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九冶:以鐵的意志鍛造鐵的業績-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11/18 16:47:09
來源:新華網

中國十九冶:以鐵的意志鍛造鐵的業績

字體:

  今年是中國五礦成立75周年。作為中國五礦骨幹子企業,中國十九冶以鋼鐵強國為使命,以攀枝花鋼鐵基地建設為出發點,矢志不渝服務國家戰略。

  “十四五”期間,中國十九冶積極踐行中國五礦“五大核心要義”,不斷健全公司現代治理體系,全體員工勠力同心,取得了“基本盤持續穩固、增長盤有所突破”的不易成績。

  傳承三線精神 築牢發展根基

  從攀西大裂谷到九省通衢,從天府之國到珠江三角洲,從山河四省到青藏高原,從亞喀巴灣到東非大草原,從澳大利亞島到歐洲腹地……60年的發展路上,中國十九冶以攀枝花建設為起點,在時間的長河裏不斷開拓、不斷奮進,依託雄厚的技術、管理、資信優勢及全産業鏈服務能力,建設了數千項國家及省市重點工程,鍛造了鐵一般的履約能力和服務水平,贏得了業主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譽。

  “建不建攀枝花,不是鋼鐵廠問題,是戰略問題。”1965年,黨中央正式作出“以國防建設第一,加速三線建設,逐步改變工業布局”的戰略決策,拉開攀枝花鋼鐵基地建設的大幕。1966年6月1日,中國十九冶應運而生,成為攀鋼建設的絕對核心力量。

  在攀鋼一期工程建設中,十九冶人孕育了以自我犧牲、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特質的企業文化基因,鍛造了一支作風過硬,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隊伍。

  砥礪發展困境,實現“三個走出”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置身市場經濟的大潮,中國十九冶曾一度深陷……為扭轉“無米下鍋”的困境,中國十九冶以改革破局,實現“三個走出”。

  走出大山:1993年初,中國十九冶在深圳召開了一次重要的“南方會議”,適時提出了“出山入海、二次創業”的戰略方針。經過九年努力,在立足西南的基礎上,隊伍挺進華東,進軍華南,開闢了上海、重慶、湖北、廣東、海南、雲南等八個省、直轄市的建築市場,先後承接了寶鋼三期、寧波不銹鋼、昆鋼高爐、梅山連鑄、武鋼三煉鋼、成渝高速公路等大的系列工程,並以此為契機,先後成立了上海、南京、武漢、寧波、重慶、昆明、成都、廣州、深圳、海南等分公司,形成了以攀枝花為大本營,沿江(長江)、沿海布點的“一江八點”市場格局。2004年,公司實施“北上東進”戰略,經營指揮中心從攀枝花北移成都,多元化、多區域的經營布局全面打開,企業管理開始從以往的粗狂式向精細化轉變,提質增效的發展理念逐步形成。

  走出冶金: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中國十九冶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堅持做強做優做大的目標不動搖,提出了“創新驅動,轉型升級”的發展戰略,形成了“一專多能,多業並舉”的市場開拓新局面。中國十九冶在做精冶金主業,穩固非冶金市場的基礎上,搶先抓住新機遇,在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美麗鄉村、海綿城市、智慧城市等新興産業領域成效顯著。期間,公司一舉取得建築工程、市政公用工程和公路工程三項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加上已有的冶金工程特級資質,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四特級”建築施工企業。

  走出國門:早在1983年,中國十九冶試探性地走出國門,參與約旦王國南方水泥廠生活區設施、塔菲拉技校和斐濟隧道管道的焊接施工任務,這是公司首次承建國際工程項目。從那時起,走出國門的信念就深深地扎根在十九冶人的心中。2003年,中國十九冶參與建設巴基斯坦杜達鉛鋅礦工程,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完成了施工任務。2004年,中國十九冶承接了巴新鎳鈷礦項目的進礦公路、礦山區採礦場等12個單元及67公里礦漿輸送管道工程施工任務。2012年,中國十九冶簽約援阿富汗喀布爾大學項目,這是中國十九冶走出國門後,第一個獨立中標的海外項目,實現了從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新跨越。“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十九冶進一步強化“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深耕越南、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阿富汗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冶金、房建、交通等市場。如今,中國十九冶的腳步已經遍佈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

  聚力轉型升級 構建新發展格局

  “十四五”期間,中國十九冶緊緊圍繞中國五礦戰略願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擘畫發展藍圖,堅定不移推動業務體系再轉型再升級。

  優化戰略布局:公司實施了以設計施工總承包為引領,以建築産業化為&&,以建築業的綠色化、智能化為支撐的發展道路,全面構建起“冶金、交通、市政、房建、能源環保、地下空間”六大業務體系,精心培育冶金高爐尖端品牌、基礎設施路橋隧強勢品牌、能源環保知名品牌,全面提升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能力,打造完整的工程産品服務鏈和價值鏈。持續聚焦“1+M+N”區域和海外市場,實施“1+5”區域融合發展戰略,大力開拓“三品牌一基礎”業務,全力拼搶公招項目,市場結構持續優化,成功簽約一大批優質工程項目。

  提升管理能力:公司以提高工程項目“七種能力”為目標,建立以履約管理為主線、成本管控為核心、安全環保為前提、工程質量為保證、物資供應鏈為支撐的“大履約”系統,持續開展季度項目“大履約”體系檢查,提升“三冊一書”應用廣度和深度;發布《施工組織設計管理標準化手冊》,推動項目技術方案標準化管理;設立設計管理專職機構,開展工程總承包類項目設計管理,提升盈利水平;落實項目履約月度例會,學習“三級四線”進度管理模式,實施工程進度分級管控,推進産值、工期進度差值管控與關鍵節點目標管控的“雙控”機制,難點項目挂圖作戰、蹲點推進,有效提升履約進度;持續強化資源統籌協調,加強月度材料設備管控和分承包商考核,提高資源配置效率,項目履約能力不斷增強。

  健全治理體系:公司以章程為核心,通過“強化組織領導、推動信息化管理、落實全面深化改革”三項舉措,持續加強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體系建設,結合公司經營管理實際,按照“制度簡明”要求,對規章制度進行有效梳理和修訂,推進企業管理規範化、制度化和科學化;進一步完善“三會”制度體系,以“三清單一流程”為依據,理順黨委會、董事會、經理層的權責邊界,推動公司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培育競爭優勢。公司堅持走差異化發展道路,立足自身擅長的專業領域,持續推進冶金高爐、基礎設施路橋隧、能源環保“三大工程”品牌建設,加快培育差異化競爭優勢。冶金高爐領域:以大型高爐建設為依託,研發高爐綠色建造關鍵技術,攻克高爐帶基礎整體推移技術難關,形成高爐帶基礎整體推移﹑數字模擬自動化推移、異形構件安裝變形自調節等核心技術。基礎設施路橋隧領域:充分發揮中冶橋梁與隧道工程技術中心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作用,以大跨度橋及長隧道為依託,聚焦橋梁環境敏感區域高效低碳建造、西南山區複雜地質條件隧道建設等技術難題大力攻關,積極打通試驗室、成果中試、項目推廣應用全鏈條,實現關鍵施工技術自主可控,形成大跨度橋梁纜索吊裝、大跨度橋梁頂推施工、深水基礎施工、隧道智能錨桿監測、隧道爆破施工智能化監測、隧道斷面開挖成型控制等多項國內領先核心技術,建成中國五礦首座跨長江公路大橋(江龍高速復興長江大橋)、建成4座特長隧道。能源環保領域:公司依託現有資源,夯實專業技術能力,聯合外部高校共建“四川省大宗工業固廢土木工程綜合利用重點實驗室”和“城市更新與人居環境四川省工程研究中心”,成功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1項。

  2026年是“十五五”規劃開局之年,為三線建設而生的中國十九冶,也將迎來60歲生日。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十九冶將胸懷“礦業報國、礦業強國”的初心使命,傳承和發揚三線精神,奮力譜寫百年基業新篇章。

【糾錯】 【責任編輯: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