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秀”正走向成熟 但遠未定型-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1 10/22 08:40:45
來源:北京青年報

“脫口秀”正走向成熟 但遠未定型

字體:

◎鄭捕頭

《脫口秀大會》第四季落下帷幕,新一屆脫口秀大王誕生,他就是被稱為脫口秀“天花板”的周奇墨。

按照很多人預先的估計,作為笑果文化“外來人”的周奇墨,是不太可能拿到冠軍的,呼聲同樣很高的呼蘭或者龐博也許是最終人選。然而周奇墨在決賽現場用他超穩的技術,超強的模倣能力,以及營造出來的喜劇的溫暖,使得結果的公布幾乎變得失去懸念。

本季《脫口秀大會》的決賽引起了公眾的注意,但就今年整季節目來看,關注度其實不如去年,至少沒出現楊笠“男人普通卻自信”那樣的強關注話題,也沒有如新人李雪琴帶來的強烈驚喜,以及她和王建國的“雪國列車”強CP——如果不算何廣智和徐志勝的“門神”組合的話。

但是,不再靠話題出圈贏得觀眾,恰恰是節目和脫口秀本身開始走向成熟的標誌,今年節目中的很多表演和現象還是值得被記取。

龐博呼蘭不老 “天花板”奪冠

從演員的整體表現來看,節目呈現出一種老將寶刀不老,新人層出不窮的特色。

老將中最為突出的是龐博和呼蘭。龐博從第一季《脫口秀大會》一舉成為冠軍,盡管二三季表現有起伏,但今年不管是文本內容還是表演,狀態大有回歸。龐博最終成為本季節目的亞軍——過去這常常是王建國的名次。要知道,脫口秀節目和線下演出不同,對演員的持續創作能力是巨大考驗。

呼蘭在第四季節目中不太像此前那樣讓人驚艷,金句也不像過去那麼多,但他仍然保持著自己的節奏,資訊量巨大且注重表達,有些話細想都有弦外之音。

周奇墨在脫口秀界算是經驗豐富的老將,只是參加《脫口秀大會》經驗不豐富。去年第一次參加他被反覆淘汰和復活,今年終于憑借優質文本、穩定發揮以及恰當的變通,高票拿到冠軍。

新表演 新魅力

再看脫口秀新人,表現最突出的是徐志勝。他從事脫口秀行業的時間並不長,在節目中卻靠“賞飯吃”的長相和有一定水準的文本,在臺上一亮相就成為黑馬,而後幾乎一黑到底。此外,楊波、鳥鳥和邱瑞的表演,也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盡管他們並不像徐志勝走得那麼遠。

不僅是新人數量喜人,更為難得的是,他們在表演上散發出獨有的光芒。

比如楊波的表演節奏和風格就與眾不同。他不像呼蘭那樣總是笑呵呵地面對觀眾,一上臺就滿臉嚴肅,話也沒有那麼密。他總是穿著深色西裝,單手插兜,在臺上來回踱步,慢悠悠地説話,兩句話之間保持時差,往往一兩句話就出一個梗,而且存在大量反轉,很多時候抖出來就是爆梗。這種表演風格在西方脫口秀界叫做one-liner,在國內很少有人這樣表演,事實證明楊波靠一己之力將這種表演“研制”成功。

女脫口秀演員鳥鳥在臺上也像楊波一樣話少,但她的狀態不像楊波那樣穩,始終表現出“怯場”的樣子,被稱為“社恐式脫口秀”。鳥鳥同樣贏得很多人的喜愛,因為她社恐的狀態好多人都感同身受,只不過在這裏被放大和巧妙處理。而且,北大研究生畢業的背景助力了文本水準,使得她盡管表演上有瑕疵,靠扎實的文本就足夠令人嘆服。

當然,在表演形式上區別更大的是漫才組合新人,也就是“肉食動物”,和較早被淘汰的“橙色預警”。漫才本來是日本的喜劇表演形式,在《脫口秀大會》第一季李誕和建國曾經嘗試,但並不成功,這一次老將建國拉上張博洋也試了試,同樣不過關。

肉食動物和橙色預警將漫才進行了中國式改造,使得它更符合國內觀眾的欣賞習慣,讓人們體會到這種既像相聲又不像相聲的新喜劇表演的魅力。尤其是肉食動物,兩人在臺上的配合高度默契,而在比脫口秀節奏更快的表演當中,加上高頻率的無厘頭笑料,可以讓觀眾不用多思考嘻嘻哈哈地看完。

並不算新人的豆豆也以獨特的表演方式取勝。相比相聲和小品,脫口秀是不太注重表演的,李誕就更看重情緒和表達的輸出。豆豆在本季節目中就“放飛”了自我,大大加強了表演成分,甚至在形式上也與一般脫口秀分開,不用手持麥而是戴耳麥上臺,目的就是解放雙手,讓自己的肢體動作更加舒展到位。他表情變化也多種多樣,多次採用口技的技巧,讓看慣了一般脫口秀的觀眾感到新奇刺激。

冒犯梗少了 內部梗多了

除了演員和演出風格的差異,今年脫口秀演員們的表演內容也呈現出不少變化。

第三季《脫口秀大會》之所以破圈,與楊笠等人拋出的犀利的社會話題直接相關。但這種表達也是雙刃劍,冒犯本來不是脫口秀表演的目的,如果話題尺度過大,就可能出現“為了冒犯而冒犯”,這在今年上半年笑果的另一檔節目《吐槽大會》中就能看出端倪。

應該是看到了這種態勢,本季《脫口秀大會》亮相之初提出的口號是“還是生活最幽默”,引導演員和觀眾把注意力放在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去。

因此我們就能看到,今年整季節目涵蓋那麼多表演,但演員們的“冒犯性”都小了很多。更多的“攻擊”不再是對外,而是對著自己來,比如徐志勝對個人容貌的不斷調侃,邱瑞對個人住房的誇張描述。

除了自嘲,演員們從今年起開始大講內部梗,編排同行。在脫口秀演員都不知名的時候,內部梗難有什麼效果,如今很多演員成了公眾人物,內部梗就能顯效。內部梗就像諧音梗一樣不高級,創作上有抄近道之嫌,但在這種綜藝節目中往往一試就靈。

脫口秀遠未定型

《脫口秀大會》第四季熱熱鬧鬧落幕了,但隱憂已顯,最突出的就是部分老將持續創作的艱難,典型表現就是王建國、楊笠和王勉。

王建國有著十多年的脫口秀從業經驗,多次捧得亞軍歸,但常年持續的輸出使得他如今的創作很是吃力,因此才嘗試和張博洋一起寫作一起表演,然而效果不盡如人意。

因為在去年的節目中表現優異,楊笠和王勉這一年來頻繁接廣告上節目,然而生活的底子本來就不太厚,這樣一來更是創作素材不足,才使得兩人今年的表現都起伏很大。

這就是脫口秀的舞臺。脫口秀在國內成長為一個“行業”才五六年時間,這種新喜劇形式還遠未定型,也沒有論資排輩的習氣,演員有沒有真本領“臺上見”就有分曉。有經驗的老將只要保持熱情不斷精進,還能繼續前行;新人只要找對方向,就能綻放舞臺。這是它的魅力。

圖片來源/《脫口秀大會》官方微博

【糾錯】 【責任編輯:張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