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希望父母在你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10/10 08:59:1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你希望父母在你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

字體:

  我們曾是父母的軟肋,有一天我們也可能成為父母。遇到問題時,我們希望父母接納自己,而不是被當成問題處理;興高采烈時,希望父母對我們感同身受,而不是潑一盆冷水;需要忠告建議時,我們希望父母伸出援手,這樣就不會孤立無援。“理想父母”沒有答案,它永遠在路上。

  ——————————

  最近我在諮詢室接待了一對母子,母親眉頭緊鎖控訴着孩子網絡成癮、厭學。孩子是又高又壯的高中男生,平靜地説:“上學可以,我希望自己管理手機。”我説:“媽媽對你的手機使用是比較寬容的,她擔心你不自律。”男孩撇嘴冷笑:“那是我抗爭來的,她之前限制我非常嚴格,為了控制我,臥室門都拆了……”孩子母親無奈一笑,低頭不語。

  這位母親想必期望扮演好監管者的角色,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好好學習,但卻由於過於嚴苛,適得其反,讓孩子更想玩手機而不是學習。作為孩子,你希望父母在你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呢?每個人心中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研究和理論對父母角色的分類更是名目繁多。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或許父母要不同程度地扮演以下幾個角色,才能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照顧者

  在孩子尚年幼時,父母要扮演幫助孩子係好第一粒扣子的照顧者。在孩子上學之前,家庭就是孩子最為熟悉的成長環境,父母不僅要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更要培養孩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形成自主感。這樣孩子以後才能更好地適應校園和社會。

  照顧者一詞聽起來技術含量不高,但父母想要扮演好這一角色並非易事。我曾接觸過一個孩子,他對我吐槽説父母從小就把他扔到老家,小學時就開始住校,在學校曾被同學欺負,現在對人際關係非常敏感,與人相處總是小心翼翼,很難建立信任。我接觸過不少這樣的父母,由於工作原因,他們沒時間照顧好孩子,只能把孩子託付給老人、保姆。孩子長大上中學之後,他們往往非常後悔,因為他們發現孩子的不良習慣後,無法糾正孩子。孩子不願聽從父母的教育,反而委屈道:“你以前不管我,幹嘛現在又來管我?”小時候沒有扮演好照顧者的角色,沒有情感交流的基礎,後續想扮演監管者的角色是很難的。父母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工作單位空降一位不清楚能力,卻處處指手畫腳的領導,你會以什麼樣的態度完成他佈置的任務呢?

  如果父母不在孩子身邊,無法直接照顧孩子,也要盡可能縮短與孩子之間的心理距離,利用網絡、信件等其他方式關注孩子的身心發展,做好照顧者的角色任務。

  當然和很多事情一樣,照顧也是過猶不及。我曾遇到一位剛入學就想轉學的高中生,因為宿舍安排了輪流打掃衞生間的任務。而在家裏這項任務都是她母親完成的,她覺得打掃衞生間又臟又累,於是想轉學去離家近、不用住宿的學校。因此,照顧者並不等同於事無巨細、樣樣周全,幫助孩子培養獨立生活的能力才是角色任務的重要部分。

 示範者

  示範者是貫穿孩子生命始終的重要角色。所謂“光説不練假把式”,父母以自身為榜樣,為孩子展示期望其擁有的道德品質、文化修養、行為習慣,比説一萬句大道理都管用。父母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的一位同事總是炫耀自己能力優秀,卻在團隊項目任務中錯漏百齣;另一位同事不善言辭,為人低調,卻總是把任務完成得非常出色,你會把最佳員工獎頒給誰呢?

  示範者的效果很明顯,很多父母卻不願意身體力行。例如,有的父母限制孩子使用手機,自己卻一下班就癱在沙發上玩手機;有的父母讓孩子考試別焦慮,輕裝上陣,但是自己談到孩子的學習成績時就長吁短嘆、憂心未來;有的父母教育孩子要與人為善、積極溝通,但是夫妻關係緊張,持續處於冰點……

  示範者説起來容易,“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自己就先成為這樣的人”,父母要成為孩子的榜樣,成為孩子的鏡子,甚至成為孩子的偶像!但做起來難,成為示範者意味着父母要慎獨,決不能表面一套、背後一套,一旦被孩子戳穿可就難收場了。但我身邊也有這樣的父母,我的一位大學老師總是帶孩子到辦公室,他閱讀文獻、撰寫論文,孩子在旁邊安靜地寫作業;我的一位師姐為了讓大寶不吃二寶的醋,幾乎從不拿兩人進行比較,避免説“你看弟弟多乖,你不聽話媽媽就不疼你了”,反而經常在二寶面前誇大寶,“弟弟快看哥哥好棒,我們給哥哥鼓鼓掌”;我的一位同事為了讓孩子學好樂理,對此原本一竅不通的他也開始一起學。雖然當好示範者不容易,但是示範者的能量巨大,會在潛移默化中讓孩子觀察學習,獲得成長。

  旁觀者

  旁觀者可能是最特別的一個角色,聽着像開玩笑,實際上是青少年和成年孩子很需要的一種父母角色。旁觀者不等於冷漠、不作為,而是順其自然,為所當為。旁觀者在給予孩子充分自我探索空間的同時,也在孩子需要時,提供一些兜底的幫助。我曾遇到過這樣的一類父母,他們具有過來人的經驗,所以對於孩子想做的事總是一味阻止。

  朋友父母都是老師,從小就對她管理嚴格、期待極高,她就讀的每一所學校,包括大學和專業,都是父母精心挑選的。結果有一天,我接到她父母的電話,拜託我私下去了解我朋友的情況,説她自從畢業工作,就不怎麼和父母&&,父母問起也不説,連工作也是她自己找好確定了再告訴父母。我一問我朋友,她就跟我抱怨父母從小就對她要求很高,自己知道找的工作父母會嫌不夠好,但是自己又很喜歡,乾脆沒找父母商量;也因為父母從小就為她規劃了道路,導致她並不喜歡自己的專業,生活中工作中都遇到很多困惑,但是她不希望父母像以前一樣包辦一切,所以瞞着父母自己去解決問題。

  總有一些道路,需要孩子自己親自走一遭,第一手的經驗很寶貴,苦口婆心説的大道理無法替代其作用。我們不也討厭別人喋喋不休、討厭聽枯燥的大道理嗎?甚至有的時候父母還要放手讓孩子“吃一塹長一智”,父母只需要作為旁觀者,看著孩子學習總結經驗,提升自己的心理韌性,在孩子需要時再提供溫馨的港灣,讓孩子療愈後再大膽出發,而不是把孩子囚禁在孤島裏,因為孩子大了,總要遠航。

  父母,是我們認識最早的親人、朋友、老師,我們曾是父母的軟肋,父母曾為我們編制一層層的防護盔甲,是曾經弱小的我們的照顧者;父母的言行對我們影響極為深刻,是我們最早可以效仿的示範者;當我們長大了,我們也想闖蕩世界,無愧此生,需要父母適時放手成為旁觀者。此時的你走到人生的哪個階段了?你希望父母在你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呢?如果你已有孩子,你現在在孩子的生命中扮演的是什麼角色呢?每對父母和孩子都是獨特的,不同的口味對應不同的配方,我們需要經過溝通和磨合,匹配不同比例的照顧者、示範者、旁觀者,調製成最適合你這個家庭風味的美味飲品。(黃彬彬)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