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作品中的職場新人畫像何以生動多元?近期開播的律師題材職場劇《平凡之路》以非精英視角、接地氣的表達構築起都市劇的新樣態,折射出當下年輕人的群像百態。
在普通人的故事裏狂奔
電視劇《平凡之路》講述了潘岩、左娜、舒一南等一眾年輕的實習律師,在杜飛宇、易帆等資深律師的帶領下,辦理各種案件、並肩作戰的奮鬥故事。與許多精英視角的律師題材劇不同,《平凡之路》更關注剛步入職場的年輕律師群體。
該劇刻畫了眾多生長於不同地域和家庭的小人物,他們沒有華麗的家庭背景,懷揣着各自的夢想在大城市打拼,靠努力和堅持在職場中逐漸嶄露頭角。在會議室邊吃外賣邊工作的“打工人”、學用掃描儀的辦公場景;從學校到職場的心理落差、極力想證明自己的新人心態;昔日的合作夥伴突然帶着客戶資源跳槽的職場危機、複雜人脈關係交織的飯局——這些以“平凡”“真實”為關鍵詞的職場生活片段,讓更多觀眾從中找到了情感共鳴。
立足於普通的職場人視點,《平凡之路》的情節編排、視聽設計,也將年輕態的風格貫穿始終。“幹咱們這行,要習慣事與願違”“跟了好幾個老師,全都一半就走了”……匆忙的都市通勤場景、妙語連珠的對白、詼諧的配樂,勾勒出日常輕快的節奏,強化了伴隨感和親切感。劇中既有雞毛蒜皮、人情溫暖、都市喧囂,又有職場上看似波瀾不驚、實則劍拔弩張的對峙。在場景、運鏡、音樂的變奏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人物的情感波動和職場的多變氛圍。同時,劇中職場新人在面臨挑戰和挫敗時的勇氣、智慧、執着、“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青春意志,也讓人思忖良久、感慨萬千。
寫實律所故事,探見社會現實
作為一部以律師行業為背景的職場劇,《平凡之路》一方面聚焦職場生態,一方面透視社會現實,深度挖掘社會生活和公共議題。劇集以真實案例為參考,引發觀眾對社會現象、道德倫理等問題的思考,力求在藝術呈現之餘,融入更多現實關懷。
該劇的情節編排也頗有巧思,通過大案件套小案件、相互映射、相互影響、層層遞進的方式深化戲劇效果。例如劇情在推進“張如梅離婚案”的同時,也細緻入微地交代了潘岩和左娜的家庭背景和父母關係。通過環環相扣的劇情,實現對社會話題集中探討,讓思考延伸至劇外,與現實社會深度交融。借由法律案件的取證與解決,《平凡之路》還向觀眾傳遞着正向的價值觀:對於職場生活,我們不僅要關注個人成長和事業發展,還要在各自承擔的行業角色中有所擔當、有所作為。
在呈現“成長”這一主題時,劇集選取兩代律師的職業生活予以同頻描摹。兩代人在思想觀念、為人處世上的碰撞,展現出社會變遷所導致的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的差異。潘岩機智風趣、左娜颯爽果斷、舒一南聰明自信、祝欣欣單純青澀、范小天心直口快,是初入職場、朝氣蓬勃的年輕人的真實寫照;杜飛宇圓滑世故、易帆堅守底線、楊平安穩重寬厚,代表着摸爬滾打多年,飽經風雨的資深律師群體。在跨世代的對話中,可以加深我們對人生的立體觀察、豐富解讀。
同為律師,《平凡之路》中有陽光風趣的職場菜鳥,有雷厲風行、執着於事業的工作狂,有左右逢源的職場老手。這些以普通人為摹本、千人千面的人物塑造,使得劇集更具可看性和真實感。劇集以律師的職業奮鬥和個人生活為雙重視點,深入探討了成長、責任、家庭、友情等多重主題。在情與法、義與利的交織中,解讀個體成長;在“去臉譜化”的小人物經歷中,廣泛地觸發共情。
職場故事“貼地飛行”,在平凡的人生之路中尋覓生活的微光。《平凡之路》展現了一幅令人感同身受的職場生活圖景,為觀眾的社會觀察、內心思索提供了一個窗口。劇集用非精英的視角,關照普通人的成長經歷,以“平凡之路”實現國産職場劇的破局。(文/劉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