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産品帶來“悅耳”生活-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2 04/11 09:53:38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音頻産品帶來“悅耳”生活

字體:

通勤路上聽廣播劇、做家務時聽音樂、睡前聽有聲書……收聽在線音頻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日常生活場景中。隨着移動互聯網發展和智能終端普及,在線音頻&&不斷深耕內容資源,加強個性化、場景化服務,讓人們的生活更豐富多彩。

一位音頻主播在家中錄製有聲小説。

多樣內容受歡迎

“音頻內容具有陪伴的特質,能讓眼睛和雙手得到休息,也能幫我們把碎片時間利用起來,進行自我提升或娛樂休閒,在開車、坐車、走路、做飯等不同時候都能聽。”在北京一家文創企業上班的邱女士説,“音頻是我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我每天在上下班路上會聽2小時左右,十幾天就可以聽完一本書或一門課程,效率挺高的,不經意間獲取了知識內容,感覺很有價值。”

像邱女士這樣通過聽在線音頻獲取內容的人越來越多。艾媒諮詢數據分析機構調查顯示,2021年中國在線音頻用戶規模達6.4億人,中國在線音頻市場規模為220億元,同比增長67.9%。中國在線音頻用戶中有48.8%每日收聽時間在2小時以內,使用時長為2小時至5小時的用戶佔49.9%。

在線音頻的吸引力何在?清華大學互聯網産業研究院副院長劉大成接受本報採訪時説,從使用場景來看,音頻産品能覆蓋用戶工作通勤、做飯、跑步等日常生活的大量碎片化時間段,在移動場景裏更有優勢,受運動的影響比較小,具有獨特的市場價值。相對於視頻的直觀呈現方式,音頻和閱讀有類似之處,給人留下的聯想空間更大,可以充分發揮人的創造性想象能力。

在線音頻內容與形式日漸豐富,可滿足人們放鬆心情、提升自我、獲取資訊等日常需求。荔枝音頻&&日前發布的《有你在我“聲”邊·中國青年2021互聯網音頻收聽報告》顯示,除了情感和親子類節目外,文學、語言學習等內容日漸受到歡迎,防疫期間,越來越多宅家的年輕人通過音頻來提升自己的素養和能力。

差異化服務是關鍵

在線音頻&&圍繞“聲音”提供豐富的內容服務,如音樂、電台、有聲書、廣播劇等,促使內容種類朝多元化、精細化發展,滿足用戶多樣化需求。其中,有聲聽書業態增長強勁。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去年發布的第18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成年國民有聲閱讀規模持續擴大,中國31.6%的成年國民有聽書習慣。“我每天晚上睡前會專門抽出時間聆聽名著經典,聽有聲書最大的好處就在於可以利用零散時間學知識。”大學生小楊説。

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不少音頻&&各有應對之策。例如,喜馬拉雅重點引進優質IP,與閱文集團、中信出版集團、上海譯文出版社等建立合作關係,獲取大量經典名著、暢銷書的有聲書版權,充實版權庫。蜻蜓FM取得中文在線旗下部分數字作品授權,擴大內容庫,並在情感、娛樂等領域加大投入。只有保證內容上的競爭力,打造獨家、具有差異化和富有&&特色的産品,才能吸引更多黏性高的忠實用戶。

從用戶角度看,在線音頻産業應加強個性化、場景化服務,提升內容豐富度、音質音效、智能推薦、功能體驗、互動機制等,同時加大對音頻社交模式的開發力度。艾媒諮詢數據顯示,超過七成用戶願意通過在線音頻認識有相同愛好的朋友。同好社交已經成為新生代群體的重要社交訴求,如荔枝&&等社交屬性強的在線音頻社區已成為“在線音頻+同好社交”的重要&&。

從創作者角度看,音頻&&對各類優質創作者的支持力度應加強,通過流量匹配、紅利增收等途徑為創作者提供發展&&,深耕場景化運營模式,提升內容傳播效率。

收聽場景不斷拓展

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對中國成年國民聽書介質的調查顯示,聽書介質已日趨多元化,選擇“移動有聲APP&&”聽書的國民比例較高,為17.5%;有10.8%的人選擇通過“微信公眾號或小程序”聽書;有10.4%的人選擇通過“智能音箱”聽書;分別有8.8%和5.5%的人選擇通過“廣播”和“有聲閱讀器或語音讀書機”聽書。

得益於手機、手錶、音箱、車載終端等智能設備的廣泛應用,在線音頻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可以提供更便捷的收聽體驗,音頻內容能加快觸達用戶,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多個場景,為“耳朵經濟”帶來更廣的發展空間。

圍繞音頻&&的産業鏈正快速發展,一方面,音樂達人、配音達人、音頻播客等持續創作滿足不同用戶需求的內容;另一方面,智能音箱、穿戴設備等産業鏈新形態出現,産生了全新的應用場景,為在線音頻行業提供多元化發展路徑。“終端設備逐漸發展,人們獲取音頻內容的渠道更豐富了,收聽場景的拓展使得音頻行業前路廣闊。”劉大成認為,無論什麼樣的技術手段和終端設備,還是要堅持“內容為王”,未來音頻行業仍是比拼優質內容。

北京大學文化産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説,付費會員以及專業化的垂直業務是未來內容市場很有前景的發展模式。&&需要確定自身的發展方向、價值及實現方式,加強內容把關,提高內容製作水平。

(文/李雪欽)

【糾錯】 【責任編輯:楊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