燈光亮起,好戲鳴鑼。
2021年7月19日,北京市提出打造“大戲看北京”文化名片,為建設全國文化中心作出新的更大貢獻;2023年,“着力打造‘演藝之都’”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隨着國際文化交流的迅速恢復,今年的京城舞&加速升溫,百花齊放:演藝空間星羅棋佈,“北京製造”接連登&,大師名團紛至雲集……
一次次大幕起落間,一聲聲鼓掌喝彩裏,“大戲看北京”的文化金名片越發閃亮。
舞劇《五星出東方》劇照。
捷傑耶夫指揮馬林斯基交響樂團演出圖片。
音樂劇《覺醒年代》劇照。
演藝空間頻擴員,好戲送到家門口
翻開2023/2024樂季國家大劇院管弦樂團的節目冊,樂迷陳女士眼前一亮:新樂季中,多場演出安排在北京藝術中心。陳女士敏銳地捕捉到了其中的信號——坐落在通州區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西北部、毗鄰大運河的北京藝術中心初具規模,大門將啟。“以後家門口就有好劇場,不用一趟趟到市中心往返了!”陳女士家住通州區,開車前往北京藝術中心只需要15分鐘。未來,這座“文化糧倉”將成為城市副中心與整個北京市的演藝新地標。
北京藝術中心,折射着北京市劇場建設的快速發展。近年來,北京國際戲劇中心、中央歌劇院劇場建成並投入使用,在京劇發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的百年老字號吉祥大戲院重張,中國愛樂樂團新音樂廳、中國雜技藝術中心等極具專業性和引領性的劇場正在緊張建設,不斷樹立起行業發展的新標杆。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孫礫在中央歌劇院劇場演出時曾感慨,這是他見過的國內最專業的歌劇劇場,無論聲學效果還是座位設置,都是為了歌劇的觀演感受而量身定做的。“站在這個舞&上,真的會讓我們有一種‘為歌劇而來’的感受。”
在劇場專業定位日益細分深耕的同時,演出也不斷走齣劇場大門,以更加平易靈活的方式拓展外延,與城市深入互動。地處三里屯商圈的愛樂匯藝術空間中,朦朧搖曳的燭光音樂會吸引年輕人前來一探古典音樂的壯闊世界;天橋藝術中心內的公共空間被活化利用,新空間戲劇《貓神在故宮》在此駐場演出100場,成為暑期藝術啟蒙之旅的熱門選擇;“鳥巢”與“水立方”西側,中國雜技團《雙奧密境》進駐盤古大觀·奧雅觀宸劇場,雜技“國家隊”用令人叫絕的精湛技藝,在游客雲集的“泛鳥巢區域”打開了一扇展示北京的窗口……遍佈城市各個角落的演藝新空間接連涌現,讓藝術“隨風潛入夜”,輕盈活躍地融進城市的呼吸和血脈之中。
開放包容的北京,潮流與歷史共存。那些在時間中靜默佇立的古老空間是歲月留給北京的寶貴財富,演藝正在讓它們煥發新生。最近幾天,北方崑曲劇院正乙祠戲樓總經理張鵬“刷屏”朋友圈,推薦馮滿天、柴亮等音樂家即將在這裡帶來的演出,秋夜聽琴,雅韻悠長。
擁有300多年歷史的正乙祠戲樓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整體木結構的室內劇場,被譽為“中國戲樓活化石”,於2022年4月重張啟幕。“傳統文化類的演出是正乙祠戲樓重點經營的方向,同時,我們歡迎多種演出形式的注入。”張鵬説。今年,駐場大戲“觀其復版”崑曲《憐香伴》《墻頭馬上》、京劇《惜嬌》《河東獅吼》等戲曲經典、舞劇《幻茶謎經》以及多場音樂會已經在正乙祠戲樓上演,反響熱烈,文化空間資源與文化創意資源的有效對接,讓“會館有戲”落地有聲。
百年老戲樓正乙祠再續弦音,恢復了往日繁華。方非攝
顏料會館、湖廣會館、臨汾會館……一批承載着城市記憶的建築正在以全新的面貌,匯聚在今日北京的文化脈動裏。
出人齣戲贏喝彩,“北京出品”有保障
服貿會文旅服務綜合展2號館中,熱鬧的人群在一處展板打卡點前慢下腳步。把臉頰對準人形立牌預留的空洞,就能一秒“穿上”典雅秀麗的漢服,變身自千年前穿越而來的劇中人——這些漂亮出圈的形象來自北京演藝集團打造的大熱舞劇《五星出東方》。自2021年首演以來,這部根植於中華傳統文化、帶有濃郁民族風情的作品好評不斷。在經歷市場檢驗的同時,2022年,《五星出東方》在“五個一工程獎”和“文華大獎”兩項國家級重大評獎中獲雙獎殊榮,是“北京出品”在舞&藝術領域的生動寫照。
北京持續加大力度推動文藝生産出大戲、出精品。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國家大劇院根據同名電視劇改編的原創民族歌劇《山海情》、國家大劇院與北京舞蹈學院聯合出品的舞蹈詩劇《楊家嶺的春天》、北京人民藝術劇院2023年開年大戲《正紅旗下》、北京演藝集團製作的原創音樂劇《理想之城》、北京廣播電視台與開心麻花聯合出品的音樂劇《覺醒年代》等眾多劇目輪番首演亮相。
來去間悲辛無盡,飄零處剎那芳華。8月30日,北京市曲劇團創排演出的原創大戲《少年天子》在首演35年後重回舞&,老經典有了新面貌。“時隔35年,為了更加符合當代觀眾的審美需求,我們對這次復排進行了全方位的提升。”北京市曲劇團團長崔迪説。在舞美呈現、音樂內容、故事線索等方面,《少年天子》保留精髓,煥然一新。令人嘆惋深思的劇情、京韻濃郁的北京曲劇彼此交融,極致彰顯着京味文化的深厚純正與北京文藝創作的強大實力。
北京曲劇《少年天子》劇照。
“作為復排版《少年天子》的藝術指導,我特別高興,也感到責任重大。”著名表演藝術家許娣説。35年前,她在《少年天子》中飾演孝莊太后,這部戲讓她被看見、被認可和被關注,35年後,她與青年演員攜手登&,擔起戲曲藝術“傳幫帶”的使命,“和年輕人一起排戲,我能深切感受到他們對曲劇的熱愛和刻苦努力,他們當中‘四梁八柱’齊全,一些演員在&上已有了好角兒的模樣,只要經歷錘煉,不斷精進,可以預見北京曲劇又一個黃金時期即將來臨。”
《少年天子》主演班底是一個縮影,北京這片沃土培養的藝術家在全國舞&上大放光芒。今年5月,第九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公布終評結果。15名獲獎演員最終脫穎而出,北京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青年程派名家郭偉憑藉在新編現代京劇《石評梅》中的精彩表演位列其中。“排一出新戲,特別能讓我清楚地認識到,沒有集體的共同努力,就不能有完美地呈現,更不可能有這次的梅花獎。”郭偉動情地説,“能為北京京劇院、為北京市爭得這份榮譽,我真的感到非常自豪。”
演藝之都綻星光,大戲好戲齊晉京
“我感覺自己興奮得快要暈過去了!”9月1日晚,熙攘的人潮涌出燈火通明的天橋藝術中心,身處人群中,音樂劇“發燒友”小馨(化名)拍下手中的票根,發了一條朋友圈。這一夜,法語音樂劇明星集錦音樂會上,米開朗琪羅·勒孔特、洛朗·班、愛拉達·達妮等5位音樂劇明星聯唱了一首首音樂劇金曲,酣暢淋漓。
作為全國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今年的北京星光璀璨。3月12日德累斯頓音樂節總監、莫裏茨堡音樂節藝術總監揚·沃格勒率先登&國家大劇院,巴赫全套《大提琴無伴奏組曲》長達3個小時的演奏醇厚細膩。隨即,指揮大師瓦萊裏·捷傑耶夫與馬林斯基交響樂團時隔4年歸來,3場演出意義非凡,掀起轟動全國的交響狂潮。此後,一連串閃耀的名字再度點亮了北京的藝術星空:鋼琴巨匠魯道夫·布赫賓德、殿堂級百年名團瑪莎·葛蘭姆現代舞團、聞名世界的維也納交響樂團、“天團”莫斯科大劇院芭蕾舞團……值得一提的是,許多藝術家都將北京作為訪華演出的唯一一站或是巡演第一站。
“今年,我和朋友們有一種好演出看不過來的‘危機感’,錢包很痛,但也很幸福。”小馨説。僅音樂劇一個演出門類,今年的北京就有紅色爆款《覺醒年代》、法語原版音樂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百老匯璀璨夜音樂劇全明星音樂會以及即將上演的中文版《基督山伯爵》等好戲不斷登&。小馨經常和“戲搭子”們在微信群裏分享開票信息,她另一位偏好古典類演出的朋友也有類似的“煩惱”。近期,國家大劇院公布了今年10月到12月的演出計劃,蒂勒曼、祖賓·梅塔、巴倫博伊姆等大師與德累斯頓國家管弦樂團、美國芭蕾劇院芭蕾舞團等世界級大團赫然在列,無論哪一場,都讓人難以割捨。
“北京,尤其是國家大劇院,對國外大師名團有很大的吸引力。”業內知名經紀公司吳氏策劃總經理鄭穎説。市場積澱深厚、發育成熟的北京演出市場有着得天獨厚、難以複製的優勢,“大家都傾向於把北京作為巡演第一站,是因為對北京的市場很有信心,也期待演出的口碑從這裡發酵、輻射,帶動其他城市的巡演票房。”
在集散國際優質演出資源的同時,全國各地的大戲、好戲也在北京齊聚。今年3月,首屆“大戲看北京”展演季圓滿收官,4個多月的時間裏,來自全國各地的文藝院團在線下帶來35部139場展演;從去年12月底到今年5月中旬,由文化和旅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新時代舞&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共邀請約60部獲得“五個一工程獎”、文華大獎和入選新時代現實題材、歷史題材等創作扶持工程的優秀作品來到北京,在各大劇場進行約120場演出;很快,第二屆“大戲看北京”展演季、第25/26屆北京國際音樂節即將回歸,金秋的北京又將掀起觀演的熱浪……
以戲通心,以文搭&,以藝塑魂,增加高品質文化供給,增進人民文化福祉,是北京打造“演藝之都”的題中之義。(記者 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