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青島,碧海藍天、水天一色,金沙灘軟、細浪輕拍,讓人感受到大自然雄渾與柔美並存的魅力。
在青島這座美麗的城市裏,有一群綠水青山的守護者,他們視水為金,默默耕耘,讓每一滴水都重獲新生,回流江河潤澤大地;他們也推動着水務持續變革和發展,越來越深入的數字化、智能化應用,讓污水處理全流程提質增效,也正在顛覆着傳統的污水處理廠形象。
青島膠州北控水務污水處理廠
近日,《大眾日報》記者來到北控水務煙威區域公司旗下的青島膠州北控水務有限公司,感受推行區域集約化管理帶來的水務變革。在構建廠端標準化體系的基礎上,北控水務推動區域集約化變革,實現了化驗分析、工藝調控、設備大修重置等全面集約化管理,構建區域大小組團及單體項目之間的協同支撐,讓污水處理項目運行更智能、更高效,逐步實現少人無人值守。
據介紹,北控水務煙威區域公司共有7個污水處理項目,1個管網項目,3個泵站,日污水處理能力34萬噸。區域常規的運營模式是以項目為單元,各單元配備相應的管理、運行、化驗等團隊,各項目之間相對獨立、缺乏呼應配合,整體效能得不到充分釋放。
青島膠州北控水務污水處理廠一隅
奔着問題去,向着難處攻。北控水務煙威區域公司積極探尋破解之策,提升區域的高效運營能力。他們以膠州北控作為中心廠,以組團形式進行區域集約化管理,搭建集控中心&&實現項目數據的採集、匯總和分析,生産運營管理、重點事項督辦等,在此基礎上實施了污水項目、泵站項目的集約化管理,對管網系統實現數字化管理和對第三方運維的監管等。同時,依託此&&提升了對組團內項目單體的支持和管控。
“目前,膠州北控依託5G、大數據模型等數字技術,引入集控軟體系統,實時掌握組團內污水處理廠運行數據、視頻監控信息、能耗分析等具體情況。一旦數據出現異常,系統立即發出警報,能夠迅速定位問題,及時採取措施。”膠州北控質控部王星介紹,“區域內所有項目基於污水運營管理系統(SED系統)的部署,深度應用系統後已實現集約化模式管理聯通,包括經營、運行、設備、庫存、工單等信息共享和流程互聯,保證管理高效運轉。比如,現在我們通過大屏幕可以看到,區域膠州組團的沽河北控某項數據異常波動,系統預警提示的同時,也自動派發工單給自控工程師,即時前往處置。”
北控水務煙威區域膠州中心廠集控中心
“我常駐膠州北控,和團隊負責煙威區域7個污水項目運維。實施集約化管理後,區域內各項目間高水平設備人員統籌調度,設備大修、設備安裝已基本實現了自主,設備運營數據均可查、可追溯。”該公司自控工程師史寶庫收到&&預警系統派發的工單,即刻動身前往沽河北控。“根據現場情況,如果有需要,我們第一時間趕往處理。”
青島沽河北控水務有限公司距膠州北控大約20分鐘車程,史寶庫很快趕到,立即展開工作。解決問題後,他同步將沽河北控採的水樣帶回膠州北控化驗中心進行水質化驗。“膠州北控作為煙威區域膠州組團中心廠,化驗室裝備更齊全,人才聚集,我順路帶回去也更方便高效。”史寶庫介紹。
“我們膠州三個項目基本上實施全面統籌管理,在此基礎上我們總結建設運營經驗,在煙威區域進行了推廣應用,逐步搭建起區域集約化管理的大小組團,並推行了單體項目全流程自動化運營,極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實現了少人化乃至無人值守的高效運行模式。為進一步強化運營安全管理,公司增強了日常維護與保養的力度,全面升級了自控報警系統,確保夜間值班人員能夠第一時間通過彈窗和聲音報警接獲通知,並迅速作出應對,從而全面保障了廠端的高質量運行。”北控水務煙威區域公司副總經理崔顯梅説。
據了解,依託集團SED&&和膠州北控集控中心,煙威區域公司在通過數字化管理提升存量項目運營的同時,通過集約化變革過程的人才共享,積極對外輸出服務、拓展業務範圍。相繼運營青島桃源河北控中水項目、膠州北控三期及膠州北控中水項目,新增青島蘇德曼啤酒委託運營項目,生産效能大幅提升,多項創新案例在北控水務集團北斗獎大賽中連續斬獲大獎,其中六項創新已註冊實用新型專利,並在集團多個項目公司中推廣應用。
北控水務煙威區域總經理張玉虹&&:“煙威區域通過集約化建設,深度探索運維一體化、工藝質控化,從具備‘形’到逐步實現‘形神’兼備,2023年煙威區域公司三星級以上水廠佔比達57%。這不僅保障了區域廠端高效、穩定的運營,還實現了區域高價值人才的共享及能力外溢,提高區域整體的生産效率和質量水平,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隨着環保産業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水處理行業也在加速“提質增效”。北控水務集團充分利用污水運營管理系統,以數字化、標準化為驅動力,顯著提升了廠端自動化水平和智慧水務運營能力,進而構築了面向未來的智慧運營模式,成功實現了大體量資産的高效運營管理。在此基礎上,北控水務不斷深化區域集約化管理,持續構建以“雲-鏈-端”範式牽引的産業互聯&&,引領行業向更高水平邁進。
相信在未來的發展中,北控水務將繼續發揮自身價值優勢,聚合新質生産力,推動環保産業綠色發展,為生態宜居的海濱城市注入新的發展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