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年】百年奧運 中國成績
編輯:魏文彬 設計:鄧陽 段媛媛 孫瑤 2021-07-29 16:35:11 來源: 新華網2021年7月23日,第32屆夏季奧運會在日本東京拉開帷幕。大賽共設置33個大項50個分項339個小項,是歷屆奧運會中産生金牌最多的一屆。中國隊派出了431名運動員參加本次東京奧運會,目前已經在女子10米氣步槍、舉重女子49公斤級等多個項目中奪得金牌,跳水女子雙人3米板項目更是實現了五連冠壯舉。
回望我國的奧運歷程,從洛杉磯奧運會許海峰為中國體育代表團射落首金,到裏約奧運會中國女排第三次登上最高領獎&,中國體育人通過一個個冠軍、一次次突破自我、超越自我,在賽場內外譜寫出一曲曲盪氣迴腸的體育精神讚歌。
伴隨着一次次國旗升起,國歌奏響,中國競技體育在世界舞&上生動詮釋着奧林匹克精神和中華體育精神,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力量。
【中國奧運之路】
翻閱新中國夏季奧運會歷史,最早可上溯到1984年。
那一年,是中國在重返國際奧委會後首次派出代表團參加夏季奧運會。許海峰在男子自選手槍射擊比賽中為中國射落首金,讓世界開始對中國體育刮目相看。中國全面登上奧林匹克的舞&,成為世界體壇的一支重要力量。
1988年,乒乓球項目首次進入夏季奧運會,中國奪得了4枚金牌中的2枚,奠定了在該項目中不可動搖的地位。隨後,在1992年的巴塞羅那夏季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在田徑、柔道中實現突破,並在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上,首次實現了乒乓球項目的金牌包攬。此外,葛菲、顧俊在羽毛球女子雙打項目中奪取金牌,中國在世界羽壇開始擁有一席之地。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的競技體育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實力不斷增強。在2000年的悉尼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在乒乓球項目再度實現對金牌的包攬,舉重、體操、跳水、羽毛球等項目也收穫頗豐,並在跆拳道領域實現突破,獲得了中國隊在跆拳道項目的首枚金牌。
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中國隊在網球、摔跤和皮划艇比賽中首次有金牌入賬,劉翔在男子110米欄比賽中為中國隊取得歷史上首枚男子徑賽奧運金牌,成為國人的驕傲。
2008年,奧運會終於來到了中國的首都——北京,無論是在參加人數、媒體報道、賽事組織、場館建設等多個方面,北京奧運會都可以説是一屆“真正的無與倫比”的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共派出運動員639人,參加了全部28個大項的比賽,創下中國歷屆奧運參賽人數之最。各項目百花齊放,中國隊在賽艇、射箭、帆船帆板、拳擊項目中首次拿到金牌,實現歷史性突破。最終,中國取得了48金21銀28銅的優異成績,成為奧運歷史上首個登上金牌榜首的亞洲國家,創造了中國代表團參加奧運會以來的最好成績。
2012年,第30屆奧運會在英國倫敦舉行。羽毛球跟隨乒乓球其後,成為中國隊第二個實現金牌包攬的項目。鄒凱在收穫男子團體、男子自由體操兩枚金牌後,成為了中國第一位奧運五金得主。徐莉佳則在帆船項目中斬獲金牌,再度為中國金牌的領域開疆拓土。
2016年,在第31屆裏約奧運會上,中國隊不僅在乒乓球、跳水等傳統優勢項目上爭金奪銀,而且在場地自行車項目中首次拿到金牌。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女排暨1984、2004年兩度奪冠以來,再次登頂,續寫女排精神的榮耀。
截至裏約奧運會,中國代表團共參加過九屆夏季奧運會,累計取得543枚奧運獎牌,包括224枚金牌、166枚銀牌、153枚銅牌。從比賽項目來看,跳水、舉重、體操、乒乓球、射擊、羽毛球是中國傳統的優勢體育項目。其中,跳水更是以40枚金牌成為了中國獲得最多金牌的奧運項目。
作為三大球“王牌軍”和中國軍團團體項目的脊梁,女排強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歷經歲月毫不褪色。中國女將在1984年、2004年、2016年三度登頂,她們的影響力早已超越體育本身的意義。
【全民健身熱情高漲】
體育強則中國強,體育承載着國家強盛、民族振興的夢想。中國的體育強國夢,遠不只在競技場內。
體育強國的基礎在群眾體育。2012年底,黨的十八大將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等寫入大會報告。
上揚的數字記錄着全民健身日趨活躍的“細胞”。截至2020年末,全國累計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60萬人。全國共建有體育場地371.3萬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20平方米,健身步道長度已達20.93萬公里。
隨着老百姓健身意識的提高,全民健身的火熱激情席捲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健身已經成為越來越多中國人的“時尚”選擇,全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總人數近4億,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接近九成。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從2014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産業 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到2016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發布,積極推進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兩大國家戰略疊加夯實了體育強國之基。“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已經成為我國體育工作的根本任務。
如今,全民健康從“醫已病”向“醫未病”轉變的思路已經深入人心,加強體育鍛煉,強健國民體魄已成共識,中國居民平均預期壽命從2005年的72.95歲提高到2020年的77.3歲。
健康中國可期,體育大有可為。
【體育産業蓬勃發展】
與全民健身一起蓬勃發展的還有體育産業。據天眼查數據顯示,過去十年間我國體育企業的增量不斷提升。截至到2021年7月,全國共有6154934家體育企業,其中體育用品産業的企業數量最多。
體育産業作為健康産業、幸福産業的一部分,將繼續奔馳在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的快車道上。2019年我國體育産業總規模達29483億元,預計2021年將超過30000億元。體育産業增加值在GDP佔比已突破1%,正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
“高質量發展”依然是未來五年體育産業發展的主旋律。預計2035年體育産業將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社會主義現代化體育強國將於2050年全面建成。
國運盛,體育興;體育興,國民強;國民強,國運盛。競技體育、全民健身和體育産業正在成為建設體育強國的“三駕馬車”,同向並行。
1908年,“奧運三問”振聾發聵。
——中國何時能派人參加奧運會?
——中國何時能夠派支隊伍參加奧運會?
——中國何時能夠舉辦奧運會?
百餘年間 ,我們用行動作答。
現在,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向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邁進的關鍵歷史節點上,體育強國夢與中國夢息息相關、緊密相連,未來也必將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資料來源:新華社、央視網、國家體育總局、國家統計局、《中國體育産業發展報告》(2020)
數據支持:天眼查
編輯:陳伸、陳凱茵、盛潔(實習)、孫詩淇(實習)、陳彥宇(實習)
製作:鄧陽、段媛媛、孫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