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9/30 11:38:48
來源:新華網

專訪《關於我媽的一切》導演趙天宇:希望觀眾在流淚以後感受到愛和勇氣

字體:

“我們對父母最大的誤會是以為他們會永遠陪在我們身邊。”

“無論多少歲,我們常會以喊一聲‘爸爸’‘媽媽’為資本,向他們無理由地索取,又會以一句‘我很忙’為理由,拒絕他們溫柔的嘮叨和關心。”這句《關於我媽的一切》中的&詞,戳中了多少為人兒女的痛點。

影片中的女兒李小美像極了叛逆期的你我,對母親無私付出的一切充滿了抗拒,甚至有些厭惡。“早點睡別老熬夜”“記得一定要吃早飯”“別一天對着電腦手機”……作為李小美的母親,徐帆飾演的季佩珍事無巨細地嘮叨,想要關心孩子的一切,離她更近一點,而越是如此,女兒越是不耐煩,反感、逃避、抗拒,甚至開始肆無忌憚地用言語刺傷母親。

李小美以為,母親為她所做的都是理所應當,從未想過眼前的一切有一天會戛然而止。直到季佩珍被確診出癌症晚期,生命只剩下五個月的時間……

這部片子被很多觀眾稱為“今年最好哭的影片”,但導演趙天宇卻並不想刻意煽情,“流淚可能是一個過程,最後的時候我希望大家能從影片中找到愛和勇氣。”趙天宇説,這是一個溫情的故事。

電影《關於我媽的一切》導演趙天宇

拍“媽媽”源於一個身份的轉變

有人説,當你自己成為父親或母親的時候,才真正能了解父愛或母愛的偉大,導演趙天宇便是如此。選擇拍攝這樣一部以“媽媽”為題材的影片,也正是源於導演自己身份的轉變。

結婚十年,趙天宇和妻子追求獨立自我,一直不肯要孩子。直到三年前,女兒的降生,給他帶來了情感和人生轉變的巨大衝擊。為人父以後,趙天宇突然對家庭、親情、媽媽的身份充滿了好奇。他清楚地記得女兒降生的那一天,妻子在産房裏抱起孩子的那一刻,眼神滿是對自己要成為一個好媽媽的堅定。

兩年多的時間,妻子也的確將全部的情感投放到了女兒身上,而這個過程,也讓趙天宇回想起自己小時候,與母親的溫存過往,“那些吉光片羽,她在我身上付出的點點滴滴,我已經忘了差不多二十年,而這些真的在這兩年多的時間裏,全部讓我想了起來。”

就這樣,趙天宇決定,要拍一部以媽媽為主題的電影,而越是失去、離開、告別,或許也越能表現得出母親的偉大。

在趙天宇看來,《關於我媽的一切》影片中,媽媽最後的離開,是再正常不過的失去,“我們每天都在告別昨天,對不對?”趙天宇説,離開不代表結束,而更像是一種傳遞,因為在家人、子女身上的愛還在延續,生活還在繼續。

很多人説《關於我媽的一切》是一部極度催淚的片子,但趙天宇卻並沒有想要把它拍成一部淒悽慘慘哭哭啼啼的絕症片,他更希望觀眾們能夠體會到電影的溫度,感受到對家庭的信念,珍惜來自家人的愛和勇氣。

電影《關於我媽的一切》海報

用明亮而溫暖的色調講述傷感故事

《關於我媽的一切》的故事並不特別,一個終日與鍋碗瓢盆柴米油鹽為伴的平凡母親,為照顧好這個小家無怨無悔辛勞一生。直到身患癌症,留在這個世界上的時間僅剩下最後的五個月,依然向陽而生,只擔心“家人離開了自己,以後怎麼辦”。

徐帆飾演的母親季佩珍折射出千千萬萬個中國母親的影子,而女兒李小美對她的態度,卻又像極了生活中年輕叛逆的孩子。

趙天宇並不覺得“叛逆”是個極度貶義的形容詞,“叛逆本身是年輕的時候會願意去做冒險刺激或者自認為正確的一些事情;另一方面,在於跟父母關係的疏遠。”外面的世界太精彩太新鮮,但父母給她的世界已經搭建了20年,“所以並不是説孩子有多討厭父母,她只是不耐煩。”影片中,李小美已經畢業兩年了,加上大學四年,她離開家至少有六年時間了,但作為母親,季佩珍依然每天早上打電話,隨時查看她的微信步數,詢問一天吃幾頓飯、上班打車還是坐地鐵,“當這些愛意以如此具體的模式給予時,孩子肯定會很不耐煩。”作為導演,趙天宇理解影片中李小美對母親的反感,也理解她一直想要掙脫她認為的桎梏,但真正想要表現的,正是在這樣的前提環境下,突然告訴她“你還可以享受媽媽的管理五個月的時間,你會怎樣?”

季佩珍的過度關愛、李小美的極度反感,或許在生活中你我或身邊都曾發生。但當這種關愛只剩下不足五個月的時間,彌留之際媽媽和孩子的關係會發生怎樣的變化,這是你我大多未曾想過的場景,也是《關於我媽的一切》影片的高潮段落。

影片催人淚下,卻沒有用冷色調過度渲染悲傷,看過影片的觀眾都發現,這樣一部有些傷感的影片卻意外地選擇了明亮而溫暖的色調加以講述,導演趙天宇説,這是他的刻意為之。“我也是一個父親,如果我有一天死掉,我希望給女兒留下的是美好的,希望她記住我健康的樣子、帥氣的樣子、幽默可愛的樣子,希望她從我這裡得到的都是最美好的東西。”趙天宇説,無論是影片中的季佩珍,還是全天下所有的父母,一定也是他們的心中所想。

【糾錯】 【責任編輯:張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