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欣飾演申紀蘭,駕牛耕地都是自己來,沒用替身。
電視劇《功勳》之《申紀蘭的提案》剛剛收官。該劇講述了申紀蘭從1947年出嫁,到1954年當選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期間的歲月,還原了她帶領西溝村婦女開展勞動競賽、爭取權益,從一名普通婦女成長為一方帶頭人的故事。她倡導並推動“男女同工同酬”寫入憲法,為爭取男女平等作出巨大貢獻。
該劇導演林楠、編劇鞏向東接受了新京報記者專訪,揭秘了拍攝幕後。
導演職業生涯中,做功課最狠的一次
接到拍攝任務時正值疫情,林楠在北京,鞏向東在天津。以林楠的話,兩人每天像“熱戀”一樣不斷地視頻、通電話,分享自己能夠蒐集到的所有書目、資料。從所有公開的媒體報道,到十幾本《西溝縣縣誌》,“上百萬字資料是一定有的。這是我們創作經歷中,做功課最狠的一次。”
在林楠看來,申紀蘭爭取男女同工同酬,並不是要爭一個高下,而是要爭勞動的權利,“為什麼要勞動?因為她要過好日子;要過好日子,就要付出;而且一個人過好日子不行,全村的姐妹都要一塊兒過好日子。這都是最樸實的想法,但是她把這個樸實的想法貫徹了一輩子。其實很多時候打動你的是時間。她一直在這麼做。”
沒網絡、幹農活……拍攝時過最淳樸的生活
為還原當時西溝村的風貌,劇組將平順縣雙射泉村作為主要拍攝地,在新房子上重新糊上黃泥墻,在水泥路上鋪上黃土,用高壓水槍去除建築光潔的表面,露出斑駁的雜草,一遍遍地做舊,力求最大程度地還原那個年代的質感。“任何細節容不得含糊,稍微有一點打退堂鼓的時候,想想在這片土地上耕耘了一輩子的申紀蘭,就會慚愧。就覺得什麼事都不是事,都應該這麼去做,因為有人這麼做了一輩子。”林楠説。
山上沒有信號,手機幾乎就是擺件;沒有豐富的農業資源,團隊只能和當地人一樣最原始地吃洋芋、烤土豆。林楠要求演員們開機後只能穿戲服,從早上一睜眼穿到睡覺,涼了有棉襖、棉褲,熱了有坎肩兒……在山上“閉關”的這一個多月,沒有都市喧囂的干擾,就乾乾淨淨地幹一件事:做人。就像掃掉了人身上的浮躁,物質和精神需求都變得極其純粹。直到該劇殺青,林楠突然發現,自己不需要網絡了。“但反過頭來,你又會更珍惜手機接上信號的那一刻。我們總以為現在的生活是生來就有的,怎麼來的?沒人在乎。但正是因為有太多申紀蘭這樣的人,拼了一輩子,才有我們現在的生活。”
為了讓演員身臨其境地體會農村生活,劇組安排他們提前15天進組,學習紡線、推獨輪車、使用農具、收割莊稼、挑扁擔、趕驢、駕牛。林楠&&,劇中所有勞動場面沒有一個替身,全部是演員自己完成的。林楠説,“你看挑扁擔很簡單,但你擔上那個擔子就知道(多沉),兩個筐裏再放十斤柿子的時候,你就痛不欲生了。”
但在林楠看來,辛苦之後的快樂也是真實的。那段脫離現實的生活,是純粹到令人心安的日子。記者 張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