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育兒]家長要扮演好調控、疏導孩子情緒的角色-新華網
新華網 > > 正文
2023 03/27 09:33:47
來源:中國婦女報

[親子育兒]家長要扮演好調控、疏導孩子情緒的角色

字體:

  本期做客專家

  曾江江,心理學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飛鳥高級家庭教育資深指導師,擅長解決青少年厭學、叛逆、早戀、網癮等問題。

  Q:

  我兒子今年16歲,高三,最近厭學情緒比較嚴重,精神萎靡,沉迷於小説,我一説他就惱火。兒子讀小學、初中時成績拔尖,高中後成績有所下滑,高二下滑比較嚴重,從此自暴自棄。我和他爸都是老師,平時對孩子管教很嚴,批評比較多。

東曉

 A:

  東曉,你好!

  大部分孩子進入高中後因所學知識量增多,知識難度加深,學習跨度變大而感到學習吃力,成績下滑,産生心理壓力。心理素質相對較弱的學生會産生情緒波動,如果調整學習狀態不及時、不得法,加之家長或老師的高期待所帶來的外部壓力,孩子很容易消極、迷茫。

  當孩子無法疏解自己面臨的壓力時,就開始逃避。孩子現在沉迷於小説,就是他害怕學習、恐懼學習、逃避學習的一種表現,他是借看小説來緩解自己的焦慮情緒。

  這種情況下,家長一定要時刻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扮演好調控者、疏導者的角色。

  第一,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傳遞積極的情感。

  家庭是孩子溫馨的港灣,是孩子願意分享快樂,願意傾訴內心傷痛、孤獨、無助、焦慮的地方。父母認真傾聽孩子,充分尊重和信任孩子,他才有安全感,有信心,才可能親近父母,聽父母説話、接受父母的觀點。反之,孩子必然會抵觸父母的要求和教育。

  第二,家長要學會提高自我情緒的控制能力。

  心理學中的情緒多米諾效應告訴我們,焦慮會傳染,積極的情緒也會傳染。在孩子面臨高考的關鍵時刻,家長的情緒也是多變的:期待、擔心、失望等,其中更多的是焦慮,但家長的焦慮只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所以,父母如果想幫助孩子解除壓力,自己必須將心態放平和。要做到盡可能不在孩子面前釋放負面情緒,不把工作的情緒帶回家,不要流露對生活的不滿,夫妻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吵,不要讓家庭中的突發事件影響孩子。

 第三,減少無效信息的表達。

  所謂無效信息,就是這些話説了不僅起不到積極作用,還有可能適得其反。比如:“馬上高考了,你要抓緊啊!”“你看人家誰誰誰,學習多刻苦!”“你看你,又在看小説!”等類似的語言。無效信息的傳遞只會讓孩子覺得加之囉唆、聒噪。孩子也許已經在努力了,被家長這麼一説,很容易煩躁而産生抵觸情緒。

  第四,協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學習規劃。

  家長要幫助孩子認清自己,與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學習規劃,確立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信任孩子,並鼓勵孩子按照既定的學習目標努力下去。當孩子錶現出疲倦,家長不要再繼續施壓,可以抽時間與孩子閒聊談心,或陪孩子一起運動,舒緩身心。如果家長能做到鼓勵、信任和陪伴,孩子的信心肯定會提升。

  其實,孩子在學校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尤其初三、高三學生。因此,家長在關注孩子的成績以外,還要重視對孩子心理的陪伴,適時給予慰藉,及時疏導孩子的情緒,提高孩子應對學習、升學等各方面的抗壓能力。

【糾錯】 【責任編輯:王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