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0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勝之年,在這一偉大歷史節點,特殊時代背景下誕生出許多精準扶貧題材的電影、劇集和綜藝作品。這些意矚高遠的文藝作品勇于反映並回答時代課題。
      電影方面,精準扶貧題材電影在藝術創作上不斷探索意識形態敘事與市場商業模式的融合。
      劇集方面,農村題材脫貧攻堅劇打破傳統“農村劇”刻板印象,最大限度拉近與觀眾的距離。時代報告劇創新形式,打破制播常規,打造出既傳遞深刻思想內涵,又兼顧藝術性與趣味性的作品。
      綜藝方面,老牌綜N代節目以“娛樂為殼、扶貧為核”設置扶貧專場,在發揮綜藝內容責任擔當的同時,通過公益屬性為節目注入新的生命力。通過助農主播在當地直播,以最直接的方式助力精準扶貧,實現傳統電視平臺與新媒體平臺強強聯手。
       精準扶貧題材影視綜創作者在意識形態傳播與藝術創作的融合中,用優秀的作品完成了新時代賦予的深刻使命。

電影

回顧精準扶貧題材電影作品的歷史脈絡,精準扶貧題材電影在藝術創作上不斷探索意識形態敘事與市場商業模式的融合,許多電影作品尤其是2020年出現的電影作品用商業類型完成主流價值表達,成為精準扶貧這一特定類型題材的一大亮點。

扶貧題材電影:生動講述脫貧致富故事

經過持續奮鬥,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這一重大勝利凝聚了千千萬萬人的努力,也譜寫了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近年來,電影人的目光聚焦這一歷史進程,一批扶貧題材電影與觀眾見面。[詳細]

《一點就到家》:非常態創作下的輕松一笑與返歸本心

在許宏宇看來“每天拍的情節故事都沒有完整的時候,給了我們更大的空間在現場跟演員碰撞”。主創團隊即興創作的方式也激發出三位主演之間奇妙的化學反應。[詳細]

鄧超俞白眉:家鄉不是抽象概念 是具體的人和事

曾經,作為中國四大沙地之一的毛烏素沙地,是接天連地的“黃色”,黃沙一眼望不到頭。1959年以來,當地人為了改善這種“沙進人退”的狀況,引水拉沙、引洪淤地,開展了植樹造林、改造沙地的巨大工程。[詳細]

電影《秀美人生》 再現“文秀精神”

講述黃文秀同志在脫貧攻堅第一線傾情投入、奉獻自我,用美好青春詮釋共産黨人初心使命,譜寫新時代青春之歌的動人故事。[詳細]

我和我的家鄉
我和我的家鄉

《我和我的家鄉》
票房:28.26億
口碑指數:8.6
認知指數:9.08
社交傳播指數:891
新華傳播指數:92.58

一點就到家
一點就到家

《一點就到家》
票房:3.12億
口碑指數:7.46
認知指數:8.14
社交傳播指數:463
新華傳播指數:71.12

秀美人生
秀美人生

《秀美人生》
票房:1,505萬
口碑指數:7.7
認知指數:2.02
社交傳播指數:300
新華傳播指數:69.03

十八洞村
十八洞村

《十八洞村》
票房:3,373.9萬
口碑指數:8.02
認知指數:1.04
社交傳播指數:310
新華傳播指數:65.31

李保國
李保國

《李保國》
票房:1,277.4萬
口碑指數:7.1
認知指數:4.02
社交傳播指數:290
新華傳播指數:60.01

劇集

2020年的劇集市場,與各行各業一樣,既經歷了疫情影響帶來的困難時期,也在復工復産的大潮下,迎來了重啟升級的機遇期,整個市場環境顯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也出現了不同以往的新變化。

脫貧攻堅題材劇創新升級 主題創作抒寫時代故事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勝之年,從3月開始,講述易地扶貧搬遷的《一個都不能少》和聚焦青年人返鄉創業的《綠水青山帶笑顏》,拉開了今年脫貧攻堅題材電視劇播出大幕。[詳細]

影視公司立足創作共同發力 探索行業發展新風向

回看這一年,各大影視公司成績不一表現各異,老牌企業仍然以品質劇集佔領市場,新銳公司奮力進擊佳作不斷,視頻平臺廠牌意識崛起,參與了越來越多的主控主投産品,正在成為行業內重要的出品方。[詳細]

范冰心:好的主旋律作品讓年輕人汲取正能量

緊扣時代脈搏,聚焦社會變遷。近兩年,熒屏上涌現了很多高品質主旋律劇作,相比過去嚴肅感人的風格,如今的主旋律作品更加人性化,也讓觀眾感受到更多的溫暖親切。[詳細]

高梓淇:“吉他兄弟”給年輕人打拼的力量

劇中飾演方清明的演員高梓淇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坦言,在選擇劇本時,自己對人物更為看重,除此之外,他希望通過該劇給年輕人更多打拼的力量,能夠帶動更多出去闖蕩的年輕人返鄉建設,振興家鄉經濟發展是他對這部作品更為看重的意義所在。[詳細]

石頭開花
石頭開花

《石頭開花》
觀看度:38.97
媒體熱度:23.13
用戶熱度:21.17
播映指數:38.97
新華傳播指數:85.45

楓葉紅了
楓葉紅了

《楓葉紅了》
觀看度:20.79
媒體熱度:14.41
用戶熱度:22.51
播映指數:30.29
新華傳播指數:84.57

我的金山銀山
我的金山銀山

《我的金山銀山》
觀看度:2.49
媒體熱度:14.59
用戶熱度:11.48
播映指數:16.9
新華傳播指數:75.25

一個都不能少
一個都不能少

《一個都不能少》
觀看度:48.56
媒體熱度:16.02
用戶熱度:23.41
播映指數:34.77
新華傳播指數:70.86

我們在夢開始的地方
我們在夢開始的地方

《...夢開始的地方》
好評度:49.95
媒體熱度:13.39
用戶熱度:14.94
播映指數:29.86
新華傳播指數:69.53

綜藝

老牌綜N代節目以“娛樂為殼、扶貧為核”設置扶貧專場,在發揮綜藝內容責任擔當的同時,也通過公益屬性為節目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扶貧類節目也應“精準”創作路線

從定位和宗旨聚焦扶貧主題,到在常規節目中融入扶貧元素或環節,再到從節目衍生出農産品直播帶貨等扶貧內容,類型和數量井噴的扶貧題材節目熱播引發熱議。[詳細]

創新手法講述扶貧故事

目秉承“把大片做到村裏去”的創作理念,邀請專家走出演播室,走到精準脫貧的新屋場和田間地頭,用鏡頭展現新時代脫貧後的美麗鄉村,敘説震撼人心的脫貧歷程。[詳細]

2000余部影像作品記錄脫貧攻堅歷程

創作者深入全國各地脫貧攻堅主戰場,以手中的鏡頭講述脫貧攻堅路上的感人故事,生動刻畫了一幅幅貧困地區百姓走上幸福小康路的壯美畫卷。[詳細]

直播助農,我們要授之以“漁”

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電商直播超過400萬場,全國農産品網絡零售額達936.8億元。而相比一檔節目、一場直播所帶來的銷量,授之以“漁”,才是助農的應有之義。[詳細]

我們在行動
我們在行動

《我們在行動》
觀看度:35.05
媒體熱度:14.02
用戶熱度:13.22
播映指數:25.56
新華傳播指數:92.5

青春在大地
青春在大地

《青春在大地》
觀看度:32.45
媒體熱度:12.81
用戶熱度:14.53
播映指數:25.46
新華傳播指數:82.45

脫貧大決戰
脫貧大決戰

《脫貧大決戰》
觀看度:29.85
媒體熱度:10.25
用戶熱度:1.26
播映指數:10.55
新華傳播指數:69.86

極限挑戰寶藏行
極限挑戰寶藏行

《極限挑戰寶藏行》
觀看度:54.85
媒體熱度:13.17
用戶熱度:20.15
播映指數:38.73
新華傳播指數:68.93

奔跑吧·黃河篇
奔跑吧·黃河篇

《奔跑吧·黃河篇》
觀看度:70.02
媒體熱度:44.85
用戶熱度:41.57
播映指數:55.28
新華傳播指數:62.21

01003010102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