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優秀師生,讓縣中重煥生機-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9/28 09:16:17
來源:中國青年報

留住優秀師生,讓縣中重煥生機

字體:

我國近60%的高中學生在縣域中學讀書,縣中承載了1670多萬學子對未來的期待。曾幾何時,“考上縣中”是學生的自豪、家庭的驕傲,意味着年輕人握住了優質教育的入場券。然而,隨着城市化率的提升和教育資源的結構性變化,部分縣域中學發展陷入停滯,曾經貼滿喜報的墻面褪去色彩,往昔的榮光成了“當年的熱鬧”。縣域中學的困境,亟待政策層面的“破局”。

日前,教育部等六部門印發《縣域普通高中振興行動計劃》,對改善縣中的教育資源、辦學條件、教學質量、師資隊伍等8個方面提出具體行動。行動計劃提出,將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高中階段教育普及、學校標準化建設、課程實施、教師配備、生均公用經費保障、規範辦學等情況作為評價重點。

縣中滿足高中生“就近上學”的需求。縣中不振,意味着學生如果想尋求更好的教育,就要到中心城區甚至其他城市求學,這不僅增加學生的通勤成本,也給其家庭帶來負擔。此外,縣中不振將造成縣域人口流失,進而給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活力帶來連鎖後果。

振興縣中是落實教育機會均等化的抓手。近年來,名牌大學升學率高的“超級中學”受到熱議。“超級中學”的崛起,固然有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原因,但也要看到,少數“超級中學”對縣域中學形成了“虹吸效應”。優質師資被高薪挖走,尖子生被提前鎖定……教育機會的差距,讓“知識改變命運”的路徑對留在縣域的大多數學生變得有些狹窄。

縣中還是地區文脈傳承的象徵。不少古色古香的縣中校園,仍保留着縣學、孔廟等承載歷史記憶的設施。學生在縣中學習,聽老師講家鄉的歷史典故,感受崇文重教的傳統。對故鄉的文化認同,使得他們即便未來到遠方求學、工作,也會帶着這份文化印記,積極為家鄉引才、獻策,成為連接城鄉、反哺基層的力量。

為加快推進城鄉普通高中協調發展,此次發布的行動計劃提出,嚴禁省屬、省會城市高中違規面向縣域掐尖招生,在職稱評聘、待遇保障方面給予縣中教師更大支持,堅決杜絕一味刷題、補課太多等短視行為。這些具體而有側重的措施,針對公眾的關切“有的放矢”,既“輸血”也“造血”,為縣中振興謀劃了清晰路徑。

振興縣中,讓優質師資和優秀學生留下來,也是為了留住一方水土的教育尊嚴與文化底氣。只有當縣中重煥生機,學生“就近上好學”才能成為可觸可及的現實。我們期待,政策引導與社會支持的合力,讓縣中成為賦能縣域發展、滋養學子全面發展的教育高地,讓縣中學子説起自己的母校時,眼裏有光、心中有驕傲。

【糾錯】 【責任編輯:岳祥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