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一個故事來,換一部電影走。昨天,第十三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北京市場項目創投舉行公開路演,23個項目在評審、電影公司和觀眾面前亮相,開啟了他們的電影之路。
電影公司排隊加微信
“北京氣候比較乾燥,今天我就為大家帶來一場大雨。”這是青年導演裘勝斌的路演開場白。他創作的劇本《預報有雨》是一個治愈係的愛情輕喜劇,主角是一位30歲的“初老男孩”,剛從大城市回到老家,成為當地氣象局的編外員工,愛上了縣電視台的天氣預報主持人。“一天,主持人錯誤地預報明天要下雨,為了彌補女孩的失誤,男孩想盡一切辦法為她造了一場雨……”
《預報有雨》是裘勝斌嘗試當導演的第一部長片劇本,目前還只有他一人孤軍奮戰,他希望在北影節找到一家製片公司擔任主控方,繼續推進項目。第一次來到北影節創投的他,對各位評審認真負責的態度印象深刻。他原以為工作忙碌的評審們只會簡單看一下故事大綱,沒想到每一位都認真看過和分析了劇本,提出了很多真誠中肯的反饋意見,令他十分感激。
路演還沒結束,已經有好些電影公司的人排隊找裘勝斌加微信。“北影節搭建的舞&幫我精準地找到了這些製作公司。如果只憑個人力量‘海投’,肯定達不到這個效果。”
本屆項目創投共吸引了874個項目,創歷史新高。
評委現場“問診開方”
今年創投的終審評委會主席是導演陳可辛,其他評委包括編劇張冀、導演文牧野和演員姚晨、黃軒。作為活躍在一線的創作者,今年評審團的點評緊緊圍繞創作,風格務實耿直。
“你是江西人對吧?我建議你把所有&詞用江西方言重寫一遍,再‘翻譯’成普通話,這樣就能解決現在&詞的問題了。”“你的劇本用了穆桂英,甚至女主角名字就叫桂英,太陳舊了!要轉換為現在的女性,沒必要用一個傳統的形象。”“你可以把男主角變‘壞’一點,改成一個浪子回鄉的故事,會更有張力。”打造出《中國合夥人》《奪冠》的金牌編劇張冀當天直接化身“劇本醫生”,現場“問診開方”。他的點評雖然犀利,但直指各個劇本的硬傷和軟肋,而且給出了操作性強的修改建議,讓入圍的電影新人們心悅誠服。
導演陳可辛主要站在觀眾角度去判斷每個劇本的水準。針對創作本身,他建議新導演盡量摒棄市場、資方的干擾,更不要有什麼流行就拍什麼的功利想法,而是應該回到創作初心,多問問自己到底想表達什麼。
姚晨和黃軒則以演員挑劇本的眼光來審視每個項目。其中,女性題材劇本《駕!》引起了姚晨的強烈興趣,她笑言,要是導演能把劇本改好了,她願意來演女主角。
北影節創投改寫命運
4月23日,宋新棋執導的電影《瞧一橋》在北影節迎來世界首映。該片由惠英紅、胡先煦主演,入圍本屆“天壇獎”主競賽單元。兩年前,這個項目曾入圍第十一屆北影節創投製作中項目。
“那是我頭一次參加路演,還挺緊張的,像上學做匯報表演一樣。那屆的評委是曹保平、俞白眉和趙方老師,當時他們覺得這個劇本挺好的,給了我很大的信心。”宋新棋説,北影節創投為新人導演提供了一個公平便捷的&&。
對劉曉峰而言,北影節創投甚至改寫了他的命運。6年前,他是重慶一家五星級酒店的禮賓部主管,憑藉原創劇本《塔&驚魂》拿到第七屆北影節創投最具商業潛力獎;如今,他已是一名全職編劇。他創作的劇本《逆火前行》正在最後修改階段,順利的話,有望今年開機拍攝。該項目根據木裏“3·30”森林火災改編,得到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的指導。“對電影圈來説,我是素人,沒有&&沒有資源,北影節讓更多人認識了我,得到了業內認可,開啟了我的電影之路。”
北影節創投設立12年來,共接收7061個報名項目,200多個優秀項目脫穎而出,其中已開拍或上映的40個。從這裡走出去的代表作包括《臍帶》《撥浪鼓咚咚響》《平原上的夏洛克》《春江水暖》等。(記者 袁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