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課間十分鐘”成了社會熱議的話題,一些學校因為怕孩子課間打鬧出安全事故,規定孩子課間十分鐘不允許去戶外活動,甚至除了去洗手間不能走出教室。
日前,總台派出多路記者在全國各地進行了採訪,對孩子們來説,目前他們的“課間十分鐘”是怎樣度過的?他們期待什麼樣的“課間十分鐘”?對家長和老師來説,“課間十分鐘”最大的顧慮又是什麼?先來聽聽大家的心聲。
“課間十分鐘” 我們有話説
目前你的“課間十分鐘”怎麼度過?
記者:課間十分鐘的時候都做什麼呀?會出來玩嗎?
山東小學生:不會。老師不讓出來玩,因為有學生撞了好幾次了。除了上廁所、接水,其他情況下都得在教室裏看動畫片。
山東棗莊市教師 張茗:課間可能不敢大膽地完全放給學生,如果出現安全問題,對孩子來説是一種傷害。處理安全糾紛問題的話,相對分散我們的教育教學精力,也給學校産生一些不好的影響。最重要的一個部分是溝通,社會認同了,家長認可了,一定是我們開展各項工作最堅實的後盾。
山東省煙&市小學生:老師給我們打造了很多有趣的游戲,我們都很喜歡,雖然課間只有短暫的那麼十分鐘,可是我們的快樂卻是無窮無盡的。
我們期待什麼樣的“課間十分鐘”?
江蘇如皋市小學生 朱卉鈺:我感覺一下課出來玩,可以在外面玩玩游戲,在外面跑一跑就特別舒服。我希望下課的時間再長一點,可以再玩一些游戲。
家長 王永鋒:學生必定還是要活躍一點,老是待班裏坐在教室像個啥。
對“課間十分鐘”最大的顧慮是什麼?
河南鄭州市南陽路第二小學黨總支書記 金輝:老師最擔心的就是學生的安全問題。學校和家長之間就會出現很大的這種糾葛,以前也出現過,兩個孩子發生碰撞之後掉了兩顆牙,家長認為這是在學校發生的,要求學校賠償7萬元錢,學校裏邊也是很為難的。
福建省特級教師 鄒春盛:這個問題的難點可能還在於管理者的一種壓力,比如説因為課堂十分鐘的運動損傷造成家長的投訴事件,因為怕出現安全事故,就把學生圈在教室裏面,就是以偏概全了。
讓每個孩子找到心儀的課間活動
在廣東深圳,有一所學校從辦校之初,就把課間十分鐘融入辦學理念中,探索如何提升課間十分鐘的吸引力,下面就跟隨記者去看看這所學校的嘗試。
在深圳市鹽田區雲海學校,下課鈴聲一響,全校9個年級的學生們魚貫而出,打乒乓球、打籃球、跳繩,孩子們盡情享受着運動的快樂。
雲海學校依山而建,全校45個教室分佈在有連廊的四棟樓裏,為了方便孩子們運動,學校的操場設在2樓、3樓之間,學生從最遠的教室到操場只需2分鐘,設在3層的籃球中心和5個離教室最近的籃球場課間全部開放,不同樓層的走廊裏還設有3個跳繩中心,方便同學們隨取隨用。
在小學生活動區域,學校讓孩子們自由投票選出愛玩的游戲,佈置出了童玩空間、卡通座椅休閒區、樂高積木墻、投籃機活動區等等。
如果同學們課間不想運動,學校還在每層佈置了科學互動角,“發電輪”“燈光隧道”“音樂噴泉”“水漩渦”等十幾個交互式科技項目也在課間對同學們開放。
深圳鹽田區雲海學校三年級學生 李夢翔:上面有科學的一些知識,比如説黑色它是吸收光的,白色它是反射光的,所以才會讓風車轉起來,就是可以學到很多的科學知識。
記者在採訪時,同學們自發地排着隊表達自己課間十分鐘的收穫,而能讓他們如此開心地走出教室,離不開值班老師的護佑。學校專門設置了課間十分鐘值班老師崗位,值班老師按年級分配,每個老師一週會輪值到一天,盡量不增加老師的額外工作量。
深圳市鹽田區雲海學校黨支部書記、校長 溫克強:怕出事情,怕擔責任,就把學生課間圈養,確實這個是省時省力,但是不是一個教育者的擔當,也不是一個學校的擔當。應該尊重教育規律,要為孩子們的健康着想。希望我們的孩子在這邊讀9年,他會科學地鍛煉,有這種鍛煉的好習慣,熱愛體育,熱愛生活,這就是我們追求的方向和育人目標。
多項創意實踐“喚醒”下課時間
“課間十分鐘”被約束,背後存在安全問題、場地受限等諸多因素,如何一一去破解這些難題,有些學校也在探索新的方法,下面我們就帶大家走進溫州的一所小學,它既有面積小、學生多的老校區,也有新建校區,但無論新老校區,共同點是孩子們都擁有活力課間。
老校區:喚醒課間的“燈長”和“鈴兒響叮噹”
在溫州市實驗小學,每節課下課時,這樣的下課鈴聲都會響徹校園,不僅聲音大、持續時間還長,這個從去年3月份開始啟用的“新鈴聲”,由同學們親手錄製,目的就是提醒全校教師按時下課,讓同學們離開座位進行課間活動。
溫州市實驗小學教師 郭艷艷:這個鈴聲是挺大的,我要是繼續上課的話,孩子們也不能夠很清楚地聽到我的聲音,這樣也警示我及時下課。
更有意思的是,學校還在每個班設置了一名“燈長”,下課鈴聲一響,“燈長”就會及時關燈。
溫州市實驗小學學生 陳君睿:下課就要關燈,讓老師不能拖堂。老師下課走了再開開,因為我們有一些游戲可以在教室裏開展。
“新鈴聲”和“燈長”制度實施一年多來,不僅讓老師們自覺地在40分鐘內保質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也讓同學們對“課間十分鐘”有了更強烈的主人翁意識。然而,如何開展好課間十分鐘,這些年來,隨着生源人數的增多,對學校來説,挑戰也越來越大,特別對於佔地僅20來畝的府東校區。它也是溫州市實驗小學最老的一個校區,隨着2023年小學入學峰值的到來,學生人數激增至2300多人,生均用地面積僅有6.6平方米。
溫州市實驗小學黨委書記、校長 謝作長:這個6.6平方米,聽起來好像並不小,但它包含了會議室、食堂、教師辦公室等等功能房,實際上用於學生的活動空間是很少的,你看它只有省標的三分之一左右呀。但是再怎麼困難,課間十分鐘是必須讓孩子們放鬆。
溫州市實驗小學:空間改造 休閒與安全並重
記者看到,因為面積跼踀,學校對所有活動空間都進行了精心規劃改造。在教室裏,每個班都設置了像這樣的游戲角,利用飛行棋、自製古詩卡等三五分鐘就能開展起來的益智類小游戲,讓同學們在有限空間內放鬆心情;學校還專門對這個閱讀空間進行了改造,增設了跳繩、乒乓球、鋼琴和國際象棋等室內運動和游戲區域,在戶外,則增設了器械區和攀岩墻。
為了保障在有限空間內活動的安全,學校還在每個活動區域都安排了值日老師和“校園交通安全員”巡邏、維護秩序。
溫州市實驗小學學生蔡沁芝:在一些拐角處,視野的死角,還有一些地面比較濕滑的地方,去管理秩序,相當於一面鏡子,更好地保護同學們的安全。
新校區規劃設計
為課間活動留足空間
採訪中,學校負責人告訴記者,老校區的跼踀,讓他們在新校區設計規劃時,就將“更合理地利用空間保障學生的體育活動”納入其中,這也讓同學們的課間活動形式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桃花島校區是溫州市實驗小學2019年投入使用的新校區,在這裡,除了設施齊全的大操場,教室外最寬的走廊預留了10米左右的空間,設置了“迷你足球場”“數字跳格”“樂高墻”等豐富多樣的游戲區域。
溫州市實驗小學黨委書記、校長 謝作長:如果在高樓到一樓操場,休息十分鐘,下樓已經來不及了,所以最合理的辦法就是讓我們的走廊每個樓道能夠弄得越寬,每個樓層孩子就能夠在自己樓道進行玩耍,這十分鐘才真正能落地。
記者看到,在十分鍾小課間時,同學們利用寬闊的走廊空間開展起了豐富的游戲活動,而教室門口這個玩具共享車,則裝滿了孩子們從家裏帶來的各式玩具,進一步豐富了游戲的種類。
溫州實驗小學學生 蔡梓涵:有時候可以玩一下玩具架上的玩具,有時候也可以玩一下地貼,比如蘿蔔蹲或者迷你足球。我最喜歡玩的是積木墻上的玩具,可以搭出任何形狀。
在享受“快樂課間”的同時,也要為孩子繫上“安全帶”。學校不僅設置了專門的安全教室,還定期在全體師生中開展安全培訓,當學生在校園活動中發生磕碰時,讓大家都能成為急救員。此外,學校還專門制訂了風險管理計劃,學生安全問題不再是某個部門的責任,而是多個部門互相監督、共同負責。
激活課間十分鐘
我們還可以怎麼做?
深圳市鹽田區雲海學校、溫州市實驗小學的做法給了我們一些 啟發,激活課間十分鐘,大家還有什麼好建議、好辦法?
天津市平山道小學教師 陳妍:我們學校倡導以小隊或者小組為單位,自主選擇,分為室內活動和室外活動,比如説我們班的室內活動就由孩子們自主進行選擇。
甘肅蘭州七里河區王家堡小學大隊輔導員 周寧:孩子們可以在操場自由活動,跟同學們玩游戲或者進行一些體育鍛煉,在我們的樓道裏面都會設置不同的讀書角,還有樂器角。
福建廈門市同安區柑嶺小學校長 邵麗莉:目前我們是打算就是找學校一些適當的場所,多畫一些各式各樣的跳格子,讓孩子來課間活動,也打算在樓梯間開闢這個益智游戲區,讓孩子可以多一些選擇的空間。
學生家長:我覺得第一個就是要建立一個保障機制,可能有一些保險加入進來。因為很難避免有一些危險的發生,出現意外的時候可能會有一個保障。
完善政策法規 守護“課間十分鐘”
為保障課間十分鐘學生們能動起來,教育部門近年來也&&了若干文件,從政策法規層面作出了相應規定。
教育部門曾多次對“課間十分鐘”作出規定,2021年4月,教育部《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生體質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指出:每節課間應安排學生走出教室適量活動和放鬆。
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的《未成年人學校保護規定》明確:不得對學生在課間及其他非教學時間的正當交流、游戲、出教室活動等言行自由設置不必要的約束。
上海市教育學會會長 尹後慶:從有制度化的學校教育開始,所有的課與課之間都有課間休息,孩子身心需要調節,所以這是學校教學安排中間的慣例,背後是有孩子的心理髮展、生理髮展需要的。
專家&&,有相關政策約束,在一些中小學依然出現了對學生課間活動限制過於嚴格的問題,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對於安全的擔憂。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儲朝暉:後面深層次原因還是對校園安全的責任界定不夠清晰,就使得一線教師承擔了他不能夠承擔的一些安全責任,校園安全涉及的這些主體都要責權劃分清晰。
據介紹,此前針對校園安全,教育部等部門先後&&了《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前者發布於2002年,後者發布於2006年。專家認為,這兩條《辦法》作為規範性文件,制定時間久遠,一些規定較為籠統,亟待更新和修訂。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 劉智慧:這些文件特別強調的是安全,其實也苛責了學校在保障安全方面的一些職責。我們的民法典都已經明確規定説學校什麼時候承擔責任,是它未盡到教育管理職責時候的責任,所以我們新&&的一些規範性文件,需要對學校什麼情況下算沒有履行教育管理職責,而哪些情形就認為是已經履行了教育管理職責,把相關的規則予以完善。
山西:探索保險制度
合理界定校園安全責任
除了完善政策法規,一些地方也在試點推行商業保險機制,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可以緩解校方可能承擔的經濟風險,同時,也使受傷害的學生和家庭能夠及時獲得幫助。
在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第十中學就讀的初二年級學生方皓田,前段時間上體育課時不慎摔傷,導致腿部受傷。在學校老師將他及時送醫治療的同時,學校也與保險公司取得&&,啟動了理賠程序。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第十中學學生 方皓田:學校為我們每個學生都上了校方責任險,算下來醫療費除醫保報銷部分以外,剩餘的12000多元都給我報銷了,給我家和我的父母也減輕了不少負擔。
高效快速的理賠方案得益於山西省全省推行的校方責任保險制度,作為校園安全管理工作的兜底性保障舉措,山西省從2009年開始全面推行中小學校方責任保險。從2018年至今,由省財政每年投入6000萬元,為全省中小學校統一購買校方責任險。
投保後,一旦學生在校園內或學校統一組織的活動中發生意外傷害責任事故,將由保險公司第一時間啟動理賠程序,保障學生權益。
目前,山西省以一年為一個周期,確定2家保險經紀公司和6家保險公司共同承擔全省的校方責任保險工作,範圍涵蓋大中小學、幼兒園、特殊教育學校等院校的668萬名學生。
教育部:因地制宜 標本兼治
保障學生課間活動
針對社會普遍關注的“課間十分鐘”問題,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已經召集八個省份進行座談,對“課間十分鐘”落實情況、問題和原因及應對措施展開了深入研究。
教育部將進一步督促地方落實相關文件要求,指導地方加強規範管理,保障中小學生課間正常活動,堅決杜絕以“確保學生安全”為由而簡單限制學生必要課間休息和活動的做法。
未來,將指導各地大力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充分利用現有校舍資源、新建改擴建、挖掘周邊社會資源等多種方式擴充活動場地,不斷解決一些學校開展活動場地空間受限問題。
同時,要求各地正確看待和合理界定校園安全責任,鼓勵各地探索保險制度,建立常態化督導檢查長效機制,因地制宜,標本兼治,切實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總台央視記者 高晨源 韓冰 高磊 董良言 劉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