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我國自主研發生物航煤加注國産大飛機試飛成功-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6/05 16:18:25
來源:新華網

首次!我國自主研發生物航煤加注國産大飛機試飛成功

字體:

6月5日11:33,加注中國石化自主研發生物航煤的國産大飛機C919經過約一個多小時的飛行後,平穩降落在山東東營機場。同日,我國自主研發的ARJ21飛機在上海浦東機場成功完成了生物航煤試飛工作。這是國産商用飛機首次加注生物航煤,試飛成功證明了我國自主研發的生物航煤具有良好的飛行性能,有利於推動可持續航空燃料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為全球航空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本次商飛加注的生物航煤由中國石化鎮海煉化用俗稱“地溝油”的餐余廢油加工而成,採用的是中國石化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自主研發的生産技術。用“地溝油”作為原料生産生物航煤,最大的難點在於地溝油含有大量的脂肪酸類化合物,其含氧量高,氧分子直接影響煉化裝置催化劑的活性和穩定性。為此,中國石化自主開發了專用催化劑和工藝,並在鎮海煉化建成我國首套生物航煤工業裝置,實現了規模化生産。該套生産裝置年加工能力為10萬噸,若滿負荷運行,一年基本能消化掉一座千萬人口城市回收來的“地溝油”,不僅實現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每年還能減排二氧化碳約8萬噸。此前,中國石化生産的生物航煤已應用於波音和空客部分機型。中國商飛公司於2022年起開始籌劃可持續航空燃料適航機型技術攻關、裝機驗證工作,於2024年成功獲得適航批准,本次試飛填補了國産生物航煤在國産機型上的空白。

“地溝油”上天,生物航煤發展前景廣闊。生物航煤是以動植物油脂、餐余廢油等可再生資源為原料生産的航空煤油,屬於可持續航空燃料。相比傳統航煤,生物航煤的全生命周期可降低50%以上的碳排放量,已成為全球航空碳減排的主要方向。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大背景下,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提出,全球航空運輸業於2050年實現凈零碳排放。IATA統計,從2008年至2023年底,全球已有超過45家航空公司,37萬架次航班使用了生物航煤。目前美國、加拿大、挪威等國已經形成航空生物燃料規模化市場,建立了“原料—煉製—運輸—加注+認證”的完整産業鏈。IATA預測,截至2025年,全球可持續航空燃料使用量將達到700萬噸;2030年將達到2000萬噸。以目前我國每年3000多萬噸的航煤消費量計算,如全部以生物航煤替代,一年可減排二氧化碳約5500萬噸,相當於植樹近5億棵。

中國石化引領我國生物航煤發展。中國石化於2009年正式啟動生物航煤的研發工作,2013年4月24日,加注中國石化生物航煤的東方航空空客320型飛機成功試飛,標誌着中國成為繼美國、法國、芬蘭之後第四個擁有生物航煤自主研發生産技術的國家,中國石化成為亞洲首家擁有生物航煤自主研發生産技術的企業。2014年2月,中國第一張生物航煤生産許可證落戶中國石化,我國生物航煤也因此正式邁入産業化和商業化階段;2015年3月,中國石化生物航煤完成首次客運商飛,中國成為世界少數幾個擁有生物航煤自主研發生産技術並成功商業化的國家;2017年11月,完成首次客運跨洋飛行,進一步推動我國在生物航煤的商業化應用進程;2022年5月,通過可持續生物材料圓桌會議RSB認證,這是我國生物航煤産品獲得的首張全球可持續性認證證書;2022年12月,完成首次貨運國際飛行,開啟了可持續燃料綠色航空新里程。未來,中國石化將繼續推動生物航煤等可持續航空燃料的研發和應用,在全國乃至全球範圍內推動生物航煤全産業鏈的完善,帶動全産業鏈向綠色低碳轉型。

中國石化生物航煤研發生産大事記

2009年:中國石化立項開發自主知識産權的生物航煤生産技術。

2011年12月:中國石化成功生産出生物航煤。

2013年4月24日 :中國石化自主研發的1號生物航煤首次試飛成功。這標誌着中國成為國際上少數幾個擁有生物航煤自主研發生産技術的國家,中國石化成為國內首家擁有生物航煤自主研發生産技術的企業。

2014年2月12日: 中國第一張生物航煤生産許可證落戶中國石化。這標誌着國産1號生物航煤正式獲得適航批准,中國石化的生物航煤已完全具備産業化的條件,我國生物航煤也因此正式邁入産業化和商業化階段。本次審定的完成,還標誌着我國對生物航煤適航管理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果,完整建立了中國生物航煤適航審定程序,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對生物航煤産品進行適航審定並頒發許可證書的國家。

2015年3月21日 :中國石化自主研發的生物航煤成功實現商業載客飛行。這標誌着中國成為世界少數幾個擁有生物航煤自主研發生産技術並成功商業化的國家,中國石化成為國內首家擁有生物航煤自主研發生産技術並成功投入商業化應用的企業,填補了國內空白。

2017年11月22日:中國石化生物航煤完成首次客運跨洋飛行。航班從北京出發,跨越太平洋,平穩降落在美國芝加哥奧黑爾國際機場。

2020年8月:中國首套生物航煤大型工業化裝置在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建成。該套裝置設計10萬噸/年加工量。

2022年5月:中國石化鎮海煉化油脂加氫(HEFA)路線生物航煤産品通過可持續生物材料圓桌會議(Roundtable on Sustainable Biomaterials)RSB認證。意味着鎮海煉化生物航煤裝置原料、生産工藝及産品均符合RSB生物燃料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原則與標準,獲得全球可持續生物材料的應用認可。

2022年6月:中國首套生物航煤工業裝置在中國石化鎮海煉化首次産出生物航煤。意味着我國生物航煤可實現規模化生産,向大規模生産及商業化應用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2022年12月15日:中國石化生産的生物航煤完成首次貨運國際飛行。加注中國石化鎮海煉化生物航煤的中國國際貨運航空波音777型貨機經12小時飛行,從杭州飛抵比利時,標誌着我國國際貨運航線首次開啟可持續燃料綠色航空。

2023年9月13日:中國石化生産的生物航煤完成“綠色亞運”主題航班首次飛行。

【糾錯】 【責任編輯:楊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