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在全國率先實現新能源裝機和發電量佔比“雙主體”-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1/02 17:02:38
來源:中國電力報

青海在全國率先實現新能源裝機和發電量佔比“雙主體”

字體:

  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産業高地的青海實踐

  ——青海在全國率先實現新能源裝機和發電量佔比“雙主體”

圖片

青海瑪爾擋水電站

  廣袤無垠的荒漠戈壁,一片波光閃爍的光伏“海洋”,正盡情吸納着太陽的磅礡能量;綿延無盡的雪山草原,一座座巍峨聳立的輸電鐵塔撐起縱橫交織的銀線,連接起柴達木盆地內的風電場,又與黃河上游呈梯級分佈的水電站緊密相連,沿着黃河奔騰不息一路向東,用來自高原的清潔能源點亮中原大地的萬家燈火。

  青海,這片雄踞於“世界第三極”的神秘土地,承載着大自然最為極致的饋贈。水豐光富風好,結合廣袤的“沙戈荒”土地和全國獨一無二的水光互補優勢,新能源開發利用條件全國最優。

  青海錨定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産業高地的目標要求,以能源安全新戰略為引領,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推動能源事業高質量發展。截至2024年11月,青海電力總裝機6224萬千瓦,其中,清潔能源裝機5821萬千瓦,佔比93.5%,新能源裝機4325萬千瓦,佔比69.5%,居全國首位,在全國率先實現新能源裝機和發電量佔比“雙主體”。

  起勢:新型能源體系加速構建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同時就深化能源管理體制改革、完善新能源消納和調控政策措施、加強能源領域多邊合作&&建設等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這為答好國家清潔能源産業高地的“青海答卷”、進一步推動能源轉型指明了方向。

  近年來,青海順應形勢發展和實際需要,真抓實幹,探索出了一條保障能源安全供應、服務國家“雙碳”目標、做好現代能源經濟的科學路徑。

  青海省充分挖掘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會同國家能源局建立省部共建協調推進工作機制,聯合印發《青海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産業高地行動方案(2021—2030年)》,加快推進清潔能源規模化、基地化發展。

  2024年12月31日,國家能源集團青海瑪爾擋水電站全面投産。這不僅意味着在黃河上游打造出一座現代化大型水電站,通過“西電東送”有效緩解中部地區大城市用電需求,同時標誌着千萬千瓦級“水風光蓄”一體化清潔能源大基地建設進入新階段。

  目前,青海在黃河上游建成投運7座百萬千瓦級大型水電站,裝機1340萬千瓦,黃河上游水電基地成為全國十三大水電基地之一。

  歲末年初,記者走進共和生態光伏園區,只見“全球最大裝機容量的光伏發電園區”吉尼斯世界紀錄的認證牌赫然醒目。海南、海西兩個新能源基地邁上千萬千瓦級&階。

  青海將風電作為電源結構優化調整的重要手段,制定以夜間出力為主的風電發展計劃。但是光伏和風力發電的間歇性、波動性等先天缺陷,影響電網安全和新能源消納。為解決這一新能源可持續發展面臨的普遍難題,青海加大水電、清潔火電等常規支撐調節電源規劃建設。

  在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電站,項目正將光伏電站和水電站整體作為“虛擬水電”進行綜合運行控制,把原本不穩定的光伏電源,通過水電調節為均衡、優質、安全和電網友好的電源後送入電網。

  為促“綠電”外送,服務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産業高地建設,青海電網近年來發展全面提速。

  2020年,世界首條以輸送新能源為主的輸電大通道——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建成投運。目前,青豫直流最大運行功率提升至600萬千瓦,累計輸送電量超過600億千瓦時,外送範圍拓展至15個省市區,青海綠電點亮了北京大興機場和杭州亞運會賽場。

  充分挖掘“水豐、光富、風好、地廣”的資源稟賦,青海已推動形成以水電為支撐、多種能源互補協調發展的能源結構,正在加快構建源網荷儲一體化發展的新型能源體系。

  突破:邁向高端、智能、綠色

  如今的青海,一場圍繞清潔能源産業的深度變革正洶湧來襲,持續推動這一綠色引擎邁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走進青海省清潔能源和綠色算力調度中心,只見清潔能源集中控制大屏上,密密麻麻的數字實時跳動,風電、光伏、水電等各類清潔能源發電量以及各能源場點的實況躍然眼前。

  2024年6月,青海省委省政府加快推動清潔能源和綠色算力融合發展,正式成立青海省清潔能源和綠色算力調度中心。該中心可為政府和算力、發電、用電企業等提供清潔能源集中監控、新能源功率預測、綠電價值傳導、能碳雙控監測、綠色算力資源監測等服務,由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負責運營,是全國首個100%清潔能源可溯源綠色大數據中心。

  &&通過最小顆粒度的數據採集,為後續大數據分析奠定基礎,驅動就地經驗化的運維模式向遠程智能化共享運維模式轉變。實現電站實時監測、遠程控制和故障處置。目前,青海省合計519座電站實現了“無人值班、少人值守”模式,為新能源場站提供集約化管理、集中式管控、專業化運維,降低企業運營成本40%以上,單個新能源電站年節約運營成本約30萬元。

  為加速構建起大規模、高效率的清潔能源外送體系,推動産業升級與可持續發展,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牽頭完成“支撐大型新能源基地穩定外送的關鍵裝備及協調控制技術”項目。該項目研究成果應用於青豫特高壓直流及青海大型新能源基地,保障了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千萬千瓦級新能源基地安全穩定運行和可靠外送。該項目已提升新能源上網能力460萬千瓦,年可增發新能源90.3億千瓦時。

  清潔能源高質量發展,需要實證支撐優化産業布局。坐落於共和縣塔拉灘光伏發電園區的百兆瓦太陽能發電實證基地,總裝機143兆瓦,148種光伏主流技術及産品“同&競技”,為我國光伏産業加速技術選型與應用推廣,提供技術支撐和堅強保障。

  新能源發電的間歇性和波動性,曾掣肘青海清潔能源發展。儲能産業的強勢崛起,為打破困局植入“關鍵底氣”。

  青海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主體相結合,推動多元儲能技術示範應用。全球最大的液態壓縮空氣儲能項目、全省首個儲氣罐式壓縮空氣(地下)項目開工建設,全球最大的高壓直挂構網型儲能工程建成並網。

  截至2024年11月,青海已建成新型儲能項目177萬千瓦/559萬千瓦時,年內新增並網儲能10個、126萬千瓦/484萬千瓦時。

  跨越:挖掘清潔能源的撬動優勢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為青海清潔能源全産業鏈帶來了蓬勃發展的契機。為構建契合地區能源結構的特色産業布局與産業結構,青海強化産業政策引導力度,全力促使清潔能源産業鏈朝着上下游兩端持續拓展延伸。

  源網荷儲一體化模式,如同一塊強力磁石,吸引着上游製造業向青海集聚。成本低廉的清潔能源,是企業降本增效的“福音”,加之本地光伏應用市場沃土廣袤,大批相關企業紛至沓來,在此落地生根。

  走在位於西寧經濟技術開發區南川工業園區的“光伏鋰電一條街”上,麗豪、天合光能、晶科、比亞迪、泰豐先行等光伏、鋰電池製造企業星羅棋佈。一條街,就是一條完整的清潔能源製造産業鏈。

  一組高度近百米的精餾塔和球罐引人注目。這裡是青海麗豪半導體材料有限公司的一處硅材料加工基地,該公司在短短兩年間完成投資110億元,建成年産15萬噸的多晶硅項目。

  企業持續投資發展的動力,一方面來自産業發展形成的集聚效應,另一方面也源自青海當地的清潔能源優勢帶來的“綠電産品”的廣闊前景。

  目前,在青海投産的新能源製造企業超過40家。其中,全國排名前10的光伏製造企業有5家在青落戶,構建了“工業硅—多晶硅—單晶硅—切片—太陽能電池—電池組件—光伏應用”完整的光伏産業鏈。2023年,青海多晶硅、單晶硅、光伏組件的年産量達到17.3萬噸、17.6萬噸、36.5萬千瓦;2023年,全國外貿“新三樣”中青海佔了兩樣。

  在下游,青海立足資源優勢,乘勢而上,率先發布綠色算力基礎設施等級評定、清潔能源利用評價方法、信息系統能效等級和測試方法、智能運維規範、監測&&技術規範5項地方標準,成為全國首個制定綠色算力地方標準的省份,聚力開闢了一條清潔能源與綠色算力融合發展的“新賽道”。

  氣溫冷涼、氣候乾燥、空氣潔凈,青海具有開發大規模算力基礎設施的先天優勢。在綠色能源支撐下,青海在全國率先建成省級智慧雙碳大數據中心、全清潔能源電力可溯源的綠色數據中心和清潔能源供電感知&&。

  中國電信(國家)數字青海綠色大數據中心成為國內首個零碳數據中心,一台&服務器高速運轉。這裡正在承接越來越多來自全國各地的算力服務。

  據了解,該數據中心已實現“零碳”目標,年減碳量30萬噸;電能利用效率(PUE)1.13,在全國數據中心行業內處於領先位置。PUE是評價數據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標,越接近“1”,&&一個數據中心的綠色化程度越高。

  為促進産業發展,今年以來青海制定實施《青海省綠色算力基地建設方案》《青海省促進綠色算力産業發展若干措施》《科技支撐青海省綠色算力基地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8年)》,發布綠色算力産業相關地方標準。根據相關産業建設規劃,到2025年,基於清潔能源的通算、智算、超算協同發展的多元綠色算力供給體系將在青海全面形成。

  站在新的起點上,青海清潔能源産業正以蓬勃之勢邁向更加廣闊的未來。隨着技術的不斷創新、政策的持續扶持以及各方合作的日益深化,青海“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産業高地”的成功實踐,將為全國乃至全球的能源轉型提供更為強大的動力和更為寶貴的經驗,讓清潔能源之光照亮更加綠色、低碳、可持續的美好明天。

【糾錯】 【責任編輯: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