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返鄉開發本土櫻花 讓唐韻漢風如雲來-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4 03/26 08:41:11
來源:中國青年報

大學生返鄉開發本土櫻花 讓唐韻漢風如雲來

字體:

  3月21日下午,司家朋在自主培育的櫻花品種“唐韻”前思考,背後是工人在填土。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海涵/攝

  3月21日下午,位于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馬廠鎮的龍山櫻花園裏,武夷紅櫻、小雅、炎黃、龍韻等本土櫻花品種競相開放。現場,粉色和白色相間,陽光與春風相伴,部分櫻花散發的香味沁人心脾。

  85後司家朋穿梭在櫻花樹叢中,他要為遊客提供引導、講解服務。這些天恰逢當地櫻花節開幕,他的手機被慕名而來的遊客“打爆”,抖音裏更是私信不斷。

  這片面積1200畝、包含150余個品種的櫻花田,凝聚了司家朋返鄉11年的心血。

  司家朋出生在貧困的農民家庭,小時候種過田。2013年,他從青島農業大學畢業。大三時,他就想著未來返鄉做種植。他説:“家庭貧困,沒有更多選擇,我決定自學植物學和苗木知識,幹出一條路。”返鄉後,他也種過桂花樹、樟樹等傳統苗木,每天和一群老農民一起去市場賣貨。為了找到核心競爭力,他最終選擇了能積聚旅客流量的櫻花樹。

  起先,他在面積0.4畝的一方土地試驗種植。但種櫻花樹並不簡單,不是將苗木埋進土裏澆上水就能種好。剛開始,樹苗總是長不活,周圍也不斷有人潑冷水:“你在這種櫻花,肯定長不起來。”

  司家朋選擇迎難而上。他摸索了4年多,找到適合全椒地域的栽植方式和管理模式。“種植櫻花,要考慮土壤的處理、排水的技術、園區的規劃、栽植時間把握、土壤施肥技巧、病蟲害防治等幾個關鍵點。”

  他難忘每天騎著三輪車帶工人去種樹的情景,他還只身前往市場銷售櫻花苗木。2015年夏天,他已經種下18畝地的櫻花樹,但身上只剩32元現金。他形容,那是他人生的“至暗時刻”。他曾想過去周邊企業找工作,哪怕一個月掙兩三千元“救命錢”,也能反哺自己的種植事業。

  轉機在這時出現。他接到一位來自湖北苗木買家的兩萬元訂單,這筆錢解決了他2015年7月到秋後的櫻花園日常開銷。

  不久後,來自浙江的農林專家到訪,對方覺得司家朋幹事業很踏實,産品品質也過硬,便進行了價值16萬元的産品採購。司家朋拿到資金,一口氣將櫻花園又擴建了100畝,這是他返鄉以來第一次大規模擴建園區。2015年年底,他形容,“堅持了3年,終于看到一點曙光透了進來”。

  與此同時,在外打拼10年的哥哥王宇返鄉,和司家朋一起創業,二人相互支援、配合。“在外人看來,我這個大學畢業生很傻,天天拎著水桶、扛著鍬去地裏,一幹就是十幾個小時。”司家朋説,能投身喜愛的事業,自己覺得每天都精神飽滿。

  種植初具規模,兄弟二人著手櫻花新品種培育,給櫻花樹雜交育種,因此又經歷了一番挫折。司家朋説,1萬棵新苗裏,可能只能培育幾棵出類拔萃的品種。曾有個品種培育了8年,最後卻失敗了。

  “既要靠積累,也要靠機緣和運氣。每個品種櫻花的外觀、香氣、花期、樹型等都不同。”司家朋介紹,他培育的櫻花大多是粉紅色,更適合中國的氣候、土壤,也更符合中國年輕人的審美。

  至今,司家朋已培育6個本土櫻花品種,並獲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認證和批準。兄弟二人為每一個獨一無二的新品種取了含義豐富的名字。

  櫻花“如山”是歷經8年時間培育的新品種。“一般的櫻花樹能長五六米高,但此品種能長到30米左右,就像父親在家庭的高大偉岸形象,因此取名‘如山’。”司家朋解釋道。

  櫻花“唐韻”走過10年的培育期。司家朋説,一般櫻花看起來較松散,“唐韻”花呈球狀,看起來“雍容華貴”,符合唐朝以胖為美的審美和氣質。此外,櫻花“炎黃”的花瓣像“茶杯杯底那麼大”;櫻花“漢風”花期特別早,每年大約2月底就開放,抗自然災害能力強;“小雅”花枝纖細,看上去十分優雅……

  安徽省大學生返鄉創業示范基地,安徽省、滁州市鄉村振興青年先鋒,滁州青年五四獎章……在司家朋辦公室墻壁懸挂的榮譽證書中,和共青團相關的佔了一大部分。他説,一路走來,他對共青團等部門充滿了親切感,相關黨政部門幫他申請榮譽、對接資源、搭建平臺,提供了暖心幫扶。

  這些年,司家朋也將周邊閒置土地資源整合租賃,為老百姓帶來地租收入。他還為當地閒置勞動力創造就業機會,高峰時雇傭50多人來櫻花園進行栽苗、管理、補種,平均每年發出100多萬元工資。司家朋還外出做技術指導,帶動和影響周圍不少苗圃農場接觸機械化種植技術。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到訪當天,司家朋穿著破舊的上裝和牛仔褲。這些年,他生活儉樸,從來不買超過100元的衣服。他坦言:“要不是接受採訪,自己平時穿得還更破一些。”

  每年櫻花開放,是司家朋最辛苦,也最有成就感的時刻。他説,自己的勞動成果得到四面八方遊客的認可,也為家鄉小鎮的文旅增添人氣。未來,他想將自主培育的本土櫻花種到更多國家,讓全世界體會中國櫻花之美。(記者 王海涵 王磊)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