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劇《人間正道是滄桑》:讓不朽的雕塑在舞&上轉動-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7/17 09:00:49
來源:北京晚報

話劇《人間正道是滄桑》:讓不朽的雕塑在舞&上轉動

字體:

  革命歷史電視劇《人間正道是滄桑》是許多觀眾心目中的經典之作,網評分高達9.2分。7月13日至16日,根據同名電視劇改編的話劇《人間正道是滄桑》受邀獻演2023國家大劇院國際戲劇季,將50集的電視劇“濃縮”成三個多小時的話劇,用創新的舞&語匯講述恢弘史詩與家國情懷。

  話劇《人間正道是滄桑》以上世紀20年代至新中國成立這一段風雲變幻的歷史時期為背景,通過描寫楊、瞿兩個家庭的命運更迭,全景式、大跨度地重現了一段長達二十餘年的中國革命史。

  旋轉式的舞&,為這部話劇增添了不少看點,賦予其大製作的史詩氣質。舞&&央,一個直徑13米的轉&如同歷史的年輪一般,在旋轉中迅速轉換紛繁的時空——戰場、楊家宅院、刑場、碼頭……它引領着故事的走向,也是時代潮流的映射。舞&上部的吊片用往事殘片般“模糊”的視覺效果提醒觀眾,那個年代雖已遠去,但當時的人和事仍然深刻地影響着今天,影響着當下。

  劇中,有這樣一幕令人震撼的場景——共産主義革命戰士瞿恩英勇就義。瞿恩希望由學生范希亮親手擊斃自己,他戴着腳鐐,一瘸一拐地向舞&深處走去。范希亮在軍令如山的壓力下,痛苦地對瞿恩扣動扳機,槍響的瞬間,舞&上部的吊片忽然佈滿炸開的槍眼和如注的鮮血。這時,“神來之筆”來了,舞&上的一切“凍結”,轉&開始轉動,崩潰跪地的范希亮被轉向舞&深處,而瞿恩倒下前的身影轉到&前,如同一座不朽的雕塑。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影視作品中常用的“子彈時間”拍攝技巧,創作者為歷史劇注入了當代審美與表達技巧,讓英雄獻身的情節更具有感人肺腑的力量。

  在此輪話劇演出中,曾黎、黃品沅、王勁松、於東江等主要演員的紮實演技可圈可點,塑造出立體可信的人物形象。瞿恩在行刑前的慷慨陳詞鏗鏘有力,催人淚下:“我是為了我的理想而犧牲的,無論這個理想能不能實現,因為人類社會不能沒有理想地前進。”楊立青從最初懵懂衝動、內心正直的青年,到受到瞿恩精神與信念的影響,再到親眼目睹與他心愛的女孩瞿霞相似的革命者被槍決時,痛苦地自白“心像被刀子扎了一樣”,最終逐漸成為一名成熟堅定的將領,在劇中有着完整自然的成長軌跡。

  該劇運用了大量真實的歷史影像和聲音資料,音樂亦磅礡大氣、高潮迭起,增強了舞&感染力。美中不足的是,或許是由於時長限制,刪減後的部分劇情銜接稍顯突兀,例如瞿霞為何入獄八年,楊立青為何與瞿恩的遺孀林娥結婚,內容交代顯得急促。在重大歷史事件背景的介紹方面,運用文字投屏固然能夠提高敘事效率,但也需要稍作節制。但整體看,該劇還是展現出了對藝術審美的不懈追求,用心用情地譜寫了一曲理想與信念之歌。

【糾錯】 【責任編輯:唐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