南同胞血緣與文化層面的歸屬感。

  畫面和製作都是大片級別

  曾雲輝還談及自己反復修改影片畫面與音樂的經歷,並表達了自己對影片中部分內容的遺憾——他一直想要拍出主人公在雪崩後割肉求生的片段,但最後沒能拍出好的效果便捨棄了。王紅衛補充道:“即使今天看到這個片子,你也很難想象它的成本是多少,同時由於曾導專業是學油畫的,油畫的經歷和廣告的經驗,讓他有能力以更加藝術的角度去完成對一個民族的歷史溯源。”

  王紅衛用“震驚”來評價初次接觸這部影片的感受,並談起參與策劃監製的經過:“與既有的、帶着獵奇性質的電影不同,這完全不是我以前看過的任何一部藏地電影,電影的背景和導演想做的事情特別宏大。”

  曾雲輝除導演之外,還身兼這部電影編劇、攝影指導、剪輯、調色、預告片剪輯等職位,王紅衛&&以往這樣身兼多職的導演多是小成本的獨立製作,但《喜馬拉雅之靈》的畫面和製作都是大片級別,曾雲輝能夠“多面手”地駕馭這樣一部影片令人佩服。《喜馬拉雅之靈》中敘事和影像的呈現是作為電影導演的還原能力,以對前後時空的還原來完成文化意義上的創造,他認為《喜馬拉雅之靈》所代表的電影類型多元化也能夠為開拓電影空間貢獻力量,對青年電影導演起到啟迪作用。

  有野性、有野味的電影

  《喜馬拉雅之靈》2013年11月開拍,2015年拍攝完成,2016年拿到龍標,直至今年11月才上映。沙丹和王紅衛&&,完成這部畫面恢弘、題材小眾的作品需要克服重重困難,沒有執着精神很難讓作品呈現出現在的效果。王紅衛以片尾字幕示例:“那是上億大片的字幕規模,我欣賞這樣的新導演。”沙丹也稱讚影片畫面絕美,音樂大氣蓬勃:“其中蘊含的人類學價值不用多説,導演一人身兼多職、經年拼搏的堅韌與毅力更令人感動。”

  來到現場觀影的導演耿軍評價説:“以前傑克·倫敦小説裏會表達類似的主題,人在絕境裏可以靠意志戰勝困難。從《賽德克·巴萊》到《喜馬拉雅之靈》,這十年間很少有人拍這麼有野性、有野味的戰勝絕境的電影,向曾導和他的團隊致敬。”

  談及影片的敘事主題,曾雲輝説:“生死、希望、冒險、信念,這些關鍵詞不管放在哪個民族都能夠適用。在危急關頭始終有人性光輝的時刻,並非一定要去表現民族內部的某個傳説,或者説這些都只是創作的元素,還是應該放在一個跟所有人相關的話題上。”對於後續系列創作,曾雲輝透露已經寫好一個有關珞巴族抗英的故事:“一個民族的特殊性,一個是他們的自身文化的特殊性,另一個是族群分佈的特殊性,這應該有更多的呈現。”

  文/記者 肖揚

【糾錯】 【責任編輯:蘇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