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妍:香港也有“文青”歌手-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1/09 09:04:16
來源:羊城晚報

黃妍:香港也有“文青”歌手

字體:

都説香港樂壇商業氛圍濃重,這裡卻不時誕生出跳脫於商業序列之外的好歌手。

  香港唱作歌手黃妍時常被貼上“文青”標籤。她的音樂作品列表如同文藝青年的“通關密碼”——如果遇到一個看見《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7月24日大道》和《兩個月亮》這些歌名時會心一笑的人,你大概知道那會是同類。

  黃妍愛從文學和電影中汲取靈感。今年,她推出的概念專輯《4891》就是受村上春樹小説《1Q84》 啟發而成。她做音樂的方法沒那麼商業,但總能找到自己的聽眾。近日,黃妍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採訪。關於如何在香港做一個“不商業”的歌手、文學如何影響着她的創作,她都一一分享。

  文學並非主流,但仍堅持做出《4891》

  《4891》中,文學的影子隨處可見。專輯名稱是村上春樹小説《1Q84》的倒轉,黃妍和詞人王樂儀對小説中的世界印象深刻——那裏有兩個月亮,整個世界籠罩於怪異之中。以此為靈感,她們寫出了迷幻姿態的《兩個月亮》,這首歌也成為了整張專輯的起點。

  此後,她們有意識地從文學中尋找意象,一張以文學為主題的概念專輯逐漸成形。《4891》藏了許多密碼:《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歌唱》來自泰戈爾著名詩句“世界以痛吻我,卻要我報之以歌”,《7月24日大道》與日本作家吉田修一的小説同名,《心的全部》則是一本香港詩集的名字。黃妍與王樂儀還合寫了一篇《1Q84》的同人小説,收錄在《4891》的實體專輯裏。

  黃妍本人很愛讀書。《1Q84》開啟了她對村上春樹的興趣,而她最近剛讀完《海邊的卡夫卡》,正準備讀《奇鳥行狀錄》。説到村上春樹,黃妍的興致高漲:“村上春樹的作品總是花大量筆墨去鋪陳氣氛,你必須跟着他的文字走,走進他的世界,才能讀懂他想表達什麼。對我來説,《海邊的卡夫卡》很震撼,給我帶來很強的情感衝擊,仿佛經歷了一次成長。”

  黃妍坦承,在她從事的領域,文學並非主流,甚至有些“趕客”。“很多人一聽到‘文學’就望而卻步。在香港,這條路尤其難走。做《4891》時,業內業外都有人勸我們不要做,覺得太沉悶、太深奧了。”

  她想了不少辦法讓聽眾走進她的文學世界:“每出一首歌我都會策劃一個活動,讓聽眾可以非常直觀地接收到我們想傳達的信息。比如《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歌唱》,我們設計了很多‘良方卡’,比如游泳、大喊,甚至剁豬肉,方式不限。聽眾通過這個活動可以知道:面對痛楚,人們可以有不同的應對方式,只要對你有效就行。”

  她對閱讀的興趣也漸漸影響了歌迷:“我還挺有成就感的,起碼現在大部分人都看了《1Q84》。粉絲們不時會跟我交流最近看了什麼書和電影,也有人送書籍給我當禮物。很高興有更多人重拾了閱讀的習慣。”

  因周傑倫開始學吉他,視魏如萱為音樂榜樣

  正式出道前,黃妍在社交媒體公司做著全職的文案工作。她與朋友在網上發表自己的創作和翻唱視頻,每週五下班後則到尖沙咀街頭演唱。此後,她在&&女巫店演出時被索尼音樂的工作人員相中,由此簽約成為歌手。

  論音樂風格和氣質,黃妍與觀眾印象中的“港味”相距頗遠。她坦言自己受台灣流行樂壇的影響更大:最初因為周傑倫而學習吉他,如今視魏如萱為音樂榜樣。

  “周傑倫是我的偶像。我第一首喜歡上的歌是《安靜》,當年看到他自彈自唱的視頻,覺得好帥。他是男生的調,但我也很想唱他的歌,所以去學吉他,然後才慢慢開始自己寫歌。”好友林奕匡也是周傑倫的歌迷,他們不時把新寫的歌曲交換着聽,如果對方給出“這首demo很周傑倫!”這樣的評價,那便是令人欣喜的讚美。

  至於魏如萱,黃妍最欣賞她的多變:“她的聲音非常特別,會跟隨不同的曲風而改變。同時,她很會寫歌,風格很多樣。她是我音樂路上的榜樣。”

  出道五年,黃妍也逐漸跳脫出“小清新”的桎梏,從暗黑搖滾風格的《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到迷幻的《兩個月亮》,黃妍逐漸能駕馭更多不一樣的曲風。“出第一張專輯《黃妍説》的時候,我以為自己只能唱比較清新的歌。但從《九度痕跡》開始,我跟不同音樂人合作,打開了更多可能性。才發現原來面對不一樣的主題,我自然就會做出不同風格的音樂。”

  在黃妍看來,從每週五到街頭演唱的愛好者到一名職業歌手,最大的變化是更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所以我必須想辦法進步。我在入行後才發現自己的聲音的局限。當時我寫了一首搖滾風的《墻身有裂》,但我其實駕馭不了這首歌,所以我開始學唱歌。學了三年,聲音變化多了。如果你現在來看我的現場演出,就會發現跟專輯版不太一樣。”

 

【糾錯】 【責任編輯:唐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