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情報局|北京理工大學:矢志強國 硬核高飛 打造珠海校區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高地-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4/03 10:42:18
來源:新華網

2024高考情報局|北京理工大學:矢志強國 硬核高飛 打造珠海校區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新高地

字體:

  新華網北京4月3日電 2日,北京理工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王浩宇做客新華網2024高考情報局,為廣大考生和家長介紹北京理工大學2024年的招生政策與教學特色等相關情況。

  Q1:請您簡單介紹學校的基本情況。

  北理工的基本情況可以概括為三個特點:

  1底蘊深厚,延安根正

  北京理工大學的前身是1940年誕生於延安的自然科學院,《中國共産黨簡史》中有專門記載,學校是中國共産黨歷史上第一個開展自然科學教學與研究的專門機構。作為中國共産黨創辦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學,學校1949年隨黨中央遷入北京,1988年更名為北京理工大學,是國家歷批次重點建設的大學,全國第十所進入“985工程”,首批進入“211工程”“雙一流”建設高校,現隸屬於工業和信息化部。正是從延安一路走來所傳承的紅色基因,鑄就了學校矢志報國強國的獨特精神內核。

  2、為國鑄劍,軍工魂紅

  作為新中國第一所國防工業院校,學校始終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世界科技發展前沿銳意進取,曾創造第一枚二級固體高空探測火箭、第一台大型天象儀等新中國科技史上多個“第一”。學校始終發揚精益求精的軍工精神,軍民融合發展,近年來在國家多項重大工程中承擔的任務數量位居全國高校之首,從國慶閱兵到建黨百年慶典,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從載人航天到北斗組網,從火星探測到新一代人工智能,北理工一次又一次地在“國家大事”中書寫着精彩的強國答卷,為科技創新、國家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

  3、跨越發展,領軍人強

  近年來,學校正處於歷史發展最好時期,各項辦學指標非線性型躍升,形成了高校快速發展的“北理工模式”。

  如在科研方面,學校年均科技投入保持在60億元以上,人均科研經費位居全國第一,“十三五”以來,學校主持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重大項目穩居國內前列,牽頭獲國家科學技術獎21項,連續三年一等獎“不斷線”,全國高校首屈一指。

  再如在師資方面,“十三五”以來,學校院士增選不斷線,新增選兩院院士8位,國家級學術領軍人才實現翻番、優秀青年人才增長16倍,連續3年高層次人才增長超100人,其中自主培育佔半數以上,高層次人才佔全校23%,一流師資量質齊升,高端人才薈萃。

  Q2:2024年北理工有什麼最新的招生動態和亮點?

  一是“未來精工班”與珠海校區進行聯合培養招生,打造拔尖人才培養新高地。北京理工大學珠海校區始建於2001年,地處粵港澳大灣區“黃金內灣”,校區佔地約5000畝,已建成建築面積70余萬平方米,坐擁2000畝原生態森林、300畝湖泊濕地,景色怡人。立足新時代,北京理工大學調整珠海校區辦學定位,規劃全日制本碩博在校生規模2萬餘人,自2024年開始招生。目前,已落地32個由院士等國家級人才領銜的科研創新團隊。

  本科招生方面,北京理工大學將往年報考熱度最高的“未來精工班”與珠海校區進行聯合培養招生,做實人才培養新特區。該班由學校黨委書記張軍院士親自擔任班主任,培養模式為“3+1+X”,本科前三年在北京校區就讀,大四和研究生期間可在北京校區和珠海校區間自由選擇,享受自主、多元的培養&&。

  未來精工技術班實行“本碩博貫通、全院士團隊導師,全融通教育”培養,主要聚焦“智能無人+”“智慧能源車輛”等前沿領域及“卡脖子”技術方向,大一進行數理基礎和通識課程教育,大二可在全校理工科專業任選,學生可根據興趣愛好和發展方向自主定制培養方案。

  如果大四選擇在珠海校區就讀,學生還可享兩大特色&&,一是灣區國際頭部企業産學研&&。學生可以到華為、格力等20余家知名企業開展實習實踐和聯合培養,為學生高質量就業創業夯實基礎。二是高水平國際化交流&&。借助灣區優勢,學生可選擇赴香港科技大學、澳門大學等港澳頂尖高校開展深入學術交流合作,課程共享、學分互認、聯合培養,開拓國際化視野,為學生赴海外頂尖名校留學深造打造優質通道。

  二是新增“拔尖計劃”招生專業大類。今年,學校新增了工科試驗班(拔尖計劃)招生專業類,該大類包含了7個拔尖人才特色班型,均實施本研貫通培養。其中包含:徐特立特色班(智能裝備技術方向、智能動力與新能源方向、材料智能技術方向、國際組織和全球治理方向)、李澤湘雙創班、數學基礎拔尖班、醫工融合實驗班。考生錄取到“拔尖計劃”後,可獲得進校選拔資格,學校將根據各特色班人數,進行面試選拔。學生可自主報名參加各類特色班選拔,或可在全校工科專業方向任選。

  三是實行全員AI教育。為適應新時代社會需求,學校為全體在校生開展人工智能教育,以期促進學校全體學生的人工智能素質的提升,引領人工智能通識教育的發展。通過大一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分層次、分類別的人工智能通識課,面向大二學生開設人工智能輔修專業,面向“法學、生物技術、工商管理”等部分專業開設人工智能雙學位項目等三種形式,滿足學生對人工智能知識的需求,使學生成長為懂得將人工智能應用於其他領域的複合型人才,為未來職業發展建立競爭優勢。

  Q3:請您介紹一下學校的學科情況。

  學校堅持服務“四個面向”,堅持實施“頂尖工科、優質理科、精品文科、新興醫工”的學科建設方針,構建優勢與特色、傳統與新興、基礎與應用、綜合與交叉相促進的工理管文醫協同發展格局,推動學科高質量內涵式發展。

  學校現有9個學科門類,33個一級學科,均為博士學位授予點。在13個優勢學科帶動下,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除了兵器科學與技術外,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均為珠峰學科,在大信息類板塊(電子信息實驗班、信息科學技術招生大類)具有極強競爭力。學校除新建專業外,在招本科專業100%入選一流專業建設點。

  Q4:學校在人才培養方面有哪些優化舉措以及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項目?

  2024年學校繼續穩步推進大類招生,學生入校後,按照“厚基礎、寬口徑”的培養模式,在加強基礎和通識教育的同時,進一步增加對專業的認識和了解,一年之後再根據學生興趣和專業要求,在大類專業所覆蓋範圍內,採取志願優先、參照大一學習成績的方式進行專業確認,學生在各大類的一志願滿足率接近90%。

  人才培養特色項目方面,學校設有2個人才培養特區、8類人才培養特色班。2個人才培養特區包括未來精工技術學院和徐特立學院,徐特立學院是國內最早建立的榮譽學院之一,招生專業為“徐特立英才班”,也是採用“3+1+X”年本碩博貫通動態學制,第一學年結束學生可自主選擇學校工科、理科、管理類專業學習,實行導師制、小班化、個性化培養,學生在本科階段至少有一次海外高水平大學學習或國際名企交流經歷。學校共有8類人才培養特色班,除在“拔尖計劃”中包含的“李澤湘雙創特色班”等7個特色班外,學校還設立有“協和醫班”。

  “協和醫班”依託徐特立學院和醫學技術學院成立,從徐特立學院的新生中選拔30名本科生,由北理工和協和醫學院共同制定培養方案,共同選配導師進行聯合培養。對於符合培養要求的畢業生,按照4(本科)+4(直博)方式進入協和醫學院學習,分別在醫學、群醫學與公共衞生、醫學與生命科學、藥學、醫學與理學交叉融合、生物醫學工程等6個方向進行深造。

  “李澤湘雙創特色班”依託徐特立學院和自動化學院(機器人工程專業)成立,擬從“拔尖計劃”中擇優選拔本科生30人,由“最懂創投的教授”國際機器人與自動化領域專家李澤湘教授指導,着力鍛造學生科創意識與創業能力,培養能駕馭“硬卡”科技與産業發展雙向需求的卓越工程師與行業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對符合培養要求的本科畢業生,按照4(本科)+3(碩士)方式本碩貫通培養。

【糾錯】 【責任編輯:岳祥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