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華網高考情報局丨北京中醫藥大學:“一部六院”育英才 開啟強大師資伴學模式-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6/12 09:54:00
來源:新華網

2025新華網高考情報局丨北京中醫藥大學:“一部六院”育英才 開啟強大師資伴學模式

字體:

  新華網北京6月12日電 日前,北京中醫藥大學招生與就業處處長申堃做客2025新華網高考情報局,為考生和家長介紹學校的招生計劃和優勢學科等情況。

 Q1:請簡要介紹北京中醫藥大學的基本情況。

  北京中醫藥大學是一所以中醫藥學為主幹學科的全國重點大學,1956年建校,是唯一一所教育部直屬的中醫藥院校。學校是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3個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

  自建校之日起,歷屆北中醫人,始終把建設中國頂尖的中醫藥大學作為辦學目標,進入新時代,更是以建設世界一流中醫藥大學為願景。建校69年來,學校始終引領中醫藥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方向。從最早1962年的“五老上書”匡正中醫教育路徑,到學校成為最早一批設立中醫藥學科碩士點、博士點、博士後流動站的單位,再到學校在中醫藥高等教育領域開創了多個教育教學改革試點工作,包括:首創中醫教改實驗班;首創中醫學(岐黃國醫班)、中藥學(時珍國藥班)、中西醫結合醫學(華佗班)三個中醫藥特色專業;開創中醫經典等級考試;成為首批教育部拔尖計劃2.0基地;獲批國家拔尖人才培養未來學習中心建設項目等等。學校先行先試,在全國中醫藥院校發揮着引領、示範和帶動作用。

 Q2:學校目前有哪些優勢學科和特色專業?

  學校堅持以中醫藥為主幹學科,打造高峰學科聚集區,多學科協調發展。中醫學、中西醫結合、中藥學3個“雙一流”建設學科。臨床醫學、藥理學與毒理學、化學、生物與生物化學4個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在多次學科評估中,學校的師資隊伍、畢業生質量、學科聲譽等多項指標綜合排名中,穩居全國中醫藥院校領先地位。在軟科和校友會等高校排名中,始終位列全國26所獨立設置的中醫藥院校之首。

  學校中醫藥專業特色鮮明,目前設有醫學、工學、管理學、法學、文學等5個專業類別,建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7個、北京市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0個,今年招生的15個專業,有14個是國家級、省級一流本科專業。

 Q3: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有哪些創新舉措?

  學校高度重視人才培養工作,多措並舉,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抓黨建引領。學校始終堅持加強黨的建設,在黨委領導下,統籌部署,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持續加強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協同育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中醫藥人才。

 二是抓學科&&建設。學校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52個包括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在內的國家級&&為支持,以40家臨床實踐教學基地為體系,包括學校在京4家三甲中醫院:東直門醫院、東方醫院、第三附屬醫院和房山中醫院,全面培養學生科研和臨床實踐能力。

  三是抓師資隊伍。學校名師雲集,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國醫大師8人,有專任教師1822人,擁有一支由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和優秀中青年教師組成的強大師資隊伍。

  四是抓教學改革。學校持續引領中醫藥人才培養改革,在長學制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師承教育、醫教協同等方面開展改革探索,以生為本,開創跨校“微專業”校際公選課;實施本科課程“領雁計劃”;建設特色“一體化教學雲&&”,以智慧教學“伴學”模式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近些年,我校先後有幾十名同學,挺身而出主動救助急症病患。像馬威望同學教科書式的心肺復蘇術救治心臟驟停老人、師玥同學在北京地鐵針灸救治低血糖暈倒女乘客等。充分展現學校培養的學生具有大醫精誠的理想信念、過硬的醫學專業技能和強烈的社會擔當。

  學校人才培養也得到行業和社會廣泛認可。近幾年我校畢業生就業呈現“三高”特點,即就業率高、就業質量高、用人單位對畢業生滿意度高。80%以上畢業生從事與本專業相關工作,近三年用人單位對我校畢業生滿意度平均達98%以上。學校為服務國家發展戰略、醫藥衞生行業發展輸送了大批高層次專業人才。

 Q4:學校今年在招生計劃上有哪些調整和亮點?

  學校積極響應“優本擴容”政策,有序擴大本科招生規模,今年招生計劃增加130人,且均投放到“雙一流”專業,體現了學校真正實現增加優質本科教育供給的擴招理念。

  同時,今年學校招生政策還有幾個亮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部六院”協同育人創新

 一是“一部六院”項目。學校探索與中國科學院、中國醫學科學院、中國中醫科學院等全國頂尖的科研院所聯合培養新模式,首批建設4個交叉融匯協同育人專業。

  中醫學(數智班),是中醫學院與中國科學院國家數學與交叉科學中心合作共建開設,在中醫學五年制和中醫學(實驗班)學生入校後選拔,聚焦中醫藥優秀臨床人才的人工智能、數學、系統科學交叉領域的創新能力培養。

  中藥學(時珍國藥正華班),是中藥學院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藥用植物研究所及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三所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升級原時珍國藥班,採取雙導師制聯合培養,提升學生的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能力。

  生物工程(交叉創新班),是生命科學學院與中科院國家納米中心聯合共建,聚焦生物學前沿方向,改造原生物工程專業,聚焦“全球視野+科技實戰”培養,為學生提供國家級科研&&與頂尖師資團隊支持。

  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成思危拔尖人才班),是管理學院通過與中國科學院預測中心合作培養,升級原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培養精通大數據技術和有豐富健康醫療領域專業知識的複合型領軍人才。

  我校“一部六院”首批4個建設專業,全部聚焦於人工智能+、醫工交叉、理工交叉專業融匯創新,強強聯合,改造升級原有專業培養方案,全面加強師資隊伍及科研&&力量,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二是優化學科專業結構。結合學科專業建設情況和人才培養情況,學校停招工商管理專業,將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調整為公共事業管理(衞生管理),聚焦中醫藥特色管理專業建設。

 三是調整選考科目分組。針灸推拿學專業調整為不限定選考科目,將其與公共事業管理、法學、英語等專業合入不限定選考科目組招生。

  四是調整護理學錄取批次。護理學專業不再區分“一本”“二本”,均調整為本科批次招錄,入學後等同培養,符合條件可轉專業。

 Q5:學校在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方面有哪些探索?

  學校先後與31個國家和地區的118所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合作關係,包括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西班牙巴塞羅那大學、澳大利亞西悉尼大學等國際知名大學。2024年,我校校長唐志書代表學校與英國牛津大學簽訂合作辦學協議。同時,學校首創集醫療、教育、科研與文化傳播於一體的“海外中醫中心”,先後建立德國中醫中心、澳大利亞中醫中心、俄羅斯中醫中心和美國中醫中心,為海外中醫藥傳播提供了“北中醫方案”。

  學生在我校就讀,有機會參與國際頂尖高校的學術交流、交換學習等各類活動,例如學校今年暑期將與英國牛津大學、美國耶魯大學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等高校,合作舉辦暑期訪學活動,推薦學生出國互動學習,為促進師生國際交流搭建了良好&&。

  當前,中醫藥振興發展迎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好時機,我們歡迎每一位有志於中醫藥事業的青年才俊踏入岐黃殿堂之門,期待金秋時節在大美的良鄉校區與你們相遇,歡迎大家報考北京中醫藥大學!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