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首輪20場演出將持續至明年2月27日,覆蓋了今年國慶檔至明年春節檔等多個黃金檔期。記者 葉辰亮攝
“《紅樓夢》百看不厭,知道在宛平演出,特地買票來看。”73歲的阮阿姨激動地對記者説道。&上三組名家新秀輪番上陣演繹“寶黛”,劇院裏戲迷們在《紅樓夢》Q版人物造型旁爭相打卡……上海越劇院經典越劇《紅樓夢》在宛平劇院的駐場演出就在十足的氛圍感中拉開了序幕。
《紅樓夢》首輪20場演出將持續至明年2月27日,覆蓋了今年國慶檔至明年春節檔等多個黃金檔期。上海戲曲人正在為上海打造亞洲演藝之都添上專屬於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筆,用自己的方式助推城市軟實力發展。
三代演員攜手,讓經典再度綻放光芒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似一朵輕雲剛出岫。”耳熟能詳的經典唱段昨晚再度響起,挑選一部適合駐演模式的越劇劇目, 《紅樓夢》無疑是不二之選,原因便在於其深厚的觀眾基礎和經久不衰的影響力。自1958年首演於上海共舞&後,這部經典之作就此開啟了60多年傳奇而燦爛的戲曲藝術歷程,在中國的大江南北乃至世界各地都留下了它的音韻和記憶。迄今為止,越劇《紅樓夢》是中國演出場次最多、累積票房最多的戲曲劇目之一。
對於老戲迷來説,這是一次期盼已久的戲曲盛宴,之於新觀眾,這是一次走進經典的絕佳契機。昨晚的演出陣容堪稱“豪華”,錢惠麗、楊婷娜、王婉娜師徒攜手共同演繹賈寶玉,單仰萍、王志萍、李旭丹三位“王派”傳人將林妹妹美麗哀婉的人生詮釋得淋漓盡致。
出演過千余場《紅樓夢》,當代越劇表演藝術家錢惠麗是不少戲迷心中的最佳“寶哥哥”。昨晚她登&帶來《哭靈》一折,巧合的是,這也正是她出道上&的第一出戲。 “我從徐玉蘭老師的身上學到了很多對角色的理解、演繹的經驗。現在的青年演員,演出同一個角色的機會比以前少。駐場演出能夠推動演員不斷地磨練和提高。我相信劇目也可以通過駐場演出的形式,在藝術層面能夠更上一層樓。”
當代越劇表演藝術家, “王派”傳人王志萍非常認同駐場演出對推廣越劇的意義: “在一個相對固定的劇場演出是我們幾代越劇人的夢想,駐場演出大大增加了年輕人演出的機會,希望可以借此拓寬越劇的市場和觀眾的受眾面。”
作為此次駐演最年輕的“賈寶玉”,王婉娜將連續演出四場,這對青年演員來説無疑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戰。 “對於演員來説上&並不難,每一次在&上找到新的感覺才是最難的。只有在舞&上多滾,多和觀眾見面才能保證常演常新。”她對記者説道。
“我們希望通過駐場演出的方式將看經典打造成潮流。”上海越劇院院長梁弘鈞對記者&&, “讓駐演成為傳承、傳播越劇的重要途徑,讓進劇場成為更多人的一種生活方式。”
劇場延展藝術體驗,沉浸式感受古典魅力
隨着駐場演出在宛平劇院拉開大幕,劇院也佈置一新,“太虛幻境”將觀眾的藝術體驗從舞&延展到了全方位。從正門一走進一樓大廳,粉色的花海和繚繞的雲霧意境撲面而來,讓人仿佛置身《紅樓夢》如夢如幻的太虛幻境。木制榫卯結構的衣帽間圍上了紅色帷幔,挂起了紅燈籠,舞&上的儀仗分列兩旁,顯得古樸威嚴。水吧櫃&則被裝飾成了飛檐結構的明清建築風格,一如古代的商賈店舖。
一樓東區的地面散落着星星落落的花瓣,桃花樹、山石、木椅等裝置再現了寶黛讀西廂的經典氛圍。配合角落裏的小橋流水等場景,成為了觀眾又一打卡留念的熱門場所。邁步走上宛平劇院標誌性的旋轉樓梯,回首無處不見的《紅樓夢》場景,與劇場的折扇元素貼切地融為一體,處處照應了“輾轉天地的尋覓,鴻蒙初開的約定”這一《紅樓夢》的雋永主題。
看完演出意猶未盡的戲迷也可以將這份雅致的情懷帶回家中,此次與駐場演出配套發行的文創産品是一大亮點。中國郵政為演出特別印製了限量版明信片,根據《紅樓夢》設計的折扇、書簽、筆記本、抱枕、文件袋、茶杯等令人愛不釋手。為讓戲迷全方位深入了解駐場演出,三樓大廳互動大屏滾動播放着演出的精彩花絮以及主要演員的訪談,一旁的戲服體驗區也能讓戲迷朋友過一番戲癮。據悉,10月1日至2日,宛平劇院將向廣大觀眾免費開放,活動期間宛平劇院還會推出快閃活動。記者 王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