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百年】 看“大哥大”飛入尋常百姓家-新華網

【數·百年】 看“大哥大”飛入尋常百姓家

編輯:陳凱茵 設計:侯軼銘 2021-04-01 14:44:53 來源: 新華網

  “手機一響,金銀萬兩”,2003年上映的電影《手機》代表了那個年代大多數人對於手機的印象:手機是有錢人的專屬,象徵着金錢和生意。

  三十年來,從大哥大到小靈通再到智能手機,從翻蓋滑蓋到點控觸屏,手機的款式日新月異,功能也日益強大,但它已經不再是某種身份的象徵,而是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了大多數人不可或缺的日常工具。

  根據世界發展指標顯示,截止至2020年10月,我國手機用戶已達到17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手機使用人數最多的國家。

  我國移動電話用戶也就是手機用戶的普及率也逐年增長。

  工業和信息化部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移動電話用戶普及率為113.9部/百人,與2002年的16.19部/百人相比,增長了近100部/百人,可以稱得上“人手一部手機”了。

  中國一步步成為手機大國,背後見證着國産手機崛起和中國移動通信技術的快速發展。

  回望國産手機的歷史,可以簡單歸結為“起步慢,發展快”。1987年11月18日,中國移動開通了第一個移動通信系統,國內第一部手機開通;1996年,國産第一部GSM手機首次面世,起步比“洋品牌”晚了整整十年;1998年,科健推出第一部其自有品牌的中文數字GSM手機;1999年,國産手機在中國市場上的佔有率首次實現了從零到3%的突破;2000年,國産手機在國內市場上的銷量佔到8%;2001年,國産手機新品疊出,市場佔有率直逼15%。

2003年7月23日,一行人正從南京街頭精美的聯想彩屏手機廣告牌前經過。(郎從柳攝)

  1999年-2003年國産手機迎來第一次“崛起”。到了2003年,國産手機份額超過50%,以波導、TCL通訊為代表的國産手機崛起,兩者市場份額均超過摩托羅拉和諾基亞。

  2004年-2008年是産業繁榮的幾年,從手機生産牌照許可制變為相對寬鬆核準制,華為、金立、酷派、步步高等34家企業加入手機生産的行列。2007年後,核準制更是變為入網檢測制度,完全激活手機産業。

2008年4月1日,瀋陽市民正在選購、試用3G手機。(王齊波攝)

  2008年4月,北京奧運即將舉辦,歡騰與喜悅洋溢在中華大地。為了確保奧運會順利進行,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在北京,上海等八個重點城市率先開啟了第三代通信“中國標準”社會化業務測試和商用。3G技術正式應用到手機業務中,掀開了中國手機用戶全民“沖浪”的序幕。

  2009年-2013年這五年是通信技術和互聯網快速發展的五年,智能機替換功能機,帶來産業變動。小米、樂視等互聯網手機品牌開始出現,以營銷創新打出一片差異化市場。華為、聯想、TCL通訊快速發展也開始佔據重要的市場份額,但三星和蘋果作為當時市場上的高端品牌代表,地位仍難撼動。

  2014年之後的4G、5G時代,國産手機進一步崛起,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上的佔比整體呈現增長態勢,一些品牌還被視為全球增長的主要拉動力;而在中國國內市場,華為、Oppo、VIVO等國産手機品牌的市場份額優勢也進一步增強,並且在高端産品領域實現了新的突破。當人們想要擁有一部高端手機時,更多人開始選擇國産手機品牌。

  如今,我國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已經完成標準化和關鍵技術研究,並且走在世界的最前列。在3月1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肖亞慶&&,我國建設了超過71.8萬個5G基站,現在已經基本覆蓋全國所有的地級以上城市,獨立組網模式規模部署。用戶規模也快速攀升,5G終端連接數超過了2億。

  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在2021年世界移動通信大會(上海)上發布報告稱,中國繼續維持全球5G技術領先市場之一的地位。這份最新報告預計,到2025年,中國5G連接數將超過8億,為個人消費者和更廣泛的經濟體提供一系列的産品和服務。

  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隨着5G網絡投資和部署,以及消費者和企業對5G持續高漲的熱情,中國的移動産業已與各垂直行業緊密合作,嘗試新的商業模式,發掘各種日常挑戰的解決之道。中國的移動運營商根據5G在現實生活中的影響不斷積累寶貴經驗和最佳實踐,這些經驗和實踐將惠及全球各行各業。

  中國一步步走向手機大國,背後是中國經濟、中國科技和中國製造業發展的縮影。當前中國製造與中國品牌已經得到世界的認可,未來還將披荊斬棘,推動中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的偉大轉變。

資料來源:世界銀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統計局、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新華社、新華網

編輯:陳凱茵、陳伸、李渙(實習)

製作:侯軼銘


分享至手機