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村莊村歌競演!貴州黔東南刮最炫民族風創新民族文化成就草根夢-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1/09 09:03:49
來源:新京報

20村莊村歌競演!貴州黔東南刮最炫民族風創新民族文化成就草根夢

字體:

  “大山的木葉爛成堆,只因小郎不會吹,幾時吹得木葉叫,只用木葉不用媒……”11月4日,貴州黔東南凱里下司鎮,沿江建起一座舞&。使用苗語、侗語的歌聲穿透密集的古建築群落,向曠野四處散去,融入低垂的夜幕。

  歌聲未落,台下觀眾席掌聲陣陣。幾個頭戴銀飾,身着傳統苗族服飾的姑娘,揮舞着鼓棒,敲打身前皮質紅色大鼓。咚咚咚……鼓聲催促着觀眾們用歡呼聲為&上的4支歌隊投票。人群中不時看到被舉起的鍋碗瓢盆,和數雙在空氣中揮動的手。

  巔峰之夜,高手在民間

  “鄉村超級碗”巔峰之夜歌聲醉人,也傳遞出故事。這場由貴州黔東南州文體廣電旅游局主辦,快手獨家合作的大型村歌競演活動,以村為單位進行較量。10月14日啟動,10月21日開啟第二場,11月4日舉辦決賽,共計20個村莊參賽,南花村苗族歌隊最後奪得桂冠。

  看得出,快手泛娛樂和快手直播對“村碗”進行了精心設計。“村碗”節目風格整體向侗族、苗族代表的文化靠攏。《四季勞動歌》《春之歌》《苗侗姐妹花》這些當地人耳熟能詳的歌謠為本次“村碗”決賽開場。但參賽隊唱完苗族或侗族大歌,也要準備流行曲目。他們改編了《達坂城的姑娘》和《最炫民族風》等,在蘆笙、嗩吶、牛腿琴等民族樂器的演奏中加入展示當地特色農具和農産品的環節,還把情歌裏唱的男女互動搬到&前。直播間飄滿了“老鐵666”“支持正能量”“民族文化源遠流長”“文化在民間”的彈幕。

  選手裏,有屢次登上央視舞&的蘆笙好手,但絕大多數是做完農活,利用閒暇之餘排練的各村村民。“沒想到快手能為我們村民設計這麼用心的舞&、比賽。”一位侗族大叔比完賽都有點興奮。“村碗”讓他某一刻不再是農田裏沉默的一家之主,而是在舞&上意氣風發跳着《最炫民族風》的演員。

  夢想照進現實,上億人次圍觀

  和參賽的村民一樣,“村碗”上的助演嘉賓也是愛唱歌的普通人。這些人在快手上被老鐵們看到,被&&扶持,走向人生高光時刻。

  因翻唱《我的天空》走紅快手的“三品大叔”,表演了《老男孩》。放下常年背的吉他,他拿起手麥,穿着標誌性的綠色上衣。這是他第一次在大舞&上表演,有點跼踀,又有點興奮,在音樂間奏時向觀眾揮着手。

  他在快手上大多翻唱勵志歌曲和抒情歌曲,再搭配自學的吉他指法。一輛藍色摩托車偶爾出鏡,不唱歌時,就騎着這輛摩托車送件,在馬路上奔波。他在快手把《我的天空》唱成了熱門,點讚量已經達165萬,評論近13萬條。唱這首歌時,“三品大叔”咬字清晰、有力,時而跟着歌詞節奏閉眼,皺紋在眼周和嘴角堆積,他並不在意。看他翻唱視頻的人很容易被他感染,連原唱之一胡汀洋都覺得“很享受”。

  “農村大萍子”是“村碗”的首場嘉賓,也是被快手挖掘的民間高手。她用不銹鋼盆、蒸籠屜子和破鼓組裝架子鼓,打出“重金屬女王”的氣勢。觀眾們為她流暢的轉棒動作而驚嘆,她回復説:“只學了十來節課”,但為了省錢,這十來節課耗時三個月。

  她17歲開始學唱歌,算半個歌者,曾以此謀生。她很少得到演出機會,一度邊烤冷面邊唱歌。今年,“農村大萍子”打架子鼓的視頻突然火了。37歲這年,她站到首場“村碗晉級賽”的舞&,與侗族姑娘互飆高音,此時她已經唱了20年。

  據統計,三場“村碗”線上直播全網觀看人次超過1.2億,截至目前“快手鄉村超級碗”相關短視頻話題在站內播放已近80億。在話題裏,用戶們用自身經驗和“接地氣”的方式,表達對民族文化的喜愛。

  肇興侗寨之行結束後,大萍子更新了好幾條打鼓視頻,背景還是自家小院,其中一條視頻是跟三品大叔合唱《我的天空》。

  “村碗”結束,村民們吃起了當地頗具特色的長桌宴,臉上的笑沒有因比賽名次而改變。換下演出服,他們回歸勞作和生活,繼續唱着民族的歌,也會唱起為“村碗”改編的流行歌。三品大叔回到即墨古城,身上仍背着印有“為人民服務”的軍綠色吉他包,騎着摩托穿梭在不同景點之間。文/劉暢

【糾錯】 【責任編輯:唐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