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6月19日電 日前,清華大學水木書院院長馮鵬做客新華網2025高考情報局,為廣大考生和家長介紹學院優勢學科、特色專業以及2025年招生計劃等相關情況。
Q1:清華大學是基於怎樣成立水木書院?
自清華大學第一所本科書院成立至今,經過十餘年積累,發現書院制對本科人才培養具有一些獨特優勢,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清華在今年又新成立了包括水木書院在內的四個書院。
成立水木書院,是基於兩方面考量:一是為應對人們當下面對的各種挑戰和需要,第二是為了應對未來的工程需求。我們核心的培養理念就是通過交叉,需要學什麼就帶領學生學什麼,面向未來需求培養人才。
水木書院以“人工智能驅動的工程+管理”為特色,面向社會長遠發展需求和標誌性重大工程需求,培養未來工程引領者——即能在30-50年後主導全球重大工程的領軍人才,讓中國在工程科技史上留下更多里程碑式的工程、項目。
Q2:水木書院的培養模式有哪些創新?
書院具有五個“面向未來”的培養特色:
面向未來的培養模式:以“主題制”替代傳統專業,這些主題都是在未來可能會成為的非常重要方向,比如:極地與月面的建造,空天地一體的通信,低空與地面融合的交通系統……我們以更交叉的方式來培養學生,讓他們具備面向未來的素養。
面向未來的知識基礎:幫助學生構建“物理-社會-信息”核心知識體系,涵蓋力學、電學、社會、人工智能、電子信息等多方面的知識。
面向未來的核心素養:通過課程和培養環節的設計,讓學生具有開闊視野和胸懷,有前瞻的思維模式,保持長期主義的思維習慣,有好奇心、行動力和專注力。
面向未來的發展基礎:我們關注於讓學生站在全球的視角來考慮問題,培養他們的國際勝任力,讓他們從一年級的時候就開始與國際學者進行交流,經過一系列培養,在四年級的時候他們就能夠深入到全球背景下進行實踐和研究。同時我們也有7個專業出口,可以選擇跟工程相關的多個方向進行深造或就業。
面向未來的健康育人:書院特別強調學生要陽光開朗,要健康發展,為此專門開設了書院特色體育課,設置了專項體育班主任,他們會每週一次和同學們對一些專門的體育項目進行交流,指導同學們健康發展。同時,書院還有一系列的美育活動,讓學生收穫全面發展。
Q3:書院實施交叉學科培養,主要涉及哪些學科、專業協同參與?
我們覆蓋了電子、軟體、工業工程、電機、交通、車輛、金融、工程管理、土木等多學科,學校參與到書院建設的有15個院係,我們把各個院係相關的教授邀請進來,以主題教授組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培養。 學生在入學時,會看到20多個不同且有趣的主題,他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去進一步了解。到二年級結束時,可能通過了解,選擇一個最感興趣的主題方向,進入到主題教授組,在老師們的指導下進行學習。主題教授會根據學生情況,為他制定三年級和四年級的學習方案。經過三年級和四年級的學習,學生會以不同的專業出口進入下一階段,可以選擇深造或者就業。目前我們提供的專業出口,包括交叉工程、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軟體工程、工業工程、交通工程、工程管理、土木水利海洋工程等。
Q4:能否請您舉例説明什麼是“未來大工程”?
我們通常説的“大工程”具有這樣幾個特徵,第一,它的尺度大,包括物理尺度和信息尺度,通常都是幾百米、上千米的尺度,包含的數據也巨大的。第二,它的時間跨度大,一個大工程,通常從開始準備到正式開始服役,都是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跨度。再一個,它的社會影響大,一方面其凝聚了大量社會資源,另一方面,它也會對很多人的生活帶來影響和便利。
當下,我們可以認為,城市系統、流域治理、交通系統、通訊系統、高速鐵路網這些都可以歸為“大工程”。從歷史上看,在人類文明進程中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印跡,都可以算作“大工程”。未來,會有更多形態的大工程改變我們的生活。
Q5:如何理解“從水木向未來”的培養理念?在課程上是如何體現的?
“未來”是水木書院的一個主題詞,學生培養方案的設計和培養方式的落實,都瞄準了“未來”這個導向,不是面向過去和當下。教育需要有提前量。
水木書院採用“面向未來”的培養模式,用主題培養的模式,把專業壁壘打破,讓主題教授來指導學生,通過實踐和前沿研究來進行學生培養,給同學更大的成長空間。
除通識的基礎之外,書院還培養學生數理、力學、AI、電子信息等的工程基礎知識。更重要的是,在水木書院,我們有一組培養核心能力的工程技術課,我們叫做“理算綜”:“理”主要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力學和電學為主;“算”是培養學生的計算思維,運用計算機來進行處理複雜工程問題的能力,是以編程、數據結構、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等為主的系列課程;“綜”主要是讓學生具有系統思維和形象思維的一種能力,我們通過工程表達、機器感知與交互等課程,讓學生了解一個複雜系統是怎麼構成的,讓學生同時具備系統思維的能力。
相信通過上面講到的全方位的面向未來的培養策略,同學們經過4年培養,可以看得更遠,走得更遠。同時,除了書院裏的這些方向之外,清華大學也為學生提供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一系列輔修的方向和證書項目。
Q6:工科與工程有何區別?書院的學生是否未來必須投身工程領域?
工程是對象,是我們實際要解決的問題,而工科是我們要解決問題從而進行學習的一個途徑或者工具。按傳統的教育體系理解,學生學了工科,然後畢業就是去做工程。但實際上,未來工程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問題僅依靠書本知識解決不了。
為了適應技術革命帶來的快速發展,我們需要採用一些新的學生培養模式,也就是書院式的培養。我們讓學生“邊習邊學”,這有助於他們對知識的掌握;讓學生“先習後學”,讓學生先有感性認識,然後再去學習,這時候他們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深度都會大大加深,這也是我們書院在整個培養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出發點。
水木書院對學生的培養包括三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通識層面。在這個層面,我們追求的是寬泛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學的知識,讓學生具備一個廣闊的視野。
第二個層面,數理基礎層面。我們會打造堅實的數學和物理基礎,讓同學們具備利用數學和物理知識處理工程問題的能力。
第三個層面:技術基礎課層面。技術基礎課裏面就包括力學、電學、“理算綜”這幾方面。其中,我們在課程體系中設計了4門特色課程,一個叫系統表達原理,一個叫機器感知與作業原理,一個叫地球系統與科學,還有一個是空間信息與3S原理。通過這幾門課程,讓我們的同學對客觀世界的系統能有清楚的認識。
我們希望報考水木書院的學生們把目光看得長遠,對大工程、對投身於改變我們生存條件的事業感興趣。歡迎有這樣一些想法的同學來到水木書院學習,書院也會給大家提供很好的資源和&&,讓大家獲得最好的培養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