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粵劇院紅豆粵劇團副團長李嘉宜:主動去追逐藝術之光-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8/17 09:13:18
來源:廣州日報

廣州粵劇院紅豆粵劇團副團長李嘉宜:主動去追逐藝術之光

字體:

李嘉宜説:“粵劇是我要堅守一輩子的事業。”

 

  李嘉宜: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師承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丁凡和蔣文端,藝從著名粵劇表演藝術家、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獲得者歐凱明,33歲就摘取了中國戲劇梅花獎,粵劇新生代代表人物之一李嘉宜順遂藝術之路的背後,也是排練場上無數個日與夜的自我陪伴。

演繹過無數女性形象,最有感觸的還是文成公主

  李嘉宜成長於粵劇戲迷之家。自記事起,她就在外婆的懷裏聽粵劇。10歲那年,她考進廣東粵劇學校,12歲時便憑藉一出經典的粵劇摺子戲《打神》獲得全國“少兒小梅花”戲劇大賽金獎。經過6年的專業學習,李嘉宜從粵劇學校順利畢業,進入粵劇團工作。

  入行23年,從跑龍套、小配角、大配角、主角一路走過來,李嘉宜塑造了一系列性格迥異的戲劇人物形象——巾幗英雄穆桂英、忠貞堅守的王寶釧、金枝玉葉的刁蠻公主、愛憎鮮明的焦桂英、浩氣長存的陳鐵軍、敢作敢為的陳文婷……

  “每一次走進她們的內心塑造人物,對我而言都是一種收穫。我喜歡癡情傲骨的焦桂英,也仰慕革命英雄陳鐵軍。”李嘉宜&&,“但是讓我最有感觸的角色,一定是我的‘摘梅’之作《文成公主》中的文成公主。”

  1989年7月出生的李嘉宜,於今年5月成功獲得中國戲劇梅花獎,是第31屆中國戲劇梅花獎新晉“梅花”中最年輕的一位。

  “創排《文成公主》這齣戲,我和這齣戲共同成長。”李嘉宜説。文成公主的故事人們耳熟能詳,這位歷史上偉大的女性,為民族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在粵劇《文成公主》中,除了要跨越小生、花旦、刀馬旦、青衣和老旦等多個行當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在舞&上從妙齡少女一直演到華發之年,角色年齡跨度有四十歲,是一次從外在到內心的雙重挑戰。

  “每一次排練,都能感受到自己和文成公主共融的狀態。”李嘉宜説,“特別是她的老年,經歷了風風雨雨之後,我用了一種返璞歸真的狀態去表現文成公主——回首當年,她對腳下這一片土地愛得深沉,對故土長安也無比思念,她對所有家人、親人的眷戀,都深深埋在了這樣一份大愛之中。”

  “這種愛,和我粵劇藝術道路上的追求,在內心的投射也是一樣的。”李嘉宜如此&&。

獲得梅花獎不是終點,而是開啟另一個征程的起點

  戲曲演員的每一個階段、每一段經歷,都是非常寶貴的。“如果你以前問我,哪一個瞬間最難忘,我可能會想一下,但是現在,我覺得我過往的藝術生涯都是非常難忘和寶貴的,每一段經歷都是為我今後的藝術道路做一個鋪墊,為我今後的人生做一個積累。每一段都是唯一的,都是終生難忘的。”李嘉宜説,“我熱愛這個舞&,唯有熱愛,才能堅持。”

  在李嘉宜看來,獲得梅花獎既是對演員既往表演成就的最大褒獎,更是激勵演員不斷進取的動力源泉。“作為一位青年演員,雖然影響力有限,但我依然會以梅花獎演員的高標準要求自己,積極發揚‘梅花香自苦寒來’的梅花精神,創作更多更好的劇目,期望讓更多人感受到嶺南文化的魅力。”李嘉宜説,“粵劇的空間很大,給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和機會更大,以後我希望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希望起到引導和示範作用,更好地傳承發揚粵劇,讓粵劇走向全世界。”

  戲曲演員需要自覺擔當起傳承中華戲曲根脈的重任。學藝、從藝20餘年來,李嘉宜排演了數十部傳統經典粵劇,如《焚香記》《刁蠻公主戇駙馬》《紅鬃烈馬》等。近10年來,她也積累了不少較為大膽的創新實踐經驗——2014年,擔綱主演了根據3D武俠網游作品《劍網3》創作的粵劇《決戰天策府》,這部現象級之作打開了傳統戲曲吸引青年觀眾走進劇場的新窗口;推出藝術跨界專輯《迷粵》,演唱電音版《帝女花》《紫釵記》等作品,將粵劇以更時尚的形式傳播給更多受眾;2021年,與歐凱明一起主演的粵劇電影《南越宮詞》榮獲第3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戲曲片獎,實現了粵劇電影在金雞獎上零的突破……

  李嘉宜希望自己做一位“守正創新”的傳承者,“只有繼承好、傳承好,才能發揚好、創新好。獲得梅花獎不是藝術之路的終點,而是開啟另外一個新征程的起點。”李嘉宜&&。

  “堅持是一陣子,堅守是一輩子,粵劇就是我要堅守一輩子的事業。”李嘉宜説。

有姿有味,戲曲無捷徑一定要耐得住寂寞

  “首先要打好基本功,把前輩留給我們這個劇種的藝術財富紮實學好了,才能在這個基礎上去進行創新,進行藝術和藝術間的碰撞、融合,甚至跨界的嘗試。打好基礎,才有底氣。”

  “一定要耐得住孤獨和寂寞。戲曲無捷徑可走,講的是真功夫,所謂‘&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日復一日地在排練場上,一個動作,可能要練習成千上萬次,這個過程中,可能有很孤獨、很寂寞的時候,但是這條路上,除了同行者的陪伴,更重要的是自己陪伴自己。”

  “如果你想成為光,必須努力去追光。不要等着光來照你,在藝術道路上,我們要做追光者,主動去追逐藝術之光。”

【糾錯】 【責任編輯:唐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