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九江石化。
新華網北京10月11日電(記者索煒)浩渺江水與天際相接,蒼翠峰巒在碧空下巍峨聳立。一座現代化的大型煉化一體化企業就坐落在長江之濱、鄱陽湖畔廬山腳下,與湖光山色融為一體。
九江石化於1980年10月建成投産,經多年發展,已成為我國中部地區和沿長江流域的重點煉化企業,為江西省及周邊地區的成品油市場供應作出了積極貢獻。而今,煉油加芳烴全産業鏈煉化一體化轉型升級正在為九江石化提供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拼·頂尖超越
九江石化夜間的壯美景象。
夜間驅車行駛在九江街道上,遠遠看到石油煉化的鋼鐵森林星河燦爛,壯美的工業之景令人震撼。
作為江西唯一的大型國有石油化工企業,九江石化近三年工業總産值保持年均增長21%的態勢,石化産業支撐作用不斷增強,煉化一體化轉型發展不斷邁上新&階。
芳烴廣泛用於三大合成材料的生産以及醫藥、國防、農藥、建材等領域。
長期以來,我國芳烴技術依賴進口。通過40餘年的接續攻堅,我國具有完整自主知識産權的第一代高效環保芳烴成套技術於2013年由中國石化成功開發。這一技術的突破,顯著提升了我國芳烴生産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能力,對於我國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和産業鏈完整有着歷史性意義。
在九江石化的芳烴89萬噸/年芳烴聯合裝置管控中心,幾個年輕人正坐在智能管控&&前進行芳烴聯合裝置的培訓操作。“沒有三到五年,他們是駕馭不了的。”芳烴運行部經理王繡程&&。
“我們這個項目前期還是比較曲折的”,回顧往昔,王繡程感嘆項目“十年磨一劍”的艱辛,克服了多重阻力,九江石化89萬噸/年芳烴聯合裝置於2022年在九江石化一次開車成功,標誌着我國芳烴成套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這是石化人敢於挑戰、敢於拼搏、敢於創造的實踐成果。
對二甲苯是用量最大的芳烴品種之一,約65%的紡織原料來源於對二甲苯,自主第三代國産化芳烴成套技術的研發成功,能夠有效化解我國糧棉爭地的問題。下一步,九江石化將配套將産業鏈向下游延伸。
奔騰永不止步。2024年9月26日,九江石化150萬噸/年芳烴及煉油配套改造項目迎來重大時間節點,該項目的建設將為九江石化芳烴産業鏈的延伸和拓展提供有力支撐,也為地方打造超千億元産業集群打下了堅實基礎。
九江石化研發生産的電動汽車電池專用負極材料石油焦。
推進強鏈延鏈補鏈,持續夯實發展後勁。石油焦是原油經過蒸餾後的重質油再經熱裂轉化後産生的,原本主要用於制取碳素、碳化硅、電石製品以及燃料,屬低值化的利用。
要將所有石油煉化副産品物盡其用、”吃幹榨盡“。九江石化通過持續技術攻關,研發出了新能源電池負極材料可用的專用焦。據介紹,公司石油焦實現1萬噸/月穩定高品質量産。今年1至8月,累計産銷負極焦4.88萬噸,達2023年全年總量的11.5倍。隨着新能源汽車産業的不斷發展壯大,石油焦的市場需求量逐年遞增,發展前景可觀。
聚焦傳統産業升級與新舊動能轉換,九江石化步履鏗鏘。
逐·向綠色要質量
新華網記者與九江石化儲運運行部副總工程師胡榮江再躉船上交流。
青山碧水間,九石化1011躉船靜靜停靠在九江石化儲運運行部碼頭,它擔負着混合二甲苯的進廠,和對二甲苯出廠外運的重要使命。
北濱長江南倚廬山,九江石化儲運碼頭位置既優越又敏感。1.9km的長江生態岸線是九江石化人繃緊的綠色安全底線與最前線。
九江石化儲運運行部副總工程師胡榮江向記者&&:”現在這種岸線碼頭資源已經很少了,有的地方已經沒有了。我們積極承擔自己的社會責任,多年以來,我們打造美麗長江岸線,向社會公開承諾,不讓一滴油和一滴超標污水進入長江。“
碼頭上與躉船相連接的條條銀色管道由引橋不斷向廠區延伸,他們各司其職,不僅承擔着全封閉輸送芳烴産品的重任,也將停靠碼頭船隻的生産生活污水全部接收,並經過廠區的污水處理,一部分達標排放,一部分進行回用。
在九江石化廠區一角,錦鯉游曳在蓮花中,他們是廠區環境的“在線監測員”,被九江石化人親切的稱為“同事”。這裡的水就來自於污水裝置凈化處理的水。
躉船上高聳的輸油臂也在兌現油污不入長江的承諾。以輸油臂代替橡膠軟管,提高裝卸效率的同時,避免軟管老化磨損導致洩露。與此同時,九江石化對輸油臂進行智能化改,使其可以在發生油品洩露時,能夠緊急切斷作業,與碼頭自動脫開。
築牢“綠色”底線,向綠色要發展質量。從2012年至今,九江石化在環境保護治理上,累計投入資金超26億元,公司積極推進綠色生態港口建設,實施碼頭環保隱患治理、美麗岸線生態修復、廠前區環境整治與生態修復等項目,綠色發展的底色更亮、成色更足。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我們今年1至8月,在原油加工量增加1.93%的情況下,污染排放量下降了11.09%。”
此外,企業入選江西省減污降碳協同增效試點企業,獲評中國石化A級綠色企業、“無廢企業”,九江市“無廢工廠”。
廠區綠樹成蔭,柏油路乾淨整潔,聞不到化工生産異味,壯美的塔林管網與碧水藍天交相輝映,奏鳴着現代化的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之曲。
變·以數智賦能躍遷
九江石化智能中控室。
九江石化廠區內,安靜有序,馬路上鮮見工作人員。
設備如何巡檢?裝置在哪操控?帶着一系列問題,記者見到了九江石化信息中心技術室主任唐亮。
”九江石化着手智能化比較早,從2011年就開展了頂層設計。那時候屬於摸着石頭過河,大概在2015年,我們初步建成了九江石化智能工廠的1.0版本“。
以數智激發生産運營活力,推進“質”“效”的躍遷。
數據中心的建設是信息化發展中最基礎的一個環節,而中央數據庫的建設則是數據中心建設的核心部分。
九江石化突破了此前業內普遍採用的“插管式”集成方式的限制,建設了企業級中央數據庫。“其實我們在平常工作生活之中,還有大量的非結構化的類似圖片、視頻、文件等這些數據,其中很多是需要進行共享與復用的。建立中央數據庫之後,就可以去更大程度去發掘我們數據價值,實現數據的資産化。”唐亮&&。
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石化生産運營管理環節緊密結合,正在為九石化端牢製造業飯碗注入源源不竭的動力。近年來,企業全員勞動生産率提升225%,設備自動化控制率達98.48%,運行成本降低22.5%,軟硬體國産化率達95%,有效提高了核心競爭力。
在集中管控中心,10余名工作人員通過幾十台設備控制着廠區中的生産裝置,加工原料、生産産品、實時産量等生産數據、環境檢測數據與設備運行數據在大屏幕上實時躍動。這裡是九江石化智能工廠的控制大腦和神經中樞。
“我們把原本分散在各個地方的控制室集中到一個大的控制室進行集中管控。原本一個人可能就管一套裝置,現在可以管4套,甚至是五六套裝置。”唐亮介紹。
數智化激發的新動力不僅體現在效率上。九江石化積極建設IT文明;在中國石化集團公司內部,率先開展“上雲上&&”專項培訓,為在“數據+&&+應用”模式下實施智能工廠迭代升級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當前,九江石化依託“院士工作站”“智能製造聯合實驗室”,全面建設“企業大腦”,已經完成智能工廠3.0建設項目頂層設計和可研報告的編制。
未來,無人叉車、機器人巡檢、更加智能的火焰識別系統等等一系列應用場景都將在九江石化落地數智化的跨越。“儘管我們是個傳統行業,也要用數字化去支撐發展,增強市場競爭力”。唐亮説。
以智能綠色發展為翼,九江石化正以磅礡之勢,築牢可持續發展之基,引領石化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