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你孤身走暗巷”,相傳這個夏天,只要對着迎面走來的小朋友清唱《孤勇者》中的這麼一句,他們便會兩眼放光接上暗號,跟着唱下去。就連《孤勇者》的原唱者陳奕迅自己都難以置信,自己竟然“唱了一首兒歌!”誠然,這首歌節奏激昂,歌詞也充滿了正能量,但到底還是一首“大人歌”,很多小朋友甚至都不清楚歌詞的意思,只要旋律起了,氣氛到了,就會控制不住自己唱下去,這離不開短視頻&&在算法傳播上的推波助瀾,但是,更因為市場上膾炙人口的兒童歌曲太少,《孤勇者》才會替補登場。只有讓兒歌的創作者不再成為市場上的“孤勇者”,孩子們才能真正唱響屬於自己的兒歌。
原本,《孤勇者》就不是一首兒歌,而是一首游戲主題曲。去年11月,游戲《英雄聯盟》衍生動畫《英雄聯盟:雙城之戰》的中文主題曲《孤勇者》正式上線,歌曲由唐恬作詞,錢雷作曲,陳奕迅演唱。詞作者唐恬,本人跟癌症抗爭9年,以超乎常人的意志與病魔周旋。她熱愛生命、將苦難踩在腳下、將命運的咽喉緊緊扼住,把平凡英雄的氣概糅進了歌詞中。她曾説,“要把這首歌寫給每一個和自己一樣不善言辭、孤身走夜路的普通人,去唱平凡角落裏的真實人生”。這些年,人們對醫生護士、消防隊員、運動員的奉獻與付出都深有感觸,從他們身上都能看到“孤勇者”的影子,尤其是那句“誰説站在光裏的才算英雄”,唱出了普通人抗爭、拼搏的模樣。
《孤勇者》能“破圈”到兒童群體中,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孤勇者》節奏感強,很容易上口,歌詞也具備直抵人心的力量,比如“誰説污泥滿身的不算英雄”“誰説對弈平凡的不算英雄”……有一種令人備受觸動、備受鼓舞之感,自然贏得了家長和老師的認可,輔以短視頻&&的傳播,以及學校提供的人際傳播環境等,也讓孩子們迅速耳濡目染。網上有個熱搜:某小學生班級輸了拔河比賽,孩子們哭成一片,老師提議唱首《孤勇者》。音樂響起,唱到“愛你對峙過絕望,不肯哭一場”時,孩子們瞬間滿血復活。
不過,孩子們還小,有些還不能明白歌詞的意思。比如有的小朋友會問媽媽“不跪”是什麼意思?“襤褸的披風”又是什麼……其實,在《孤勇者》之前,這些年被短視頻&&帶火、且在兒童群體之間流行的大人歌曲比比皆是:捍衛世界、勇敢戰鬥的《逆戰》;吐露年少追夢心聲、熱血澎湃的《少年》;講述孤身縱馬、殘騎裂甲、亂世英雄的《踏山河》等等。曾經有個母親在網上分享了一個令人震撼的畫面:一群十歲不到的小朋友,在商場裏的兒童點歌機上齊聲合唱蔡徐坤的《情人》……是時候關心一下孩子們的曲庫了!
提起兒歌,很多小朋友聽的還是《小燕子》《讓我們蕩起雙槳》《春天在哪》《种太陽》……幼兒園或者小學每到兒童節編排節目,舞&上響起的幾乎總是這幾首傳唱了幾十年的經典。新的少兒歌曲在哪?其實,還是有新的兒歌在産出,據説人民音樂出版社每年都會出一本《快樂陽光》少兒歌曲集,每年都會推出150多首新的兒童歌曲。可是現在的孩子們看短視頻的時間更多一些,而短視頻的背景音樂用的基本上都是當下最紅的抖音神曲,那些新的兒歌也就湮沒其中。至於電視上的綜藝晚會為了吸引觀眾,在節目的選曲上,也都是這些網紅神曲,最終只能在孩子們口中聽到《小蘋果》《愛情買賣》《老婆最大》《聽我説謝謝你》這類網絡口水歌。
對於創作者來説,受到市場的影響,他們自然更願意把精力投入到受眾廣、傳播速度快、收入高的網紅歌曲的創作上,而兒童歌曲的創作者在市場上則變成了真正的“孤勇者”,他們也是沒有站在光裏的英雄。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兒歌擔負着培養孩子的音樂和文字審美的作用,是大人送給孩子們的禮物,需要認真而用心去準備。顯然,我們做的,遠遠不夠(文/作者 吳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