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赳赳,氣昂昂!43字志願軍戰歌豪情傳唱70余載-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7/13 09:01:40
來源:北京日報

雄赳赳,氣昂昂!43字志願軍戰歌豪情傳唱70余載

字體:

【開欄的話】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發揚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歷經兩年零九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偉大勝利,他們將理想和信仰的豐碑高高聳立,成為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廣大文藝工作者以抗美援朝戰爭為題材,創作出一批批謳歌英雄、讚美祖國的經典文藝作品,凝聚起中國人生生不息的愛國情懷。今天起,本報推出“豐碑——紀念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系列報道,尋訪那些經典文藝作品背後的故事。

抗美援朝紀念館中,“戰歌”書寫在一面展墻上,周巍峙曲譜手稿一同展陳。 供圖/抗美援朝紀念館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 70多年前,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士唱着這首《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抱着保衛和平、保衛家鄉的信念,毅然走上抗美援朝的戰場。時光飛逝70余載,這首只有4句話43個字的“戰歌”代代相傳,長久激蕩在億萬中華兒女的心中。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由志願軍前線戰士麻扶搖作詞,著名音樂家周巍峙作曲,這是一個“戰士+藝術家”的組合,這是一次“前線+後方”的合作,它體現了當年全國上下軍民一心、抗擊侵略的堅定信念。

新華社記者最早發現並寫進戰地通訊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的誕生,經歷了從前線傳回後方,再從後方又傳回前線的歷程。它的詞作者麻扶搖,是志願軍炮兵第1師第26團5連的副政治指導員,寫下“雄赳赳氣昂昂”的詞句時,麻扶搖就在鴨綠江邊。

  1950年6月,美國悍然出兵入侵朝鮮,並出動飛機轟炸我國東北邊境,威脅新中國的安全。危急時刻,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果斷作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決策。位於東北的炮1師第一批奉命入朝作戰。入朝前,麻扶搖接到了上級部署,對戰士進行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教育。戰士們想起祖國經歷了多年的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剛剛獲得和平,又想起親人們剛剛可以過上沒有外敵欺侮的日子,卻再遭侵略者來犯,個個義憤填膺,激動地寫下請戰書和出征口號。

  麻扶搖生前曾回憶,在戰士們的請戰書中,“抗美援朝,保家衛國”“保衛和平,保衛祖國,就是保衛家鄉”等話語深深觸動了他,於是,在連隊誓師大會前的深夜,麻扶搖寫下了這樣的詞句,用作出征誓詞:“雄赳赳,氣昂昂,橫渡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華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鮮,打敗美帝野心狼!”

  這首出征誓詞被當年隨軍採訪的新華社記者陳伯堅發現,把它放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之後他寫的戰地通訊中。就在《記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幾個戰士的談話》這篇報道開頭,陳伯堅把“橫渡鴨綠江”改為“跨過鴨綠江”,把“中華好兒女”改為“中國好兒女”,完善了這首在前線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中廣為流傳的一首詩。1950年11月26日,《人民日報》在一版發表了這篇通訊,把這首詩以大一號的字體排在標題下面,這首詩很快廣泛流傳開來。

半小時譜就旋律激勵戰士保家衛國

  麻扶搖這首作品在《人民日報》見報後,打動了無數中國人,其中一位就是著名音樂家周巍峙。

  周巍峙當時任職文化部藝術局副局長,一看到這首詩,他立刻被震撼到了。“詩的內容沒有幾句,但字字分量都很重。”周巍峙曾在生前回憶,這首詩讀着讀着,他內心就燃起強烈的創作衝動,拿起一張草稿紙,用了半個小時就譜出了曲。時任中國音協主席的著名音樂理論家呂驥建議,把詩中的“抗美援朝鮮”改為“抗美援朝”,把“打敗美帝野心狼”改為“打敗美國野心狼”,歌名也用“打敗美國野心狼”。周巍峙聽取了這個建議。後來,這首歌發表在11月30日的《人民日報》和12月初的《時事手冊》上,又在不久後定名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由於當時並不知道原詞作者是誰,就署名為“志願軍戰士”。

  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950年10月前往朝鮮,11月底這首由前線戰士和著名音樂家隔空合作的“戰歌”就已寫成。自此後,一批批志願軍再進入朝鮮時,都高唱着“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旋律,懷揣堅定的信念,投入保家衛國的戰爭中。後來,朝鮮的軍民們也對這首歌十分熟悉,聽到這首歌的旋律都會熱淚盈眶。

  “當時的國際環境很複雜,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投擲的原子彈對日本的殺傷力有多大,大家都知道。”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副研究員石一冰説,在這種情況下,志願軍戰士為了保家衛國,甘願直面擁有強大核武器的西方國家,踏上朝鮮戰場,“戰士們靠什麼衝上去?靠的是愛國主義信念和革命英雄主義信念,而這首歌乾脆有力,喚起了戰士們的集體主義和英雄主義情懷,激發了戰士們對家鄉的眷戀與熱愛,極大地鼓舞了士氣,表現出正義必勝的信念和豪邁的情感。”

幾代軍民傳唱戰歌成永恒經典

  作為一首誕生在抗美援朝戰爭背景下的歌曲,《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的影響遠遠不止局限於特定背景與特定時期,而是代代傳唱,流傳至今。

  1951年4月1日,《人民日報》以《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的歌名,再次向全國推薦這首作品。當年4月21日,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通知,全國人民“五一勞動節”游行的歌曲有兩首,一首是國歌,另一首就是這首“戰歌”。1953年,當時的文化部和全國文聯共同開展1949年至1953年間的群眾歌曲評獎活動,《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被評為一等獎,足見這首歌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受喜愛程度。也正是在這個時候,相關工作人員幾經輾轉找到了麻扶搖,這首歌歌詞的創作故事浮出水面。自此後,再有刊物刊出這首歌時,詞作者一律署名為:麻扶搖。

  “‘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這首歌的歌詞非常樸實,又很真實地反映了軍人的精神和氣質。”軍星愛樂合唱團團長徐蘇南説,這首創作於上世紀50年代初的歌曲,直到現在還有很多合唱團愛唱、愛演。徐蘇南所在的合唱團以現役軍人、退轉軍人為主,她自己也曾是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的一名戰士,合唱團中還有二十多位團員,他們的父輩曾上過抗美援朝戰場。

  “我們對這首歌有天然的感情,直到今天,每次聽到它的旋律,都會有油然而生的自豪感,這是一首揚我軍威國威的經典歌曲。”徐蘇南説,《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這首歌雖然不長,但有着讓人們越唱越激動的力量,“那是一場多麼艱苦、多麼殘酷的戰爭,但志願軍戰士不怕犧牲,不僅保衛了新中國的安全,還大大提升了我國的國際地位。今天我們唱這首歌的時候,都覺得自己腰板挺直了,我們偉大的祖國值得我們驕傲,我們也會永遠守護祖國母親的安全。”

作曲家周巍峙(1916年-2014年)

 

1950年周巍峙為《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譜寫的手稿。 供圖/抗美援朝紀念館

作品簡介

《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曾用名《打敗美國野心狼》,是抗美援朝戰爭初期一首傳遍全軍全國的歌曲。歌詞語句簡短有力,旋律激昂,抒發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無所畏懼的革命精神。2019年6月,這首歌曲入選中宣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優秀歌曲100首”。

【糾錯】 【責任編輯:唐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