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季,一批學生離開校園正式走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另一些學生則成功“上岸”,繼續深造攻讀“碩博”。大學畢業後繼續深造一度成為學生們的主流選擇,但我們發現,拼命卷“上岸”的同學裏,有人在爭議聲中選擇了退學。“研究生退學”,甚至在網上成了討論度頗高的熱門話題詞。
退學後,這些人抽身“離岸”,但也沒有“躺平”,他們選擇參加工作,享受更廣闊世界帶來的豐富快感。
卷“上岸”卻退學
對學科的興趣沒有想象的那麼濃
多樂決定離開學校了。她的室友幫她收拾好行李,搬到宿舍樓門口,幾位跟她要好的同學一直把她送到了學校的大門口。走出學校大門時,多樂回頭又看了看,儘管前途是未知的,但她那一刻有一種很輕鬆的感覺。
回家的路上,一些相熟的學弟學妹給她發來信息,有安慰也有祝福,但讀研的這一年對於多樂來説更多的是痛苦,而緩解這種痛苦的最好方式是交友。
多樂是研究生會的主席,一年來她通過組織參加各種學生活動,認識了不少朋友,“這是我讀研時的一個舒適區。”
朋友多,讓多樂在研究生退學這件事上的壓力小了不少。在研究生二年級退學的想法,多樂跟很多朋友都提過,有的朋友對她報以理解的態度,也有朋友勸她再堅持一下,但看到她心意已決,朋友們也都&&支持。
最令多樂欣慰的是,她的父母也是同樣的態度。有退學的打算後,多樂第一時間就跟父母進行了交流。父母問她為什麼想退學,她告訴父母,自己不太適應研究生的生活,讀研的整個過程她都不是很開心。一向開明的父母也沒有過多地阻攔便同意了她的想法。“我家一直都是這樣,只要把原因説清楚,就不是什麼大事。”多樂説。
多樂本科的專業跟研究生的專業一樣,都是互聯網方向。但她本科的學校是一所工科實力相對較弱的學校,而研究生則考入了一所工科強校。這種專業上的落差,讓她在讀研的過程中壓力非常大,讀起來也非常吃力。
有一次實驗失敗了,多樂大中午的坐在操場上哭了好久,哭夠了,她打開相機,比了個“Yeah”。她只能用這種方式給自己加油,“希望自己以後還能一直這麼樂觀”。
相比多樂,鶇鶇的退學選擇就沒有那麼容易獲得父母的理解,為了説服自己的父母,鶇鶇做了很多的工作。
鶇鶇本科的專業是護理學,研究生是在一所211大學攻讀基礎醫學專業。下定決心要放棄自己的研究生生涯時,她正處在醫院裏搞科研的階段,她將自己的決定告知了父母。父母的驚訝程度大大超出了她的預想,他們不能理解一個孩子的求學之路到底遇到了什麼才會想到放棄前程,更無法接受鶇鶇的退學決定。得知消息後,鶇鶇的媽媽當天晚上就趕到了學校,給鶇鶇簽了一個外宿表後,把她從學校裏接了出來,語重心長地勸阻她放棄退學的決定。媽媽先是跟鶇鶇分析了讀研究生的好處,告訴她如果把這三年咬牙堅持下來,未來找工作會更容易,生活也會順利很多。
見苦口婆心地勸説毫無效用,鶇鶇的媽媽又翻起了舊賬,説鶇鶇選擇研究生學習基礎醫學專業就是為了不再學護理,好不容易考上了,怎麼能讀一年就要放棄……
鶇鶇記得,那天媽媽跟她從晚上10點一直聊到凌晨一兩點鐘,但母女兩個還是沒有聊通,誰也沒有把對方説服。媽媽離開後,鶇鶇的爸爸又與她視頻連線,連續幾天對她進行“轟炸”。
父母甚至提出,可以接受鶇鶇先休學一段時間,然後再回來繼續讀書。但鶇鶇退學的想法已定,父母無論怎麼勸説也都無法改變。
雙方僵持了一陣,後來不知怎的,鶇鶇的父母就想通了。有一天,媽媽突然跟她説:“既然不想讀了,那乾脆就退了吧,早點回來找個工作。”
既然父母的阻力沒有了,鶇鶇很快申請了退學。她還記得,那是放完寒假回來的第一天,她嚮導師提出了申請。
鶇鶇説,自己離開學校的時候,心情還是很輕鬆的。唯一讓她有些懷念的,就是在學校這一年多的一些零碎記憶。比如,有一次學院裏的其他學碩都去做小動物的細胞實驗時,只有她一個人沒有去,因為她去幫老師參加了一個合唱比賽。而這些課外活動恰恰是鶇鶇讀研期間最開心的事。
讀研期間,鶇鶇就沒怎麼進過實驗室,因為她覺得自己實在是學不懂基礎醫學這個專業,因為這不是她本科學習的專業。
鶇鶇説,她的導師是研究遺傳病學方向的,但這一方向和她本科專業差距很大,她學得很吃力。研一的期末考,她的醫學統計學和分子生物學都挂了科。“兩科都要重修,我就感覺學不下去了。”鶇鶇説。
鶇鶇回憶,她在研究生錄取結果出來前,曾以為自己拿到錄取通知書的那天會很興奮。但當她真的接到通知書的時候,卻發現自己有點失落。因為在收到通知書之前,該專業的其他同學就已經早早找到導師開展研究學習。學院共有8個學碩,除了她之外其他人都是很快到醫院的實驗室開始做研究了。“看著他們每天那麼忙碌,我就特別焦慮。我的導師也老是強調我不是本專業的,讓我覺得壓力更大了。” 鶇鶇説。
不僅僅是碩士,博士也有堅持不下去的。攻讀政治學國際關係方向的博士劉建國也決定放棄自己的博士生涯。
劉建國總結他退學的原因有三:第一,對學科的興趣沒有想象的那麼濃;第二,博士讀完後仍舊會面臨比較嚴峻的就業形勢;第三,與導師的相處並不愉快。
劉建國説,他碩士讀的是外交專業,博士讀的是國際關係,他想要研究一些比較新穎的話題,但導師覺得他的話題風險太大,希望他多寫一些能夠發表的論文,兩人在科研論文方面産生了很大的分歧。
劉建國承認,身邊有同學遇到好打交道的導師,也有人遇到更不好接觸的導師,這種人際關係確實需要學生自己去適應、調整,但他失敗了。pagebreak
退學後選擇工作
儘管工作中有壓力“但沒有內耗感覺好多了”
退學後,劉建國找了一份跟自己以前的專業不怎麼沾邊的工作——在廣告公司做市場調研,每天跟消費者打交道。劉建國説,自己非常喜歡這份工作,心情也比讀博期間好了不少。
“從我自己的感受來説,我在學校做科研的時候,還看不到這門學科研究對這個社會能帶來什麼實質性的改變,我對學科沒有了信心,自己也沒有了成就感。”劉建國説,但現在通過對消費者的訪談,他發現自己的工作能夠幫助到具體的人,這種成就是能看得見的。
劉建國承認,當初畢業後選擇繼續讀博,很大的一個原因是可以“繼續有寒暑假”。但在他工作後,對於休息和工作也有了全新的體會。他覺得,雖然當學生確實有寒暑假,但平時學習和生活無法分割,學習的時候老想著去玩,玩的時候又想著論文的事情。現在工作了,反而能夠將工作和生活更好地切分開,上班就是上班,休息就是休息。
退學後,鶇鶇覺得現在的工作和生活都很快樂。她的快樂很單純,不用去做研究也不用再去做護理工作。
鶇鶇現在的工作是從事生物和化學方面的教輔資料編輯,她在生物和化學方面有基礎,所以幹起來也不算吃力。當然,工作的壓力仍然存在。前幾天她就被領導吐槽,認為她在編輯的時候沒有完成好校審工作,其中有一道遺傳方面的題目中出現了錯誤,鶇鶇卻沒有看出來,結果挨了批評。“我也不是不認真,但我遺傳學確實是沒學好。”鶇鶇無奈地説。
儘管工作中有壓力,偶爾會被領導批評,但鶇鶇覺得自己離開校園走上工作崗位還是積極的選擇。至少自己不用在研究生的位置上為搞不懂的科研內耗,現在的工作壓力對她來説也只是一種積累,“我還年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行了。”
退學手續辦完後,父母曾經勸多樂在家裏休息一段時間,但多樂自己倒不想閒着,她形容自己是“閒不住的人”。很快她找到了一份新媒體的工作,臨上班的前一天,她還憧憬了自己未來的工作,想象着跟公司裏的同事如何相處。
多樂承認,工作中也會承擔業績壓力,但她覺得這些壓力都可以克服,而且憑藉自己的努力,她也可以把業績要求完成。
多樂很滿意自己的現狀。她反思自己當初考研就是為了找一份很好的工作,所以她很珍惜如今的工作。對她而言,退學並沒有帶來什麼心理影響。
除了本職工作外,多樂還創建了自己的自媒體賬號,在網絡上分享了自己研究生退學的經歷,有很多同齡人私信她諮詢退學的事情,問得最多的就是如何讓父母和導師同意。
多樂發現,這些來諮詢的網友情緒都非常低落,比如有一個網友跟她説,自己已經“延畢”兩年了,堅持到現在壓力特別大。多樂就會勸他調整心態,自己好好想清楚,要走好自己的路。
未來規劃切合實際
尊重自己的選擇做出適合的決定而不是逃避
通過跟網友的交流,多樂發現,其實很多讀研讀不下去的同學都跟她一樣,就是當初並沒有想好自己為什麼要讀研,當周圍人都在考研的時候,也跟着“起鬨”似的就讀了,讀了之後才發現自己並不熱愛專業科研,又不想放棄好不容易才“上岸”的機會,於是才有了“讀研比考研還痛苦”的境遇。
現在回想起來,多樂覺得,自己當初考研的時候,就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她並未預想到讀研後要在專業科研方面花費這麼多的時間和精力。“當時大四的時候,周圍的人都在準備考研,我也沒想那麼多,就是一種隨大流的心態就去考研了。”多樂説。
多樂的這種心態其實在不少研究生身上有所體現,本科畢業不想馬上走入社會,想短暫地逃避應聘和工作壓力。所以,有些學生讀完本科去考研究生,讀完碩士又去讀博士,但結果發現,哪都有壓力,逃避是沒有用的。
劉建國説,他當時就知道自己讀博畢業會有難度,但想著讀完之後可以去學校當老師,有一個比較穩定的工作和生活,所以還是選擇讀下去,“我感覺這跟我身邊的那些考編考公的同學差不多,也算是一個從眾的行為吧。”
鶇鶇介紹,她高中時候學的是文科,對生物、化學方面的東西感覺很一般。她本科學習的是護理專業,考研的時候她曾猶豫要不要換個專業,但又想還是考一個跟本科有點關聯的專業更好,於是她在仔細篩選後選擇了基礎醫學的病理學方向。
當時她覺得,這個專業未來可能會到醫院的病理科就業,可以做一些病理研究,於是她就報考了。但後來去了醫院她才發現,醫院病理科現在都傾向於臨床醫學,對技師的需求並不大。
對就業方向錯誤的認知和想象,讓鶇鶇誤入了令自己難受的研究生專業。
對於退學的研究生,有人&&理解,也有人認為不夠理性。有網友在“研究生退學”的話題下留言,勸那些準備申請退學的網友“咬牙堅持一下”。這些網友認為,只要堅持下去,前景就會不一樣。
一位自稱有過退學經歷的網友中肯地勸説,“生活本來就沒有一帆風順,就是一個接一個挑戰。你自己考過研,應該知道矛盾無時無刻不在。不同環境面臨不同矛盾問題,此時退學,可能解決了目前的問題,但是有可能造成新的問題。作為退學過的人,除非你有更好的選擇,不然別浪費三年時間。”
“關鍵還是自己要尊重自己的選擇,然後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多樂覺得,任何人的討論都是站在個人立場上的,並不適合所有人。至於是堅持還是放棄,只要自己決定了努力走下去就好了,總會有收穫的。
多樂舉例説,她平時就是個比較愛熱鬧的人,但讀碩士的那段並不美好的回憶曾一度讓她覺得孤獨,可這也改變了她的性格,讓她開始學習穩重,“其實我們的每一段經歷都是有價值的,怎麼選擇都可以,沒必要糾結太多。”(文/記者 張子淵 實習生 涂盛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