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求助:暑假孩子放老人那兒,結果作業不寫,零食當飯,手機不離手。暑假過半了,把孩子接回家一看,習慣全亂了套。怎麼讓孩子在接下來的假期過得既放鬆又有收穫呢?
南京市夏光清德育名師工作室答疑:暑假既要讓孩子放鬆,又不能徹底荒廢時間,關鍵不是把孩子關起來學習,而是巧妙設計,讓孩子在玩和生活中“攢本事”。
第一招,立好小規矩,守住習慣基本盤
跟孩子提前溝通,定幾條雷打不動的鐵規矩,維持生活節奏不亂套。比如,允許孩子比上學時晚起一會,但別睡到日上三竿,早上固定8點前起床,晚上10點前睡覺;明確每天總共能玩多久平板,什麼時間能玩,到點就得把平板收起來,而且睡前1小時絕對不能碰屏幕;每天固定一小段時間用於學習,內容可以是寫暑假作業、閱讀、練字等;保證每天有30到60分鐘時間的出汗活動,跳繩、拍球、游泳、散步,甚至幫忙買菜都行。
當這些規矩開始執行時,孩子如果鬧,家長態度要溫和而堅定:“我們試試堅持一段時間,看看感覺如何?”當堅持下來,孩子會逐步適應並感受到規律生活帶來的舒適感。
第二招,給點小任務,練出獨立小能手
把屬於孩子自己的事情,堅決讓他們自己做,並給孩子增加一點力所能及的家務,不需要做得很完美,重在讓他們體驗“我能行”的成就感。根據孩子年齡,給他們分配固定的小任務,如給植物澆水、飯前擺碗筷、飯後擦桌子、倒小垃圾桶,甚至學做一道簡單的菜,如涼拌黃瓜、蒸蛋。孩子剛開始做不好家務很正常,家長別批評,要耐心地教孩子方法。
孩子從“被伺候”到自己來,開始會覺得是苦差,但當他們能獨立完成一些家務並得到認可時,那種“我能行”的自信和責任感就建立起來了。
第三招,設計小挑戰,培養不畏難的勇氣
利用暑假相對寬鬆的時間,鼓勵孩子嘗試一些稍有難度、可能會失敗但很有趣的事情,練習如何面對困難和解決問題。比如孩子想學騎自行車,或做個小實驗,或種盆花,只要安全,都可以鼓勵他們試試,並準備好可能會失敗、會搞砸。當孩子學騎車遇到困難,家長先安撫其情緒:“摔疼了沒?歇會兒。”然後引導其思考:“看看是哪出問題了?”接着鼓勵孩子再試:“休息好了?要不要按你想的新辦法再試一次?爸爸在旁邊看著。”即使孩子最終沒完全成功,家長也要肯定他們的努力和進步:“你看這次比上次穩多了!”
教育是幫助孩子攢夠行走世界的力量。利用這個暑假幫孩子攢點真本事,培養良好的習慣、獨立的能力、不怕困難的韌勁,這些才是讓孩子新學期跑得更快更穩的硬核裝備。玩時盡興,學時靜心,收放自如的暑假最完美。(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