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及冠,浴火向日!北京現代音樂節20華誕開幕音樂會將集中奏響當今中國音樂創作翹楚秦文琛的4部協奏力作,屆時著名指揮家俞峰,將攜琵琶演奏家蘭維薇、大提琴演奏家莫漠、嗩吶演奏家張倩淵、笙演奏家鄭楊以及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於5月22日亮相國家大劇院音樂廳。
行空無際,生生不息,向着太陽,踏着樂聲再出發。因疫情而延誤的20周年北京現代音樂節,大幕即將拉開……
2023年北京現代音樂節開幕式秦文琛協奏曲專場音樂會音樂會曲目:
笙協奏曲《雲川》(2017)
大提琴協奏曲《黎明》 (2008)
《行空》—為琵琶與弦樂隊而作(2012)
嗩吶協奏曲《喚鳳》(1996/2010)
指揮/俞峰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指揮家。現任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中央音樂學院院長,首屆高校美育教指委主任委員、全國藝術專業學位研究生教指委副主任、首屆教育部高等學校藝術類專業考試招生指導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音協指揮學會會長、中國藝術教育促進會副會長。曾任中央歌劇院院長、藝術總監、首席指揮。入選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科領軍人才,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國務院突出貢獻專家,全國師德先進個人。2014年作為音樂界代表參加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先後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中國金唱片獎、文化部優秀指揮獎、葡萄牙國際指揮比賽第一名、全國指揮選拔賽第一名。創立“現代指揮教學法”,獲國家級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並在世界各地舉辦大師班。主持國家科技支撐、教育部哲學社科、國家藝術基金等8項國家級省部級重大項目,發表論文14篇。在中國歌劇藝術領域創造了眾多第一,多次受邀與國內外著名交響樂團合作。組織創辦“國際歌劇季”,策劃、製作並指揮了《卡門》《圖蘭朵》《尼伯龍根指環》《白毛女》《紅幫裁縫》等二十餘部西方經典歌劇和中國原創歌劇,獲得國內外廣泛讚譽。創立中央音樂學院·延安5·23藝術節和10·15藝術節,用美育傳承延安精神,踐行新時代文藝繁榮發展,受到黨和國家以及教育部領導高度肯定。
作曲家/秦文琛,中央音樂學院作曲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央音樂學院副院長。
秦文琛是備受關注並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作曲家,意大利《音樂路徑》評論他為“當代管弦樂界的傑出作曲家,其作品可以被視為東西融合這條富有發展潛力道路上的一個參照點”。近年來,包括柏林交響樂團、波恩貝多芬國際音樂節、華沙之秋國際音樂節、德國巴伐利亞廣播電台、法國國家電台、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等眾多國內外樂團、音樂節和電台委託秦文琛創作,已有近百支國內外樂團在世界範圍廣泛上演過他的作品,其中包括法國Intercontemporain 樂團、德國Recherche現代樂團、柏林交響樂團、維也納廣播交響樂團、意大利Antidogma歐洲現代樂團、日本東京都交響樂團、俄羅斯聖彼得堡愛樂樂團、荷蘭新樂團、斯圖加特室內交響樂團、瑞士鳳凰室內樂團、芬蘭赫爾辛基愛樂樂團、韓國現代樂團(CMEK)、波蘭華沙愛樂—國家交響樂團和眾多的中國樂團。很多重要的國際音樂機構,如德國北部電台(NDR)、德國西部電台(WDR)、法國國家電台(Radio France)、瑞士電台、柏林電台(RBB)、德國巴伐利亞廣播電台(BR)、奧地利國家電台(ORF)以及數量眾多的國際音樂節都安排了秦文琛的作品上演。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際之響》(2001)、《五月的聖途》(2004)、《對話山水》(2010)、小提琴協奏曲《山際線》(2012)、古箏與樂隊《彼岸的回聲》(2015)等管弦樂作品20餘部;《合一》(1998/99)、《地平線上的五首歌》(2005)、《太陽的影子》(1987~)系列、《喚起記憶的聲音》(2006~)系列等室內樂作品40餘部以及《向遠方 — 為中國樂器而作的30首作品集》(2010/11)等等。
所獲榮譽包括:國家“萬人計劃領軍人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 “霍英東青年教師獎”、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國務院政府津帖”、“區永熙優秀音樂教育獎”、“寶鋼優秀教育獎”以及 “中央音樂學院金校徽”等等。
秦文琛是國際著名的音樂出版社Sikorski Musikverlag的簽約作曲家,其全部作品由該公司出版並在全球代理。
秦文琛出生於內蒙古鄂爾多斯。在上海音樂學院曾師從朱踐耳、許舒亞等教授學習作曲, 1998年至2001年獲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資助由中央音樂學院公派赴德國隨Nic.A.Huber教授學習。
琵琶/蘭維薇 ,琵琶演奏家、室內樂演奏家,中央音樂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她常年以高度的熱情致力於新音樂的推廣,首演的作品逾百部,代表作有:秦文琛《琵琶辭》《行空》;賈國平《碎影》;姚晨《思凡》等。
她的演出足跡遍佈世界。加拿大的New Music Concerts新音樂團三度為她舉辦琵琶室內樂專場音樂會,愛沙尼亞Eesti Kontserts國家演出公司與ERP唱片公司四度為她舉辦音樂會。她還同愛沙尼亞國家交響樂團、墨西哥OFUNAM交響樂團、聖彼得堡愛樂弦樂團、加拿大Kitchener Waterloo交響樂團、維也納廣播交響樂團等合作演出琵琶協奏曲,此外,還與河南民族樂團、廣東民族樂團、&&“小巨人”絲竹樂團、等持續合作多年。合作過的指揮家有俞峰、譚盾、張列、林濤、王甫建、姜金一、劉沙等。
大提琴/莫漠,大提琴演奏家莫漠的演奏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包括在北京國家大劇院、紐約斯堪的納維亞音樂廳、巴黎楓丹白露宮殿等國內外著名音樂廳舉辦的獨奏音樂會,以及在美國紐約州、羅德島州、佛尼吉亞州的多座城市的巡迴演出。作為獨奏家,莫漠已與中國國家交響樂團、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北京交響樂團、深圳交響樂團、蘇州交響樂團、美國波士頓亞裔青年交響樂團等合作演奏大提琴與樂隊作品。其對作曲家陳其鋼為大提琴和管弦樂隊而作的《逝去的時光》、譚盾為大提琴和多媒體而作的《地圖》及《武俠三部曲》等優秀中國作品的詮釋,得到了作曲家以及聽眾們的一致好評。莫漠也曾獲得包括勳菲爾德國際弦樂比賽大獎、庫恰文斯基音樂基金會青年藝術家大獎等多項大獎。嗩吶/張倩淵,中國音樂學院嗩吶教師、北京市高校青年拔尖人才,首位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舞&表演人才項目的嗩吶演奏家。近年來,張倩淵多次以獨奏家的身份受邀活躍於國內外大型音樂會的舞&上,成功首演如《火之舞》《恣逸》等多部作品並錄製唱片。其中,與維也納廣播交響樂團合作的由秦文琛作曲的嗩吶協奏曲《喚鳳》,經NAXOS全球發行,該唱片獲得2018年中國第二屆唱工委最佳古典原創專輯獎。
張倩淵曾先後獲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鐘獎”金獎,中國政府最高獎“文華獎”金獎,是嗩吶界唯一一位國內最高權威雙金獎的獲得者。不僅如此,她也曾在維也納國際青年藝術節比賽、英國威爾士蘭格倫國際音樂節比賽和烏茲別克斯坦國際音樂節比賽中獲得國際三金獎。
笙/鄭楊,中央音樂學院學士、碩士,師從於楊守成教授,是北京民族樂團2018年引入的優秀人才。
曾受邀參演“華沙之秋”國際現代音樂節、北京現代音樂節等國內外知名音樂節,攜手華沙愛樂樂團、墨西哥UNAM樂團、中國國家交響樂團、等國內外樂團,在卡內基音樂廳、國家大劇院等音樂廳演奏笙協奏曲。由她公演的笙協奏曲有:秦文琛《雲川》《大地音詩》;賈國平《萬壑松風》《天際風聲》;謝文輝《2049》;鄭陽《江河萬古流》、吳彤《天地人和》《遠山》;王時《傳統笙協奏曲》;敖翔《踏月行歌》等。
曾獲獎項有:“中國民族器樂民間樂種組合展演評獎” 最高演奏獎、 “文華獎”小型民樂室內樂組演奏獎、“宏福杯”中國笙文化國際藝術節 金獎三項獲得者。
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隸屬於中央音樂學院,是一支國際化的職業交響樂團,著名指揮家、中央音樂學院院長俞峰教授擔任藝術總監。樂團由來自國內外優秀的職業演奏家組成,所有樂團演奏員都是通過多年全球範圍招聘、嚴格考核取得的演奏席位。他們具有精湛的演奏技巧,並以熱情洋溢、嚴肅認真的演奏態度,完美的闡釋着古今中外的經典作品。為實現建設國家“雙一流”學科大學的目標,響應國家推動藝術水平發展、培養高精尖音樂人才的戰略發展需要的號召,承擔着人才培養、創作表演、國際交流、國內外音樂節及比賽等工作。
作為一支國際化的職業交響樂團,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傳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音樂之聲。自交響樂團成立以來,已經舉行了數百場音樂會。值得特書的是2017年“一帶一路”音樂教育聯盟成立大會在中央音樂學院舉行,樂團總監俞峰院長揮棒與樂團在開幕式音樂會上為各國來賓上演了經典之作《舍赫拉查達》。時年末又將當代中國作品“八音合奏·絲路迴響”和《舍赫拉查達》的天籟之聲在國家大劇院的穹頂奏響。《舍赫拉查達》實況錄音榮獲第十屆“中國金唱片獎”器樂類最佳演奏獎。
在國內外音樂節或專場音樂會中與世界數十名著名演奏家、歌唱家合作演出。2018年初與年末“中國當代音樂——中央音樂學院作曲家新作品世界首演音樂會”在美國紐約林肯藝術中心兩度上演,贏得了世界音樂主流市場的高度讚揚。2019年12月又受邀赴美國紐約卡內基音樂廳舉行新作品音樂會,再次讓中國優秀文化音樂作品之聲傳播在美洲大陸。201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七十周年歡慶晚會上,作為“千人交響樂團”中主要的交響樂團受國慶指揮部邀請亮相天安門廣場,充分體現了國家有關部門對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的重視與厚望,並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央音樂學院交響樂團的演奏實力和藝術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