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創作引發“文學熱”-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0/25 09:21:18
來源:天津日報

短視頻創作引發“文學熱”

字體:

  日前,由江蘇衛視、今日頭條出品的外景紀實類讀書節目《我在島嶼讀書》第二季收官。節目通過不徐不疾的呈現方式由文壇大家引領觀眾暢游“書山卷海”,為奔忙於工作和生活的都市人群打造一方心靈的棲息地。作家們在日常互動和交談中盡顯“有趣的靈魂”,這些金句和名場面也成為網友二度創作的靈感源泉,大量相關短視頻廣泛傳播,引發持久的“文學熱”。

  《我在島嶼讀書》第二季將讀書作為生活方式貫穿到島嶼上的日常,進一步拉近了普通人與“閱讀”的距離,將好書與好的閱讀方式呈現給觀眾。節目在“作家老友記”的基礎上進行了延展,除了作家老友們的往年趣事,也增加了更多與閱讀、寫作相關的內容,內容涉獵面更加寬廣,信息厚度也有了提升。文壇大家的交流對話,不僅 啟發了觀眾的文學思考,還讓人嘗試放慢腳步,獲得心靈的治愈。

  節目開播後,相關視頻播放量超1.5億,嘉賓們的金句和對話場面在各大短視頻&&廣泛傳播,“余華説在莫言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路”“余華聊到史鐵生時望著遠方哽咽”等話題也登上微博熱搜。在各大短視頻&&上,網友們自發創作的相關內容熱度頗高:第二季最後一期節目中,余華與莫言共同追憶文壇摯交的視頻收穫了千萬點擊量;一則“余華莫言的互懟日常”視頻點讚數超45萬;余華在節目中反復説到“鐵生已經不在了”的短視頻讓無數網友淚目。

  上海理工大學近期發布的《短視頻時代的閱讀研究》發現,短視頻作為一種新的閱讀形式,不但受到傳統紙書閱讀者的喜歡,還幫助原本不怎麼讀書的人點燃閱讀興趣並參與到傳統閱讀當中。伴隨閱讀介質的演變和發展,人們的閱讀方式也在不斷變化,如今已經發展成為多種閱讀形式融合發展的新階段。

  在2023北京文化論壇上,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陳平原提出了類似觀點。他認為,碎片化閱讀已是常態,這是由現代人生存狀態決定的。“上班族時間被打得七零八落,很難有完整時間做大部頭閱讀。”他覺得不能以此埋怨年輕人沒有坐下來好好讀書。在他看來,閱讀不僅是讀文字、圖像,看短視頻、閱有聲書、觀博物館都是一種閱讀。“我把閱讀理解為借助某種特定媒介獲得知識的途徑,不論用文字、圖像還是聲音呈現,都可以接受,問題在於我們如何盡可能地提煉和完成這種閱讀。”

  當“碎片化”成為大多數人不可避免的狀態時,文學與閱讀是否離我們越來越遠?著名作家格非&&,今天,人類社會的發展越來越複雜化,勞動分工也越來越細密化。個人生存本身也日益“碎片化”、同質化和原子化,現代科學和技術,尤其是傳媒技術飛速發展,知識生産的密集與膨脹,為人們提供了越來越便捷的生活方式、越來越豐富的交流途徑和手段,但並沒有讓人與人之間心靈靠得更近。甚至在某些方面,人們對各類知識紛至沓來的無所適從,反而加劇了交流的困難;意見、觀點和觀念的表達,反而更有排他性,並日趨狹窄化。在這方面,文學作為一種心靈交流的特殊方式,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記者 張帆)

【糾錯】 【責任編輯:楊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