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賦能教育新生態  西安交通大學打造“人工智能先導計劃”-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5 03/26 09:18:12
來源:新華網

AI賦能教育新生態  西安交通大學打造“人工智能先導計劃”

字體:

  西安交通大學積極應對人工智能對高等教育帶來的挑戰,通過實施“人工智能先導計劃”,開展AI+“專業、課程、教學、學習、評價、資源、&&”本科教學改革七大工程,探索AI+教育新形態,並優化管理服務體系,着力培養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拔尖創新人才。

  強化整體部署 構建AI賦能新生態

  學校將2025年定為“人工智能賦能年”,書記、校長牽頭設計實施“人工智能先導計劃”,舉辦全校AI賦能改革系列研討會,舉全校之力統籌推進數智化教育改革。學校已建成748間智慧教室,建設數字教材23種,上線慕課283門;建成“交小智”AI公共&&,支持全校師生體驗、微調、創建自己的AI應用,註冊師生超16000人;建成實驗教學管理智慧&&,面向校內外免費開放。

  學校還大力實施産教融合,築牢人工智能基座。建設國家首批人工智能産教融合創新&&,創辦3個AI領域校企創新聯合體;與華為合作建成西安交大鯤鵬昇騰科教中心和軟硬體&&,配套60余種AI應用功能;打造12個專業教育垂直大模型,形成涵蓋全部核心課程的語料庫。

  在教師培訓方面,成立跨學科的校級AI教改虛擬教研室,定期組織AI教學培訓研討會、專家報告和工作坊,累計舉辦活動52場次,覆蓋教師8000餘人次。

  銳意探索創新 打造教學改革新模式

  學校全鏈條建設AI教改核心要素,構建覆蓋所有學科的“1+3+4+N”AI+專業體系,設計“1+1+X”的AI課程體系,將AI融入基礎-專業-實踐課全鏈條;牽頭實施教育部人工智能領域教材計劃,教改立項建設“智課”87門,舉辦學校人工智能創新大賽,鼓勵師生開發AI創新應用。

  學校還積極探索“人機共育”教學新模式,上線“採集式”學習AI&&,實現導航式學習、趣味學習等功能;開展非標答案式考核改革,利用AI技術評價教學和學習效果。改變傳統上以定義、公式、現象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借助AI開展建模、推理與項目教學;採用“教師-學生-AI”三方研討式課堂教學模式,激發學生課堂學習興趣。

  學校試點開展AI輔助的課程思政建設,自主研發輕量級智能思政系統“大思政”雲小寶,系統挖掘所授課程蘊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將專業課程與思政元素進行有效融合。

  同時,積極推動實驗實踐課程數智化改造,智能升級國家級虛擬倣真實驗課,開發AI實驗指導助手,採取“AI助手輔助+多位AI角色配合”的“人機組隊”模式,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能力。

 聚焦效能提升 推行管理服務新體系

  學校上線學生教學諮詢助手“仙交小i”,集成選課諮詢、學業查詢、政策解讀、學術交流等功能;為課程增設“AI改革助教”崗位,協助教師開展教學改革,提升教學智能支持服務能力。

  學校建設“西交學生智慧社區”,一站式集成學校第二課堂資源,全程記錄學生學習成長軌跡,同步上線AI輔導員“曉梧”“曉桐”,實現學生事務、心理疏導、求助引導、校規解讀等功能,24h對接學生個性化需求。

  學校還通過迭代升級教學質量實時監測數智&&,將AI和大數據技術深度融入課堂教學管理,開發教學評價助手、校-院-處三級駕駛艙和個性化智能幫手,實現課堂教學數據精準採集、教學效果精準評價、教學問題精準督導、教師成長精準幫扶。

  下一步,西安交通大學將聚焦人才培養的關鍵核心要素,不斷深化AI+教育綜合改革,打造“在教學中人人學AI,在科研中人人融AI,在管理服務中人人用AI,在環境中處處有AI”的生態體系,努力構建人工智能賦能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交大範式”。

【糾錯】 【責任編輯:岳祥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