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 > > 正文
2021 07/29 09:03:17
來源:新京報

歐豪 我的人生不存在轉型

字體:

  見到歐豪的這一天,正趕上電影《中國醫生》北京首映禮。忙了一天的路演,一身黑色西裝的他比銀幕中消瘦了不少,站在記者面前時差點兒沒被認出來。和幾年前相比,除了那股與生俱來的少年氣之外,又多了幾分成熟。

  片中歐豪飾演外賣小哥“金仔”,在懷孕的太太不允許他接單的情況下,為了幫助別人,他還是選擇出門工作,卻不幸被感染。外賣員,曾是歐豪人生中從事的第一份工作,也是一段讓他很早就見證了社會冷暖的經歷,“不過,我在詮釋金仔的時候,並沒有太在意職業。因為電影主要講述的是如何對抗疫情的故事。”

  這些年,從偶像歌手到演員,從“被公司逼着”去拍戲,到自己篤定要做一名好演員,歐豪從來都是一個很有主見的人。“抗拒”是因為還沒有做好準備,只要準備好了就會全力以赴。所以,當聊到“從歌手到演員”的轉變時,歐豪並不覺得自己經歷過所謂的轉型期,離音樂越來越遠也並不是因為走不下去了,而是因為遇到了更值得他去努力的事情。

從《我和我的祖國》到《八佰》《金剛川》,這幾年歐豪合作最多的導演就是管虎。

  內心獨白

  30歲,仍是少年的心

  明年10月,歐豪即將步入三十而立的新階段。當記者把這個問題拋給他時,眼前的這個男孩似乎有些措手不及,好像從來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他説,至少目前來看,年齡於其而言,僅僅只是個數字,意義並沒有那麼明顯。“30歲,還是少年的心,所以我不會給自己設限,或者針對這個年齡有特別的感想。”

  在歐豪看來,進入30歲,也是一個很好的年紀,既可以演二十齣頭的少年,也可以演稍顯成熟的角色,是個游刃有餘的階段。

  出道近八年,歐豪覺得內心什麼都沒有變過,“還是和以前一樣,做事情的風格也還是那樣,喜歡一件事,就去把它做好。”從開始喜歡拍戲到一直堅守在演員的道路上,在他看來,能夠把自己喜歡的事情變成職業,已經是非常幸運的了,“也許有一天自己想在人生的目標上做一些改變,但那也是以後的事情”。到目前為止,他依舊熱愛表演,希望能夠專注全部力量,把演員做好。

  同樣沒有絲毫改變的,還有他對於感情的態度,只是現在還沒有考慮那麼多,“需要的時候會再考慮這個問題。我現在想的只有角色要怎麼把握好,宣傳期的時候要怎麼完成好工作。”

  關於作品

  《中國醫生》 飾金仔

  踏進武漢那一刻表演跟着心走

  《中國醫生》根據2020年抗擊新冠疫情的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白衣逆行者和無數行業中的平民英雄在武漢奮戰的故事。全片在武漢取景拍攝,歐豪進組的時候,整個城市雖然恢復了往日的生活,但依舊能夠感受到疫情留下的印記,“那種感覺會給你一種支撐,跟着自己的內心走就可以了。”

  片中歐豪飾演外賣小哥金仔,他的妻子是一名被感染的孕婦,大人和孩子的生命都受到了威脅。身處災難漩渦的他也發現了更多需要幫助的人,所以開始瘋狂送外賣。就在妻子和孩子慢慢康復的當下,他卻被感染了,幸好最後一家人都得到了很好的救治。

  每個演員都有自己詮釋角色的方法,歐豪習慣先給角色找一個“根”。而金仔的核心就是希望一家人能平平安安地活下去,這才是最重要的。“作為一個小人物,他最基礎的核心訴求其實就這一個。”金仔的一句&詞讓歐豪印象深刻,他説:“我也害怕呀。”但當聽到電話那邊孩子的哭聲後,他想如果是自己的孩子需要幫助會怎麼辦,便毫不猶豫地放下一切。“我覺得這就是人的本性,善良,作為一個小人物的大愛。”

  《1921》 飾李啟漢

  歷史了解越多 説&詞才有底氣

  同檔期上映的電影《1921》則是一部群像作品,歐豪飾演了工人運動領袖李啟漢。1921年,由於資本家的剝削和壓迫,上海英美煙廠工人大罷工,中共代表委派李啟漢對工人進行組織和指導,這也是中國共産黨領導的第一次罷工。

  影片上映後,有觀眾覺得歐豪飾演的李啟漢有些“痞氣”,尤其是出場的時候,像個黑社會的混混,歐豪也看到了這些評價,他告訴新京報記者:“相對於很多革命先烈,大家對李啟漢的認識和了解沒有那麼多。其實他早期為了更好地領導工人群體,加入過青幫,包括電影裏面有一個片段,是他和警察局局長見面時,比劃的一個手勢,都是當年真實的再現。”

  作為工人革命領袖,李啟漢需要經常在工人群眾面前發言,“怎麼能把他的氣勢以及他的發言更生動地表現出來,這個很重要。”歐豪説只有自己先去沉浸和相信,才能更好地調動情緒。而了解那段真實的歷史,是詮釋歷史原型人物的首要條件,只有了解得越多,才能更有底氣去表達,篤定地把這些&詞説出來。“這些故事離我們比較遠,去塑造之前肯定要了解整個過程。其實對演員而言,每個角色都是有難度的,就看花多少心思吧。”

電影《左耳》劇照

  ●從歌手到演員

  因為《左耳》被看到更多可能性

  在很多人看來,從舞&上那個又唱又跳的“快樂男聲”到影視作品裏詮釋各類少年形象的演員,歐豪是一個成功的轉型案例,雖然當年被公司第一次安排拍戲時,他認為一定是“瘋了”,但事實上,他確實慢慢地愛上了這份工作,甚至願意暫緩其他,把這條路走好。

  不過,歐豪並不認同轉型的這個説法,“我並不是唱歌這條路走不下去了,要轉型尋找別的機會,我只是剛出來有一些熱度然後就有了拍戲的機會。雖然開始內心有過抵觸,但慢慢地喜歡上了,並且希望把這件事情做好,所以就離唱歌越來越遠了。”

  雖然如今已出演過多部影視作品,但歐豪從來沒有忘記自己剛開始拍戲時的徬徨,從最初的膽怯和抗拒,到篤定自己要成為一名好演員,“電影《左耳》對我還是挺重要的,雖然我的角色存在爭議,但我依然要感謝它,讓大家看到了更多的可能性。”

  對於自己是偶像還是實力派,他也有着清晰的判斷,“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是看自己想要什麼。偶像和實力派各有各的市場需求,我作為演員當然是希望能夠成為一個各方面能力都成熟的好演員。至於自己目前處於什麼階段,不好説,我只能説會奔着想要的那個方向去做。”至於市場如何定義他,歐豪説,這也是演員本身很難把控的,“每個人的看法和感受不一樣,演員把控好自己就好了。”

  ●從青春片到戰爭片

  全情投入下的自己最好

  從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中的《前夜》,到《八佰》,再到《金剛川》,這幾年,管虎是與歐豪合作次數最多的導演。在此前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管虎曾&&,他眼中的歐豪是個有悟性的好演員。聽到這話,歐豪笑了,他説私下其實很少跟導演去探討這樣的問題,“導演的眼光很獨特,但這並不是説我很獨特,而是他能夠看到我可以讓角色達到什麼樣的效果。”

  歐豪私下裏喜歡叫管虎“虎哥”,合作之中,最讓他難忘的就是彼此間的信任,這讓他有着很強烈的安全感。尤其是在拍攝電影《八佰》時,近八個月的時間裏,歐豪覺得自己成長了許多,“我就是把自己完全交給了虎哥,那種信任感讓我在拍攝時完全不用去想要怎麼演,就是沉浸式地投入到角色裏。最後大銀幕展現出來的眼神和狀態,真的就是不一樣,他在鏡頭上完全會給你驚喜,這樣的呈現也會讓演員更加自信,知道自己全情投入時是怎樣的狀態。”

  歐豪説,他喜歡這種表演狀態下的自己。

  以前觀眾印象中的他總是演青春片,而《八佰》《金剛川》《1921》這樣的電影,又能讓人很直觀地看到歐豪在通往成熟之路上的改變。

  當然,有好評就會有質疑,有觀眾認為歐豪近年來塑造的角色多少都有些雷同。“我也會看評論,聽取和吸收大家的意見,如果是對這個人物理解得不夠,功課做得不到位,我肯定會聽取和改正。如果是因為一些個人喜好的問題,比如就是不喜歡這種長相或者類型的演員,也是沒辦法改變的事情。畢竟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新鮮問答

  新京報:電影《中國醫生》中,和周也飾演夫妻,之前看過她的作品嗎?這次合作感受如何?

  歐豪:嗯,我看過《少年的你》。她很好,感覺眼睛會説話,因為題材的特殊性,拍攝的大部分時間大家都要戴着口罩,所以對眼神感觸比較深。而且她年紀很小,但是把母親的那種勇敢和堅強詮釋了出來。至於默契度,我不太會考慮,這個應該要問觀眾看完的感受吧。

  新京報:為什麼沒有把拍戲和唱歌兼顧着去做?

  歐豪:我覺得一個人幹着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且能把它變成職業,是一件特別幸福的事情。同時,這也是件幸運的事,當你被命運推到這條軌道上時,是沒有那麼多選擇的。雖然演戲和唱歌同時兼顧也不是不行,但我覺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得先把一件事做好,不能什麼都佔着。只有那種有很高天賦的人才可以兼顧,至於我,還是要先做好一件事。尤其是拍戲的時候,會接觸到很多非常敬業的前輩,看到他們你就更會覺得當演員沒那麼簡單,我們要更加努力才行。

  新京報:如何分配工作和生活時間?

  歐豪:之前在劇組的時間比較多,拍戲的空閒就是以休息為主,找朋友吃吃飯,看看電影什麼的。

  新京報:作為一個兼具偶像和演員身份的藝人,感覺你很少出來“營業”,把自己的生活保護得很好。

  歐豪:一方面是在劇組拍戲,營業時間也不多。另一方面,作為演員,如果大家對你個人太過熟悉,知道你的喜怒哀樂,就會對你的情緒動作有所預判。不過也要平衡,我會適當多多營業的。

  采寫/記者 張坤玉

  攝影/記者 鄭新洽

【糾錯】 【責任編輯:蘇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